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波辅助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柱国  罗丙红  周长忍  程松  张奕  钟翠红 《应用化学》2009,26(10):1134-1138
在微波辅助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壳聚糖(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消旋丙交酯(D,L-LA)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微波条件下,能快速、有效地合成预定结构的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聚乳酸支链的引入,有效削弱了壳聚糖分子间和分子内较强的氢键作用,与相应的壳聚糖比较,共聚物的结晶性能下降,热分解温度降低;原料配比对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影响,随nD,L-LA/nCS糖环数值增大,共聚物中平均乳酰单元数逐渐增大,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起始分解温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根据溶液的折光指数增量与溶液的组成间存在定量关系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定接枝聚合物接枝率的新方法, 并用此方法测定了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 结果通过元素分析法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 以及运用折光指数增量法测定已知比例的壳聚糖与聚丙烯酰胺(PAM)混合物中二者的质量百分比进行佐证. 结果表明, 折光指数增量法测定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固定化α-淀粉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制备了丙烯腈接枝壳聚糖的共聚物,并以 其为载体固定化α-淀粉酶,探讨了固定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和固定化酶的性质,并与游离 酶、壳聚糖作为载体的固定化α-淀粉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丙烯腈接枝壳聚糖共聚物 是固定化α-淀粉酶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两性聚氨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壳聚糖大分子链上的-OH和-NH2基团与两性聚氨酯预聚体的端-NCO基团反应,把两性聚氨酯链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为聚电解质及纳米胶体粒子间的组装,复合性质的研究提供模型化合物,红外光谱,热分析方法初步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能够制备出APU-壳聚糖接枝共聚物,但产物是壳聚糖与接枝共聚物的混合物,研究发现,这种接枝共聚物在盐酸水溶液中呈胶束形态,而且具有独特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接枝共聚改性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阳离子碱性多糖。壳聚糖分子链中富含羟基和氨基等反应性官能团,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抗菌性、无细胞毒性等优良性能,在生化、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大分子具有较好的立构规整性和较强的氢键作用,除稀盐酸、稀醋酸外,壳聚糖不溶于水和其它有机溶剂,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扩大其应用领域,常通过接枝共聚反应来改善壳聚糖的性能。本文介绍了壳聚糖接枝共聚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自由基引发接枝法、偶联接枝法以及催化接枝法。  相似文献   

6.
主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制备了丙烯腈接枝壳聚糖的共聚物,并以其载体固定化a-淀粉酶,探讨了固定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和固定化酶的性质,并与游离酶、壳聚糖作为载体的固定化a-淀粉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丙烯腈接枝壳聚糖共聚物是固定化a-淀粉酶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7.
周小华  骆辉  周桢 《应用化学》2008,25(3):334-0
壳聚糖;明胶;共聚物;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抗菌  相似文献   

8.
酶催化合成羟乙基淀粉/ε-己内酯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可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在造纸工业、日用化工、纺织工业、石油工业、食品等[1~2]方面应用广泛.羟乙基淀粉(HES)是用含支链淀粉比较丰富的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与环氧乙烷在碱性条件下得到的一种产物.Ahmed Besheer等[3]报道对HES进行疏水改性,即在淀粉中引入疏水基团,打破了传统淀粉亲水的单一性质,有望可以作为可降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缓释领域[4~5].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壳聚糖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物;絮凝  相似文献   

10.
羟乙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与聚乳酸的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异丙醇为溶剂,碱化壳聚糖与2-氯乙醇反应制备了羟乙基壳聚糖,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壳聚糖/聚乳酸和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对两组分间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羟乙基化反应在-OH和-NH2上均有发生,壳聚糖单元糖环上的羟乙基取代度为2.46;改性后,壳聚糖结晶性能和起始热分解温度下降,溶解性能得到改善。复合膜的电镜结果显示,在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中,相分离现象显著存在,壳聚糖在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不均匀,有团聚现象,随着壳聚糖含量增加,两组分间的相分离程度增大,团聚现象更为严重,当壳聚糖含量达到50%时,已难以制备完整的复合膜;与之相反,羟乙基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膜中两种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有所改善,相分离现象不明显,并且,当羟乙基壳聚糖含量从10%增加到50%,复合膜中两种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微波辐照下 ,以丙酮 水为分散介质 ,利用阳离子型自由基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AIBA)引发苯乙烯 (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共聚 ,合成出表面带正电荷的P(St MMA)共聚物纳米粒子 ,考察了丙酮用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对纳米粒子粒径、粒径分布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丙酮 水的体积比由 0增加到 1 2 6∶1时 ,粒子的平均水化半径从 12 2 2 1nm降低到 2 4 6 8nm ,粒径分布变宽 ,乳液抗电解质稳定性逐渐增强 ;增加引发剂和共聚单体MMA的浓度 ,粒子的水化半径逐渐减小 ,粒径分散系数增大 .  相似文献   

