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在环境和社会领域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住宅又是环境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设能源物质消耗量庞大,本文从介绍资源循环利用的定义入手,以建筑的可持续理论为依据,分析了住宅全寿命周期的能源物质消耗,阐述了住宅从规划设计到处理再生利用阶段全过程中断应采取的策略和应处理的问题,为相似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城镇住宅规划设计应以居住人群的居住习俗和生产生活需求为引导理念,结合古田县大桥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探讨了住宅总平面规划设计、住宅建筑户型平面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等方面坚持人本思考的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曹海婴  黎志涛 《规划师》2007,23(11):81-84
近二十年来,随着集合住宅由政府控制的配给品向通过市场分配的商品转变,集合住宅形态在规划结构、居住公共空间、住宅套型设计、住宅风格样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居住形态演变是城市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反映;另一方面,居住形态演变也对城市形态结构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住宅的过度商品化和符号化导致社区生活的丧失和对居住本质的忽视,在规划设计中应减少空间隔离措施,提倡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居民混合居住,增强居民的社区感.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雅世合金公寓为基于国际开放建筑可持续建设理论方法的LC住宅建筑体系研发实施的开拓性实践,既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01B01)的试点工程,也是中日两国住宅科技企事业机构合作的中日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在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及产业化技术的基础上,攻关了国际领先水准的新型SI住宅建筑体系与集成技术,是将普及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整体应用的我国首个示范项目。项目以建筑全寿命期长寿化理念为基础,对保证住宅性能和品质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维护使用、再生改建等技术进行系统化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现代主义集合住宅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文章梳理了现代主义集合住宅的分布和背景情况,阐述了中外建筑师成为现代主义集合住宅大力发展的重要推手;接着以39个近代上海现代主义风格的集合住宅为例,从立面风格、平面组织、户型设计和装饰要素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分析和总结其居住空间形态和特征要素,并在对这些历史建筑现状问题的归纳后提出了保护策略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当代国际城市住区更新可持续理论与实践,对我国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城市住区更新可持续模式下的开放建筑论方法,分析了既有住区再生解决方法与路径、既有居住建筑SI再生设计和实践案例,并对我国城市住区更新的可持续模式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居民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形式也愈发丰富,建筑居住区内越来越多的开放围合式住宅出现人们的视野中。本文将针对建筑围合式居住区阐述规划设计及具体做法,并对涉及的有关住区安全防护和房屋朝向、日照等问题进行探索,为围合式住宅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拓扑学凭借其前卫的思维模式以及创造性的几何形式影响着当代建筑界,丹麦当代集合住宅汲取了建筑拓扑学的营养从而体型更具动态性,同时也更好地回应了自然与社会环境。文章试对建筑拓扑学及拓扑演化的相关理论进行解读,结合案例从"扭转整合""拉伸协同""拆分重构"三个角度,分别对点式、线性、围合式集合住宅的体型形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将钢结构技术应用于集合住宅的主要障碍,提出钢构集合住宅适宜技术就是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社会文化、建筑技术现状相协调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技术及其抉择策略;结合钢构集合住宅适宜技术概念,归纳总结出钢构集合住宅的空间组织形态、结构体系、新型防火系统、系列化配套技术等设计策略;结合南方地区的居住模式,尝试提出了一种钢构集合住宅模型。  相似文献   

