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筛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1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分娩且其胎儿被确诊为先心病的50例孕妇,先后给予其常规超声检查与心脏超声筛查,并对比两种手段的检查结果。结果:与确诊结果比较,心脏超声筛查的检出率为92%(46/50),漏诊误诊率为8%(4/50);而常规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76%(38/50),漏诊误诊率为24%(12/50)。研究组在诊断准确性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有3例房间隔缺损被漏诊,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被误诊。结论:相较13562962112于常规超声检查,心脏超声筛查可以更有效地在产前检查中及时发现胎儿是否患有先心病,其显著的诊断价值对于推动优生优育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环境对中小学生呼吸系统健康影响,筛选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以面询式调查问卷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和症状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城区学龄儿童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的患病率高于农村学龄儿童。结论:家庭周围有交通要道、工厂废气以及取暖方式、家庭燃煤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在胎儿先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60例高危孕妇彩超检查诊断结果,对860例16周以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胎儿彩超检查,动态追踪观察疑有或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结果:疑诊或诊断胎儿先心病39例,均成功随访,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病理检查验证确诊胎儿先心病37例,漏诊3例,漏诊率8.1%(3/37),误诊4例,误诊率10%(4/39),确诊35例,确诊率90%(35/39)。结论:彩超产前筛查胎儿先心病,作为胎儿先心病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断,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岳铭坤  叶利军 《湖南中医杂志》2021,37(9):138-139,199
目的:为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真实态度,对长沙市中小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在校中小学生对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的看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网络问卷的方式,随机选择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枫树山美联小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中医药的了解程度、影响中医药进入课堂的主要因素等.结果: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有了解的占大多数,对课堂开设中医药课程的态度大多是积极支持的.中小学生认为影响中医药进课堂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师资短缺以及配套教学设备不完善.结论:学科之间应相互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讲座、培训中小学教师、完善配套教学道具,同时予以多种方式授课,从而达到全方位多层级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情况以及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局部用药以问卷调查为主,对门诊病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现场调查,统计结果;对其生活质量分析采用随机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所调查的640例患者当中,用药不规范率为63.3%,青光眼知识了解贫乏,贫乏率为48.3%,绝大多数患者不能定期复查.结论:对于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除了患者的合理用药及时复查外,要辅以及时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因素。方法:整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历资料并调查母体相关因素,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有无先心病家族史可影响小儿先心病的发病率。结论:遗传因素所致的先心病患儿在整体比例中居高,医护人员必须做好预防和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进一步给中小生保健和我市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03年对五大连池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00例健康人乳腺B超普查检测结果.方法: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LOGIQC2型超声仪.结果:600例中认为需要随诊者93例,占15.5%.经筛选需全面复查者75例,占12.5%.最后确诊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16例,乳腺单纯性囊肿9例,乳腺囊性增生13例.结论: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减低死亡率的决定因素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特别是对青年妇女,妊娠或哺乳期,不宜接受X线照射者,超声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评价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对心肌的影响.方法 对58例行经体外循环手术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1 h、24 h、48 h和72 h的血清cTnI与hs-CRP.结果 58例先心病患者术前血清cTnI和hs-CRP均正常,术后1h、24 h、48 h、72 h各时相cTnI均显著性增高,其中以术后1h增高最为显著,24h后开始下降;hs-CRP于术后24h开始显著性增高,至72 h后逐渐降低.青紫型先心病术后两项指标显著高于潜伏青紫型先心病且恢复时间长.结论 cTnI和hs-CRP联合监测更能反映体外循环围术期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郭华 《中医药研究》2013,(12):1526-1527
目的分析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研究其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关系.方法总结小儿心脏横纹肌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对已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运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心脏进行多切面扫查,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 12例已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的患儿中,发现有心脏横纹肌瘤的7例(58.3%),其中2例为超声首先发现心脏横纹肌瘤,后经临床其他检查确诊为结节性硬化症.7例心脏横纹肌瘤患儿中,心脏多发部位6例,以左心室内最多,形态以圆形或椭圆形偏高回声结节为特点,与心肌分界清楚.结论心脏横纹肌瘤与结节性硬化症关系密切,心脏横纹肌瘤是结节性硬化症在心脏上的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本次的研究重点分析、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血管栓塞的临床实际价值。方法:用超声心动图对临床疑似患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血管栓塞的36例患者进行检查。结果:用超声心动图直接发现心动脉及左右心房血管出现栓塞的患者19例,均被心动脉造影所证实。在临床实际调查中发现,患有典型的右心负荷过重的患者者16例,其中包括直接症状表现者1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的结果无明显改变者17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发现主肺动脉、左右心动脉干内血栓,直接提示心血管以及心动脉栓塞,根据心室负荷过重的具体表现可以间接的提示心血管栓塞的可能,但对其他方面的栓塞一般是不易诊断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及它们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并与这些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74.6%(59/79),特异度为52.6%(10/19),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心脏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48.1%(38/79) 特异性为68.4%(13/19)。结论 ecg仍是简便和较为敏感的诊断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率,故据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提高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年期刊297例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为冠心病170例,高血压心脏病45 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风心病17例,肺心病9例 心肌炎6例.结论:老年型甲亢性心脏病临床表现多样,应认真询问病史,详细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对老年患者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衰应注意甲状腺功能的检查.  相似文献   

14.
赵宏 《中医临床研究》2014,(23):145-147
目的:研究心源性猝死的中医药防治。方法: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成功率很低,配合中医针灸首先提出打开胸腔直接按压心脏,进而给予中药回阳救逆。由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中最常见的原因,积极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有效的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结果:中医药治疗心源性猝死疗效较好,中医药预防心源性猝死效果更佳。结论:心源性猝死的中医药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甚至可以完全治愈。由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就能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阳化瘀、除痰利水法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温阳化瘀、除痰利水法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1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与体征、血气及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化瘀、除痰利水法为主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甲亢性心肌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的老年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分析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病特点及疗效。结果: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病程长,快速性心律失常、右心扩大、右心衰竭等心脏表现突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控制后,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衰等多可恢复,少数患者遗留持续房颤、心脏扩大等。结论:老年甲亢性心脏病缺乏临床特异性。及早发现,避免误诊、漏诊,早期治疗对患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婴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分析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75例婴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喘息型肺炎除咳嗽气喘外,尚伴有发热(20%)、呕吐(26.6%)、腹泻(33.3%)、烦燥不安(26.6%)等,且易伴发心肌受损。肥胖、先心病、低IgG血症是其诱发因素。结论:婴儿喘息型肺炎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损,肥胖、先心病、免疫缺陷促使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性猝死的病因及复苏策略,以预防和减少心性猝死的发生,提高复苏成功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28例医院内心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复苏方法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性猝死患者45~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1,其中冠心病患者为67.8%,53.6%为情绪不稳定或用力排便诱发。复苏成功18例,其中2例遗留有永久性脑损害。死亡10例,占35.7%。结论:心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存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可望减少猝死的发生,及时电除颤和气管插管及后续高压氧治疗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冠心病合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丹红注射液和西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仅作用增强,而且可相互取长补短,西药“急治其标”、中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使其症状、体征得到较快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8人,即: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如:控制钠盐摄入、镇静、吸氧、强心利尿等临床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次10mg,一天三次,4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通过测定血清hs—CRP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来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