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氢氧化镁阻燃机理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嫣 《山东化工》2011,40(6):33-34
综述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氢氧化镁超细化、表面改性、协同阻燃及其应用,展望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氢氧化镁价廉易得,性能优良,属添加型无卤阻燃剂,具有阻燃、消烟、无毒、环保等优点,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简述了氢氧化镁的特性及阻燃机理,综述了表面改性法、超细化法和添加协同阻燃剂等改善氢氧化镁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并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期望为研发更为高效的氢氧化镁阻燃剂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氢氧化镁(MH)的阻燃机理及超细化、表面改性处理和与其他阻燃剂协同阻燃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展望了氢氧化镁阻燃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无杌阻燃剂氢氧化镁的研发进展,重点介绍了钛酸酯和硬脂酸(盐)表面改性、微胶囊化和控制氢氧化镁的形态,如镁盐晶须的制备等,并指出发展方向是改性氢氧化镁与其他阻燃剂协同使用。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探究了改性氢氧化镁与其他阻燃剂的协同使用对聚丙烯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改性膨润土与氢氧化镁具有良好的协同阻燃作用,两者的比例影响其协同效果。当氢氧化镁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37:3时,协同效果最好,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都有改善。当协同阻燃剂的填充量为45%时,材料极限氧指数达到27.8,拉伸强度达到29 MPa。  相似文献   

6.
王立艳  盖广清 《广州化工》2012,(3):12-13,16
综述了建筑保温材料中阻燃剂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溴系、磷系、卤-磷协同阻燃剂和无机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在建筑保温材料中,性能较好的溴系阻燃剂在短期内仍将大量使用;磷系阻燃剂为无卤、低烟、低毒的环保阻燃剂而备受欢迎;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无机环保阻燃剂。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镁阻燃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和制备方法,概述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氢氧化镁阻燃剂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氢氧化镁(MH)阻燃剂的性能、特点及其阻燃机理,综述了近几年MH与磷系、氮系、硅系等其他阻燃剂协同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MH协同阻燃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表明,MH与其他多种阻燃剂均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9.
氢氧化镁阻燃剂在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氢氧化镁是近几年广泛应用的环境友好的新型无机阻燃剂,综述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应用现状、改性技术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今后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红磷等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红磷等阻燃剂(经表面改性或细化处理)与LDPE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效果;随着阻燃剂用量的增加,LDPE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但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则逐渐下降。当复合阻燃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的质量比为50/25/6时,其对LDPE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合金属氢氧化物、磷系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和无机层状阻燃剂在聚丙烯无卤阻燃中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协同增效剂在氧氧化镁、膨胀型阻燃剂阻燃聚丙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无卤阻燃剂中的不足,因此合理利用各种阻燃剂间的协同效应、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率、开发复合型高效阻燃剂是未来聚丙烯阻燃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12.
An eco-friendly flame retardant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UPR)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combination organic magnesium hydroxide (OMH) and expandable graphite (EG). Different from direct addi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MH) in UPR matrix-like traditional method, OMH as a reactive monomer participates in the poly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UPR was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flame retardant with matrix. Interestingly, the flame retardant UPR composites exhibited a more satisfactory flame retardant effect when a certain amount of 8 wt % EG was added into UPR/OMH matrix 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OMH and EG, resulted in the limited oxygen index from 21.7 to 28.5% and UL-94 test passed V-0 rating. Moreover, the peak heat release rate, total heat release, and smoke production rate of flame retardant UPR composit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excellent flame retardancy wa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dense and continuous carbon layer in the later stages of combustion.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20 , 137, 4788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磷母粒与氢氧化镁协效阻燃制备无卤高抗冲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在协效阻燃剂添加分数相同时,红磷母粒与氢氧化镁的配比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磷化合物对氢氧化镁阻燃聚氨酯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磷化合物对氢氧化镁阻燃聚氨酯(PU)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磷酸铵(APP)与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复合磷系阻燃剂对氢氧化镁阻燃PU密封胶具有良好的协效作用;当m(APP)∶m(RDP)=6∶4时,阻燃PU密封胶的综合性能较好,此时该密封胶的氧指数由28.9提高到31.7、垂直燃烧级别也由FV-1级提升到FV-0级(3.2mm)、拉伸强度为2.7MPa、断裂伸长率为376%且邵A硬度为56。  相似文献   

15.
栗娟  沈梅  辛振祥 《橡胶工业》2006,53(8):463-466
研究单独使用氢氧化镁及氢氧化镁/氯化石蜡/三氧化二锑并用阻燃体系对氯化聚乙烯橡胶(CM)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氢氧化镁,随着氢氧化镁用量的增大,CM硫化胶氧指数增大,但氢氧化镁用量过大,CM硫化胶物理性能明显下降;与单独使用氢氧化镁相比,达到相同的阻燃效果时,采用氢氧化镁/氯化石蜡/三氧化二锑并用阻燃体系的CM硫化胶物理性能较好;采用配方优化设计系统确定氢氧化镁、氯化石蜡和三氧化二锑的用量分别为66.3,4.7和11.8份时,CM硫化胶的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氢氧化镁阻燃剂的表面改性,改性后性能测试以及在树脂中的应用等。氢氧化镁近几年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氢氧化镁阻燃剂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