10.
结合开世嘉年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了在历史地段的再生途径之一,即植入新居住职能,同时探讨了在规划设计中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一种处理方式和态度,以及对于历史遗留原生态树木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方式。同时结合度假类住宅的产品定位,建筑设计在对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创作上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11.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policy moves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t is argued tha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are required to heritage housing stock. Existing housing stock is recognised in planning/legislation for some form of protection based upon its heritage significance. Although renovation of existing dwellings is the principal means promoted to reduce energy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how this is achieved in practice. This paper joins an emerging body of work that draws on social practice theory, as an alternative to rational and behaviourist perspectives, to investigate renovation practices in heritage housing. 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views with homeown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mmon social understandings associated with heritage building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comfort, and how these intersect in home-renovation. The study explores how households balance emerging needs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ith retaining heritage significance. Questions are raised as to the extent to which renovations can contribute to objectives for reducing energy use and emissions, and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future policy approaches regarding the attainment of more sustainabl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住房是农民的核心财产,是人居环境理论中的五大要素之一。为更好地实现居住与环境的融合,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新一轮住房建设在巩固以往建房成果的同时,亦存在诸如需求量大、"两违"、忽视节能和地域文化保护不力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长远发展。原因与缺乏科学规划以及审批制度、住房权利、建设标准不完善相关。农村住房建设应该脱离纯粹的建筑行为,融入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在居住规划、居住流转、地域文化以及社区管理等领域相互协调,提升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4.
《Energy and Buildings》2004,36(12):1287-1297
In order to ensure China, a populous country, to develop in a sustainable way, it is an urgent task to disseminat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or urban construction. However, it is impossible for China to simply copy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since China has the higher population and building density and less availability of reusable energy per square meter floor are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ustainable building technologies applicable to various climate region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residential customs in China, as well as sustainable to the most occupants and owners. Based on an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quirements, characteristics, standards for sustainable housing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recommends series of technical approaches along with different phases of sustainab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hich strengthen a good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ers, designers and constructors of different majors including architecture, planning, building physics, building services, and so on. Moreover, some issues, which need further research and especially handling, are pointed out along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Finally, policy issue related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王玫  史洁  苏伟 《住宅科技》2010,(10):13-15
为了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和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保障性居住区规划设计项目的实践,从规划、单体和户型三个层面对小户型的适用性和节能进行设计尝试,探讨满足上海市"四高"建设标准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赵辰 《建筑师》2012,(4):17-22
中国的当今建筑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之路,至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这一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以民间建造体系为代表的"土木/营造",这种被西方学术定义为"民居"或是"无名氏建筑",应该作为中国文化中对建筑的本质被认知。国际建筑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得以突破西方古典主义的桎梏,走向"宏大的建筑观":这反映为对以非古典的民间建造体系、聚落、市政建筑等的重视,同时也对非西方文明中的建造体系加以尊重。国际建筑学界的这一理论性突破与社会学、哲学领域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是殊途同归的,甚至是更领先的。但遗憾的是,曾经对国际现代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东方"土木/营造"之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却未被中国建筑界充分认知。以中、日之间对本文化的"土木/营造"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村镇规划和农村的住宅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建设.  相似文献   

18.
王江  李小蛟  杨阳  赵继龙 《建筑师》2020,6(6):46-53
大规模增量住房是一种由公共部门和个体家庭共同承担建设成本与社区责任的经济适用居住模式。以逻辑 组织理论为指导,将增量住房划分为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增量住房和自上而下的他组织增量住房,分别通过印度尼 西亚雅加达的甘榜和秘鲁利马的巴里亚达斯两个案例剖析了两种类型的优点和缺点。最后以哥伦比亚波哥大的巴 楚城为例,将其建设过程分解为由公共部门决策的住区结构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和“场地与服务”建设三个阶段, 以及由个体家庭决策的规划增量与未规划增量建设两个阶段,旨在证明双重组织的大规模增量住房是一种兼顾经 济性和公平性的可持续住房供给模式,对实现土地紧凑利用、家庭按需建设和成本持续投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对城市住宅的改造为研究目的,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理念为理论基础,扎根于中国城市住宅改造发展的现实,通过介绍“沪上·生态家”、“北京褐石公寓改造设计”两个优秀的国内实例来说明生态设计手段在既有建筑改造与利用上的可行性与美好前景。试图从中总结出住宅生态改造的具体方向。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对住宅改造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个人理解。  相似文献   

20.
李墨  小孔 《新建筑》2014,(1):10-14
以螺栓和开放体系作为切入点,揭示出“一万户建造”逻辑中的设计含量,进而揭示出既有建筑学理论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将收获到一种新的建筑学,这种新的建筑学,亦将引领我们回归到建筑学久违了的存在价值,对建造技术的改造,挑战一个新的建造系统的产生,进而推动设计组织和生产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