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Cyperus rotundusL·)的干燥根茎,始载《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原名“莎草”,至《唐本草》始称“莎草根名香附子”,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制香料故名。被誉为妇科之要药,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美称。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香附炮制工艺。1香附炮制历史沿革香附炮制方法大部分散见于历代医方本草中,早在南北朝便有“凡采得阴干,于石臼中捣之,切忌铁器”的记载[1];唐代始见有酒制香附,“捣熬令香,酒浸之”,“新水浸,石上擦去毛,炒黄”,至宋代,香附炮制有了较大发展,“用猪胆炒,令香”、“麦炒舂去毛”、“醋汤煎”、“…  相似文献   

2.
乳香去油炮制方法的工艺改革蒋珠花(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贺州市542800)关键词乳香;炮制;工艺改革乳香,为历代常用中药。始载于《明医别录》,列为上品。其来源于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iacareiBitdw)及其同属植物的油胶树脂。乳香炮制...  相似文献   

3.
香附出自《本草纲目》,又名香附子、莎草根、三棱草根、香附米,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其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具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肋胀闷作痛、胃痛、腹痛、饮食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等。现发现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宽,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制备醋香附时 ,改用砂烫醋淬法炮制 ,省去了传统醋炙法中的拌制、闷润 (12h)等过程 ,而使操作显得省时、简便。且砂烫时有药材质地疏松、毛焦 ,醋淬时有醋易渗入等优点。结合上述特点 ,本文又对二者的浸出率、挥发油含量、油中主要成分α 香附酮及挥发油的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砂烫醋淬法制备醋香附工艺的可行性。1 材料1.1 样品来源香附购于本院药房 ,经鉴定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 usrotundus的干燥根茎。样品制备 :生香附 ,净香附 ,粉碎过二号筛 ,低温干燥至恒重。醋炙香附 ,净香附 ,加药材重量 2 0 …  相似文献   

5.
天花粉即栝楼根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为常用中药 ,现大多习惯于使用此名。《中国药典》也使用天花粉之名 ,并规定其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nMaxim的干燥根。本文通过分析探讨 ,提出个人异议。1 古今药名与炮制的关系本品早在汉代就以栝楼根之名载入《神农本草经》 ,但无天花粉之名。弘景言其“出近道 ,藤生 ,状如土瓜而叶有叉”。说明栝楼的植物形态与土瓜相似。为了贴切地反映出二者的异同 ,《名医别录》将栝楼又分为天瓜。加上唐《新修本草》有“用根作粉”制法 ,又演变出天花粉…  相似文献   

6.
水蛭炮制方法改进初探车道军李义方(南京市建邺区中医院210004)关键词水蛭炮制法中药材水蛭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咸,平,有毒。《别录》载:“苦,微寒,有毒,”入肝、膀胱经,功具破血逐瘀,通经。多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我院以...  相似文献   

7.
鸡内金炮制方法改进周鹤根,王有伟(白玉山制药厂)(科研处)鸡内金系雉科动物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的沙囊内壁。为便于矫臭、粉碎和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中国药典》九○版规定用常水洗净、干燥、砂炒或醋灸后入药。我们在实验中...  相似文献   

8.
花蕊石炮制前后的矿物组分及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蕊石炮制前后的矿物组分及微量元素分析杨美华(江西省药品检验所南昌330046)关键词花蕊石炮制矿物组分微量元素花蕊石为矿物类中药,始载《嘉本草》,原名“花乳石”[1],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具化瘀止血之功,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相似文献   

9.
川芎炮制前后挥发油及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炮制前后挥发油及生物碱的研究龚千锋刘永忠刘学华※黄润香※※(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南昌330006)关键词川芎炮制品挥发油川芎嗪分析研究川芎的炮制方法很多。早在唐代就有“熬”(《千金翼》)、“泡七次”(《理伤》)的炮制方法,以后有微炒、醋炒(宋·《博...  相似文献   

10.
阿胶炮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胶炮制工艺探讨邓水蓉,袁勇(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吴细妹,吴荣花(江西省抚州地区制药厂34000)关键词阿胶,炮制工艺阿胶为马科动物驴EguusasinusL.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具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效。临床一般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  相似文献   

