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封管液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封管液封管,对照组患者则采用1∶1的肝素盐水封管液封管。结果:实验组患者使用导管出现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行个体化封管液封管,能有效地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延长了导管使用寿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冯丽 《妇幼护理》2024,4(1):160-162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的60例血液透析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PDCA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压力及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研究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在护理后的HAMA评分与HAMD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降低血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9~12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3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8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设为实验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出问题,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效果确认。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实验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PICC导管应用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CQIC)在植入袖套式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静脉植入袖套式血液透析患者161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CQIC,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60 d内感染发生风险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总感染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导管置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置管60 d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风险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CQIC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风险,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1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将2015年1~12月2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32 808 d,发生CRBSI 14例,发生率为0.427‰;干预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40 414 d,发生CRBSI 7例,发生率为0.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减少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血液透析的患者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后CRBSI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CRBSI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发生,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7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时间分为实验组(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385例和对照组(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3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比较两组主要监测指标[包括皮肤感染、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前白蛋白(PA)]、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皮肤感染、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有助于优化监测目标管理,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感染、血流不畅、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行PICC置管及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行PICC置管及留置针治疗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QCC活动。比较两组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干预前后各维度无形成果。结果:实验组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ICC治疗患儿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留置针患儿CR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维度无形成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活动能提高护理人员无针接头正确消毒率,降低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团队精神及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封管在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1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封管组)60例和观察组(抗菌药物封管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导管时间、不同部位置管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封管后的血清hs-CRP、IL-1β、IL-8、NO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IL-1β、IL-8、NO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封管在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治疗中的多个考核项目,血清炎性因子也呈现较低的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对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方法:将2009年1~12月138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护理;将2008年1~12月120例家庭病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留置针率、健康教育开展率、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针率、平均留置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留置针率、健康教育开展率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意外拔针率、平均留置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CA循环法是家庭病床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整体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估、重症护理质量评估、器械物品使用评估、隔离室护理评估、护理文件书写评估、健康教育质量评估等六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改善医院整体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7例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低血糖管理,实行血液透析前减停胰岛素,血液透析中提前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嘱患者适当进食,加强血糖监测及健康宣教等新流程,对照组则按原有流程防治低血糖。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管理,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未发生因低血糖引起的意外事件。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在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行CBT,对照组同期仅行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测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实验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BT可改善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将CBT纳入MHD护理常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进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方法,以减少导管感染,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2010年2-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对照《中国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比较改进前后患者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感染,1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0例导管感染,3例置管经皮处感染,感染发生率为43.3%;两组导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3,P<0.05).结论 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可降低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延长置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42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模式组)42例,对两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率及护理前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管卫生保持习惯、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同部位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导管卫生保持习惯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中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习惯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血管导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人住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将2008年1~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之前,做为对照组;将2009年1~12月为持续质量改进之后,做为观察组.同时并对36名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CRBSI相关知识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持续地执行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CRBSI相关知识和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持续地执行依从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在ICU血管导管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可提高医护人员对CRBSI的认知程度和防护意识及执行的依从性,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中运用基于患方反馈持续改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安溪县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基于患方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2组的患者满意度。结果:1)负性情绪。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且小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睡眠质量。护理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小于护理前,且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沟通方式、舒适度和透析环境的满意度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基于患方反馈的持续改进护理干预运用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上可获得理想效果,既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又能够获得患者的认可,提高满意度,故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改进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护理管理方法,分别对两阶段期间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护理干预后,两组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后,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行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肿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PICC置管行化疗的14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比较2组的PICC置管时间、患者依从性、非计划拔管率、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感染、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OCUS-PDCA管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延长行化疗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