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省山丘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云南省洱源县选择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3个行政村,其中2个村作为实验村,在常规防治措施基础上实施有螺地带禁止放牧、定点放牧、家畜圈养、改厕和建沼气池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另1个作为对照村实施常规防治措施。通过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7年实验村居民和牛感染率均较2005年显著降低,而对照村居民感染率仍〉1%;实验村感染性钉螺分布点、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3个指标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山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
2005-2009年绵阳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系统、准确、及时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掌握丘陵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流行趋势和防治过程中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9年每年对绵阳市涪城区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双凤坪村人畜感染率和感染度以及中间宿主钉螺进行调查,并采取感染者的治疗和消灭钉螺等综合防治措施。结果 2005-2009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1.91%下降到0.16%;耕牛感染率,黄牛、水牛分别从9.09%、1.72下降到0;钉螺感染率从0.10%下降到0,钉螺面积从30 985 m2下降到6 440 m2;仅在2005和2008年发现阳性牛,仅2005年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2005-2009年绵阳市血吸虫病国家监测点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控制,人畜感染率均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3年防治效果,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提供经验。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试点村),开展改厕和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兴林抑螺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辅以常规卫生血防措施,对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居民人均收入等进行分析。结果经过3年的综合防治,与试点工作前比较,试点村钉螺面积下降17.51%,活螺平均密度下降14.22%,阳性螺密度下降77.21%,钉螺感染率下降73.47%;平均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6.38%;家畜存栏头数下降,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88.01%;人均收入较试点前增加40.78%。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5-2009年德昌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评价防治效果和调整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进行人畜病情和钉螺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2005年的3.04%逐步下降,2009年未发现感染者;2005年耕牛感染率为2.56%,2007年以后未发现病牛;钉螺面积从2005年的16 440 m2下降到2008年的8 240 m2,2009年又上升至16 450 m2;2005年钉螺感染率0.001%,2005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通过多年防治,德昌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应继续加强监测和巩固工作,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星子县十里湖流域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2005~2007年在星子县十里湖流域23个血吸虫病重流行自然村采取以封洲禁牧、人畜同步化疗、查螺灭螺、改水改厕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结果沿湖23个重感染自然村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由2004年11.06%下降至2007年的2.8%,耕牛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由2004年的26.39%下降至2007年的1.96%,2005~2007年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例,无幼儿和〈2岁的耕牛感染;2007年钉螺感染率由2004年的7.20%下降至0;2007年疫水哨鼠感染率由2004年的44.18%下降至0。结论十里湖流域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湖北省2004~2007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方法收集2004-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重度流行村大幅转向轻度流行村;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率和突发疫情、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大幅下降。结论通过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只有继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大治理力度,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整理分析2004~2009年荆州市9个县(市、区)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描述血吸虫病疫情和流行特点。结果 2004年以来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2.69%,比2004年(9.34%)下降71.20%,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04年(44例)减少96.30%,2006~2009年连续4年未发生突发疫情。2009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降至1.87%,较2004年(8.22%)下降77.28%;实有钉螺面积31 084万m2,比2004年减少1 582万m2。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均降至3%以下。结论通过实施血吸虫病重点项目、整县(村)推进和省部联动综合治理项目,荆州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洞庭湖洲垸亚型疫区采取不同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选择西洞庭湖洲垸型疫区五一村为试点,连续27年分阶段实施常规防治、人畜同步化疗、化疗结合改水的不同防治措施,观察人畜病情和螺情的变化。结果湖沼型洲垸亚型重流行区,常规防治措施,居民感染率维持在33.10%~34.73%的较高水平。以人畜同步扩大化疗为主的措施,人群感染率、耕牛感染率分别从30.00%以上降至10.00%左右,儿童新感染率从15.00%下降到5.00%以下。化疗结合改水居民感染率维持在2.66%~7.61%,儿童新感染率为1.20%~3.70%。各阶段垸外易感地带感染性钉螺无明显变化。结论人畜同步扩大化疗为主的防治策略,短期可迅速降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是控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但化疗措施仍无法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鹤庆县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应用性研究的成绩和经验。方法收集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和1980-2010年在不同时期血吸虫病防治过程中开展的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的有关应用性研究资料和取得效果。结果 1987年鹤庆县开展《大山区消灭传染源以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研究》课题,采用化疗加感染性螺点灭螺的防治措施,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15.23%下降为2.61%。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施控制传染源的策略后,2009年全县以行政村为单位实现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控制,2010年全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为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08%。结论鹤庆县开展的血吸虫病应用性研究对防治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何通过进一步努力达到传播阻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有必要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0~2004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点疫情的监测,观察2000~2004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态势。方法在江苏省设立12个疫情监测点,每年对钉螺情况和人畜血吸虫感染情况等调查,纵向监测全省疫情的变化。结果全省大部分监测点螺情回升,2004年比2000年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上升了97.97%和3.33倍;尤其是未控制的江滩地区感染性钉螺快速增长。耕牛感染率有所下降,2004年比2000年下降了50.18%。居民平均感染率在0.04%~0.15%之间,稳定地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在2000~2004年间有所回升,期间防治措施虽发挥了良好的控制疫情效果,但其力度与疫情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社会、自然等因素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继续加强监测,探索更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