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CO2染色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染色技术,超临界CO2中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中的扩散性能是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的一个重要基础。为了研究超临界CO2中分散染料在涤纶织物中的扩散性能,研究采用"卷层法",在温度70~110℃,压力16~24 MPa下,选用分散红54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CO2染色装置中对涤纶织物进行超临界CO2染色扩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在涤纶织物中的扩散过程是一边上染纤维一边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过程,所建立的染色—扩散模型成功地描述了这一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染色速率系数与扩散系数之比随之增大,随着压力的升高,两者之比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2.
为超临界CO2染色工艺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采用静态循环法在343.2~383.2 K,12~28 Mpa温度压力范围内,测定了分散红343和分散蓝366及其混合物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分散红343+CO2,分散蓝366+CO2)和三元体系(分散红343+分散蓝366+CO2)中染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染料分子的极性对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影响较大;三元体系中两种染料的溶解存在"共溶剂效应"和竞争溶解作用;两种染料在二元和三元体系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用Chrastil方程关联,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介质,在40~120℃,10~30MPa条件下使用分散染料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进行染色试验,并测定了3种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的溶解度。研究了染色温度、压力、时间及染料结构对染料上染量的影响,考察了染料溶解度与染料上染量的关系。试验表明,在80℃,20MPa下,染色30min,PBT纤维能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上染量达4.01mg/g(分散红60)、2.43mg/g(分散黄23)、11.19mg/g(分散蓝79)。  相似文献   

4.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酐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反应物,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技术合成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型磺基琥珀酸二酯钠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毛/涤混纺织物分散染料的一浴法染色。探讨了p H、浴比、温度和NS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毛/涤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色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液p H=3~4,浴比=25∶1,w(NS)=3%(owf),染色温度为95℃。在此工艺条件下,分散橙30、分散蓝2BW、分散红73和分散红SE-F3B的染色效果均有提升,且色牢度达4级以上。在染色体系中添加NS可以降低染色温度,显著提高分散染料的上染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散红 277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中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采用控制变量法,设置 18 组染色实验,分析单一染色工艺条件对染色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染色时间为 60 min、染色温度为 120 ℃、染色压力为 30 MPa。最优染色条件下获得的涤纶织物的色深值(K/S)为 7.24、固色率为93.5%;染色后涤纶织物的耐日晒色牢度为 5 级,耐皂洗色牢度为 4~5 级,耐摩擦色牢度为 2 级;染色后的涤纶织物在自然光源下呈现桃红色,在紫外光源下织物呈橙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6.
根据传统的染色动力学理论,绘制不同颜色分散染料对仪纶的上染速率曲线,研究了三原色染料分散红HFW-4B、分散黄HFW-3R、分散蓝XFJJ对仪纶染色过程的动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分散红染料上染仪纶纤维的染色速率常数最小,半染时间最长,扩散系数最低,但平衡吸附量最大,纤维易深染,而分散黄染料对仪纶的上染速率最快,但平衡吸附量最小,不易对纤维进行深染。  相似文献   

7.
付政  关玉  孙素梅  王春霞  付少海 《精细化工》2022,39(5):1035-1043
针对涤纶织物浸轧染色存在浮色多、后水洗负担重的问题,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分散染料为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为壳的纳米分散染料胶囊(NDDM),探究了核壳投料比、软硬单体配比、固色温度和固色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轧染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DDM对涤纶织物轧染染色的色牢度和匀染性均优于C.I.分散紫93染色织物,当核壳质量投料比为1:2、MMA和BA质量投料比为1:1,焙烘温度180 ℃、焙烘时间5 min时,NDDM轧染染色织物的颜色深,手感变化小,且未水洗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达到4级及以上,还原清洗COD值为312.3 mg/L,COD值较C.I.分散紫93染色相比下降了58%。在高温条件下,NDDM内分散染料从聚丙烯酸酯壳层内迁移释放并上染纤维,聚丙烯酸酯壳将未进入纤维内的残余染料覆盖固着在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8.
分散染料在120℃、30MPa条件下溶解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将涤纶织物在此条件下循环染色50分钟;与水介质中染色的涤纶织物进行结果比较:前者无需清洗即可获得很高的色牢度但染色深度偏低,并需25~30MPa的压力。在实验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循环压力、流量、介质均匀程度直接影响染色织物的色深度、牢度和匀染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索了天然染料染聚乳酸纤维的可行性。制备了茜素和靛蓝的分散液,考察了天然染料分散体系的粒径大小。探索了染料用量、染色温度对K/S值、耐水洗色牢度、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染料茜素、靛蓝的分散体系对PLA纤维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染色机理符合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的能斯特吸附曲线。上染百分率分别达到了58.25%和67.98%,皂洗牢度达到3~4级及以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选用分散染料分散红S-5BL对聚甲醛(POM)纤维和涤纶(PET纤维)进行染色,通过绘制上染速率曲线,计算出分散红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系数、染色速率常数及半染时间,比较了二者的染色动力学,并探讨了POM纤维结构与其染色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与PET纤维相比,在相同的染色温度下,POM纤维的扩散系数和染色速率常数较低,半染时间较大,扩散活化能较大;染色温度为80~95℃,POM纤维的上染量明显高于PET纤维,染色温度为100~110℃时,POM纤维和PET纤维的上染量接近;POM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较高,因而分散红染料分子进入POM纤维内部的能阻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