11.
苦杏仁炮制方法的改进王爱凤,陈君,郭朝民(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450003;西平县中医院)主题词苦杏仁,炮制/方法苦杏仁,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及杏的种子,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古典医籍和《中国药典》所收载的炮制方法有法、清炒及...  相似文献   

12.
白芷美容浅述苏郑,寿丽菊,白延玲,辛金梅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50053)白蓝又名香白芷、白,泽芬,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芒、川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性味辛温。《本经》:“辛温”,《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甘”。《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经”。...  相似文献   

13.
柴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琰 《河北医学》2010,16(5):633-635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等省。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伤寒论》、《千金翼方》、  相似文献   

14.
中药百合炮制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但在该书中未记载炮制方法 ,稍后的汉《金匮要略·方论》始有记载。笔者通过整理历代百合的炮制方法记载 ,结合现代炮制方法 ,对其炮制历史沿革作一些探讨 ,供深入研究百合炮制提供参考。据记载 ,汉唐时期即提出了多种百合炮制方法 ,有些方法为后世长久沿用。百合的加工炮制文献 ,最早见于汉《金匮要略·方论》的“擘”、“水洗百合浸一宿 ,当白沫出 ,去其水”、“炙”。唐《备急千金要方》,载“敖令黄色 ,捣筛为散”,敖法 ,后世未见沿用。《食疗本草》记载 ,“主心急黄 ,蒸过和蜜 ,作粉食之尤佳”,这…  相似文献   

15.
真伪蜂蜜的鉴别张丽萍(广西桂林市中医院桂林市541002)关键词蜂蜜;鉴别蜂蜜始载于《本经》,由于“蜂蜜禾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润泽三焦。”其性甘味平,具润肠通便,润肺止咳,解毒止痛之功[1]。故为中药炮制、制作蜜丸、蜂王浆最常用的赋形剂。蜂...  相似文献   

16.
水蛭的炮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蛭的炮制作用研究刘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炮制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水蛭;中药炮制;药理研究水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医治疗瘀血经闭、疤痕积聚、跌打损伤等较常用的药物之一。因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特殊功效及药材本身的特殊性质,自古即很重...  相似文献   

17.
香附不同炮制方法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所得香附炮制品的品质。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香附的不同炮制品的主要成分α-香附酮进行比较,探讨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香附不同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的α-香附酮成分有明显差异。结论:建昌帮四制法α-香附酮成分含量优于醋蒸法、醋炒法,并且炮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香附主要成分α-香附酮的含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术最早不分白术苍术,统称为“术”,始载于《神 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 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 饥”,未分苍术、白术。张仲景《伤寒论》方中始见“白 术”之称,《金匮要略》方中始有“赤术”之名,即从仲景 开始,“术”开始有赤白之分。但关于白术炮制方法的 记载,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出现“切”的制法, 应该是白术最早的切制方法。《千金翼方》中有“熬 令变色”、“熬黄”的记载,应该是白术最早的炮制方 法。此后,炒、麸炒、土炒、米泔浸、焙等40多种炮制 方法纷纷出现于各种方书中。为了弄清白术炮制方 法的历史源流,笔者在查阅了上自秦、汉,下迄现代的 大部分本草及炮制文献的基础上,并将处方脚注的炮 制方法也进行了整理、归纳,初步理清了白术炮制的 历史沿革及前人的炮制意图。  相似文献   

19.
雷丸炮制浅析丁欢英,胡中坚(杭州市中医院邮编310006)(杭州市下城人民医院)雷丸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Polyporusmylittaecook-etMass)的干燥菌核,具有消积杀虫的功效,常用于虫积腹痛。据《中国药典》记载志本药抱制应洗净、...  相似文献   

20.
虎杖系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采挖时间在春秋两季。虎杖异名(《尔雅》),入药始见于《雷公炮制论》,传统上用于瘀诸症,可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根据《中华本草》记载:虎杖“主治妇女闭经,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跌扑损伤,风湿痹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火烫伤”。虎杖根和根茎含游离蒽醌及蒽醌苷,还含有芪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