12.
在四氢呋喃、环己酮等溶液中实现了聚氯乙烯(PVC)与聚苯乙烯(PS)的Friedel-Crafts接枝反应,考察了加热方式、反应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表征了PVC-g-PS接枝物的结构,探讨了反应的机理和特点.研究发现,油浴加热和微波辐照都能使PVC和PS发生接枝反应,但微波辐照效果更好,油浴加热,接枝率仅0.27%,而微波辐照接枝率高达23%;油浴加热时产物少且多为间位,微波辐照时产物多且多为对位和邻位.无水AlCl3、无水FeCl3、无水SnCl4皆对PVC与PS之间的Friedel-Crafts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其中无水AlCl3的催化活性最高,其最佳用量为质量分数3%,此时,接枝率达到29%.当无水AlCl3过高时,PVC降解,产生双键,接枝率下降.表明微波辐照是实现PVC与PS之间Friedel-Crafts接枝反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合成通讯》2013,43(17):2657-2661
A convenient synthetic method for substituted 2,5-dioxo-1,2,3,4,5,6,7,8-octahydroquinolines is described. Heating Meldrum's acid, dimedone, ammonium acetate and different aromatic aldehydes without a solvent in a microwave irradiation for 2–5 minutes affords 4 in 72–86% yield. The structure of these compounds has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14.
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聚丙交酯 (PLLA)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近来又被制备成细胞支架大量应用于组织工程中[1,2 ] ,但由于其疏水性而造成细胞亲和性不好 .聚乙二醇 (PEG)具有良好的亲水性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但是PEG是非降解性的 ,只有低分子量的PEG可以被吞噬细胞所吞噬或透过肾滤膜而排出体外 ,因此 ,低分子量的PEG常被用来与丙交酯 (L LA)共聚以改善PLLA支架的亲水性 .聚丙交酯 聚乙二醇共聚物 (PLE)的三嵌段及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已被广泛报道[3~ 5] .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微波法制备聚(苯乙烯-N-异丙基丙烯酰胺)热敏性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由于其大分子链上同时具有亲水性的酰氨基和疏水性的异丙基,使得PNIPAM的水溶液,在32℃附近具有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PNIPAM及其共聚物表现出相转变,产生热敏性质.利用PNIPAM的热敏性质,可以制备多种智能高分子材料.这些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免疫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研完了末端为甲基丙烯酸酯型的聚环氧乙烷大单体与丙烯酸乙酯的溶液自由基共聚。结果表明,大单体接枝效率和共聚物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大单体分子量及引发剂等的影响,接枝效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分子量可在5-15×10~4范围内变化。丙烯酸乙酯与大单体共聚的竞聚率为0.83。共聚物用萃取法精制后,用IR、~1H-NMR、裂解色谱、GPC和膜渗透压计等进行了表征。证实产物有预期的规整接枝共聚物结构。平均接枝数为2—11。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g-聚氧乙烯微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分散聚合等方法可制备高分子微球,但微球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以及表面缺少功能性基团等原因,导致微球应用受到限制.大分子单体技术在制备单分散功能性高分子微球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以致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1].聚氧乙烯PEO大分子单体参与St的分散聚合中,PEO大分子单体可与St形成PSt-g-PEO两亲接技共聚物,制得的PSt-g-PEO两亲共聚物既是产物也是稳定剂.聚合过程中PEO起着稳定分散作用,解决了传统聚合反应中需要添加稳定剂,以及反应完成后脱除稳定剂的麻烦[2,3].通过含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单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微波技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国内外有不少综述和应用的报道 ,在许多有机反应 ,如缩合[1 ] 、取代[2 ] 、重排[3] 、氧化[4] 、还原[1 ] 中 ,都有应用微波技术的报道。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许多反应缩短了反应时间 ,增加了反应的选择性 ,提高了反应的收率 ,甚至使原来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5] 。在合成化学上 ,微波技术已经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硝基二苯醚类化合物是一类很重要的化合物 ,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颜料、医药和橡胶助剂等领域[6] ,其经典的合成方法是Ullman法或Williamson法[7~…  相似文献   

19.
Bismuth (III) nitrate supported onto silica gel is found to be efficient catalyst for acetylation of alcohols, phenols and naphthals in the presence of acetic anhydride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solventless system.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二醇(PEG)和N -苄氧羰基 -L- 天冬氨酸酐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聚乙二醇 -co -L -天冬氨酸)交替预聚物(PEG- ASP) n;进一步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PEG- ASP) n 为共引发剂引发D ,L- 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了带有侧氨基功能基团的PLGA (PEG- ASP) n 共聚物.用GPC、FT -IR、1 H -NMR、DSC等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表现为典型的无定形聚合物;(PEG- ASP) n 的含量对共聚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PEG- ASP) n 含量增加,共聚物的亲水性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下降;以Pd(5wt% ) C为催化剂,采用催化加氢方法可完全脱除共聚物侧氨基上的保护基团;脱除侧氨基上的保护基团后,共聚物的分子量和Tg 值均略有增大,亲水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