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1年2月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80例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通过检查能够完整连续地显示出颈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空间走行,可直观显示斑块的立体形状、确切部位、表面特征及血流的空间走行情况 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时可对病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估计,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估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者对 80例临床上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和有吸烟史的患者做颈部动脉彩超检查 ,结果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达 98% ,因此对此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显得非常必要 ,也是发现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 4 5~ 72岁 ,平均 5 8.5岁 ;男 6 5例 ,女 15例。高血脂者 30例 ,高血压者 2 0例 ,糖尿病者 30例 ,其中血脂增高伴高血压者 2 3例 ,糖尿病伴高血脂者19例高血压并糖尿病者 16例 ,有吸烟史者 4 9例。2 仪  器采用美国ATL公司产HDI35 0 0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为 5~ 7MHz。3 方  法仰卧于床…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导致的血管狭窄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CAS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梗死的部位关系密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中医治疗颈  相似文献   

4.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检测,研究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观察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住院和门诊老年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析近年来中药及中成药、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研究,阐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声像图特征。方法:分析180例400条颈动脉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的形态结构改变如:颈动脉内膜粗糙,内膜-中层(D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粗糙、内膜-中层增厚是颈动脉早期硬化的标志之一;彩色多普勒血流的充盈缺损是诊断无回声斑块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是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诊断及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2011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547例,男342例,女205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5.7岁.将以上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后分析.结果测试患者547例,218例(40.8%)正常颈动脉,而颈动脉内膜增厚有329例(59.2%);斑块形成183例(36.6%),49例(9.8%)为管腔狭窄.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普遍存在的,同时是与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10.
11.
李洁 《中医药研究》2013,(12):1523-1524
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环节和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医学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密切相关,属于中医"瘀血"的范畴.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辨治颈动脉粥样硬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72-1774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对此病症的相关研究颇多,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在本病治疗的多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从CAS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对其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益肾活血通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脉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发生一次脑梗塞或短暂性脑缺血(TLA)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服中药益肾活血通脉汤,每天服2次,每次200ml;第2组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每天服50mg。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均连续服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血流速度、弹性及阻力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比西药组更能缩小颈动脉斑块,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益肾活血通脉汤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血脂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兵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58-558
目的:观察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50例,口服0·6g血脂康(北大维信),每日2次,对照组5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疗程4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治疗后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脂康可以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萌 《天津中医药》2002,19(4):75-76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的动物实验已证实中医药可作用于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但人类AS的发生、发展复杂而漫长,是几十年代谢活动发展的结果,所以人类AS的防治远比实验动物防治AS困难得多[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AS的一部分,随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医药工作者已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技术引入中医药的研究中,以观察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韩永升  王瑾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0):716-719
对近10年国内外文献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检查诊断、发病因素、病因病机及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40篇。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定量评价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共6个月。所有患者于服药前后检查相应生化指标,应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计算斑块数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斑块数量无明显改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饮治疗肾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脉降脂饮。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胸闷、呕恶痰涎、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通脉降脂饮治疗肾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杏制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护理。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叶滴丸,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颈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总积分、斑块面积、颈动脉血流参数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同期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制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配合合理的护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