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双氯芬酸钠气雾剂的透皮吸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双氯芬酸的气雾剂中双氯芬酸钠的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经皮经的血清药物浓度,并测定经皮给药的LD50。结果:双氯芬酸钠在促进剂的作用下。可显著地透过离体皮肤;家兔血清药物浓度测定发现,经皮给药后,双氯芬酸钠气雾剂的吸收速率常数较快(0.71h^-1),达峰时间需2.26h,峰浓度较高,在体内的驻留时间较长(6.58h);按Blis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大鼠iv32μg.kg^-1体内的务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为0.330h,t1/2α为1.54h,im32μg.kg^-1其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室一级吸收,NGF达峰时间3.99h,t1/2(Ke)为4.04h,24h吸收百分率为69.7%。  相似文献   

3.
甲巯咪唑乳膏透皮吸收的体内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乳膏经皮给药体内动力学及血清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兔颈前甲状腺局部经皮给药,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甲巯咪唑浓度,以3P87药动学软件计算药物体内动力学参数。结果: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为2.590h-1;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58h;峰浓度(Cmax)为1.480μg·ml-1;达峰时间(Tmax)为0.934h;曲线下积分面积(AUC)为6.230μg·ml-1·h。结论:甲巯咪唑乳膏局部给药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  相似文献   

4.
健康人单剂量口服茶碱控释胶囊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 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茶碱控释胶囊( 简称CRTC)400 mg 后的药物动力学。方法:用紫外法测定健康人血清中茶碱的血药浓度。结果:CRTC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 = (7 .9 ±1.1)h,Cmax = (4.0 ±0 .9)μg·ml-1 ,T1/2e =(17 .2±2 .6)h,Ke =(0.04±0.06)h-1 ,T1/2a= (2 .1±0 .9)h,Ka=(0.23±0.04)h- 1 ,AUC072 = (138 .0±17 .6)μg·h·ml- 1 。结论:CRTC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国产茶碱控释片( 简称DCRTT)[1] 相比:其吸收减慢,导致达峰时间延长,达峰浓度降低。但其消除减慢,CRTC在体内蓄积,致使其药时曲线下的面积较DCRTT 大。  相似文献   

5.
硫酸奈替米星在肾功能受损时的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不同肾功能患者体内单剂量静脉滴注5mg·kg-1硫酸奈替米星(NTM)后的血清药物浓度,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同时测定了尿药浓度及原形药物回收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以烟酰胺为检测剂,庚烷磺酸钠为反离子。结果:NTM在肾功能正常组和受损组的T1/2β分别为3.5±1.4h和5.8±1.4h,AUC0~24h63.4±32.1mg·h·L-1和89.5±35.9mg·h·L-1,24h尿中回收率也有明显差异。结论:表明肾功能受损患者每24h给药一次体内仍有蓄积  相似文献   

6.
国产司帕沙星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单剂国产司帕沙星400mg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和尿中药物浓度。该药在体内转运过程以二室模型拟合为佳。峰浓度(Cmax为149±0.28mg/L,达峰时间(Tmax)为7.12±1.17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6.83h,系统清除率(Clm)为8.85±2.16L/h,表观分布容积(Vd)为2.73L/kg,血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7.35±10.24(mgh)/L,滞后时间(Tlag)为0.89±0.88h。服药后24、96h尿药排泄率仅为9.16%和15.68%。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巯咪唑不同给药途径的血及甲状腺组织中药物含量。方法:用HPLC法测定大鼠在同剂量下,灌服甲巯硫唑与颈部外涂甲巯咪唑乳膏后的不同时间血及甲状腺组织中甲巯咪唑的含量,以3P87药动学软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灌服给药与颈部外用给药,血清药时曲线均符合一室模型。甲巯咪唑透皮吸收乳膏单剂量给药后,甲状腺组织中药物浓度明显高于灌服给药组(P<0.05);血中药物峰浓度(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均显著高于灌服给药组(P<0.01);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灌服组为2.486h ,外用组为2.645h;达峰时间(Tmax)灌服组为1.894h,外用组为1.784h,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甲巯咪唑经皮给药可提高靶组织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8.
国产洛美沙星胶囊的人体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健康志愿者单剂口服国产洛美星胶囊400mg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和尿中药物深度。结果:该药在人体内的转运过程符合二室放模型,血药峰浓度为4.88mg.L^-1,消除半衰期为7.19h,表观分布容积和AUC分别为1.51L.kg^-1和51.03g.mg.L^-1,总清除率为2.47ml.min^-1.kg^-1,48h尿药排泄率为75.7%。洛美沙星的人血清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维生素E微囊在健康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方法:6只健康家兔随机交叉灌胃服用维生素E微囊,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的血药浓度。结果:经PKPB-N1程序包拟合,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双室模型。动物服用维生素E微囊后,血浆中药物T_(1/2Ka)=3.246±1.667h,T_(1/2a)=7.150±1.899h,T_(1/2β)=38.305±3.34h,达峰时间是12.10±3.807h,达峰浓度是8.652±2.404mg/L,曲线下面积为264.56±90.69.mg/L.  相似文献   

10.
观察15例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人奈替米星(Net)的药物动力学,用高效液相色谱-间接光度检测(HPLC-IPD)法烟酰胺为检测剂,庚烷碘酸钠为反离子,测定单剂量和多剂量im及ivgtt5mg/kgNet后的血清药物浓度,并计算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同时测定了痰液药物浓度,结果:Net在体内消除半衰期为3.5h左右,单剂量im,达峰时间0.77h峰浓度为14.33mg/L。多剂量给药后体内轻微积蓄,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西替利嗪。方法:用HPLC法检测8名健康自愿者血中西替利嗪浓度,经3P87程序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西替利嗪药动学参数T1/2a,T1/2β,Tmax,Cmax,V/F和AUC分别为(1.6±0.8)h,(7.2±1.1)h,(1.3±0.4)h,(374.7±61.8)ng.ml^-1,(39.1±8.8)L和(3188.4±246.1)ng.h.ml^  相似文献   

12.
建立测定莫雷西嗪(Mor)及其代谢产物Mor-SO2,Mor-SO血浆和尿液浓度的HPLC法。健康志愿6人poMor600mg后,Mor血浓达峰时间(Tmax)为1.6±0.6h,峰浓度(Cmax)为2.1±0.4μg·ml^-1,清除率(Cl)为1.8±0.5L·kg^-1·h^-1。Mor-SO的Cmax为0.19±0.06μg·ml^-1,消除半衰期(T1/2)为2.3±1.0h。48h…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和肾病患者口服阿替洛尔片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阿替洛尔片的血药浓度,对健康壮年,老年及肾病志愿者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健康壮年及老年志愿受试者各8例,肾病志愿者5例,均为单剂量口服阿替洛尔片75mg,用HPLC法测定。结果;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健康壮年人的主要药动不参数为Ka:1.01h^-1,T1/2β:4.28h,K10:0.25h^-1,AUC:5.2μg.h.ml^-1,CL/F:14.95mg.ml(μg.  相似文献   

14.
交沙霉素胶囊剂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微生物效价法测定交沙霉素胶囊剂和片剂在8名成年男性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口服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8名受试者接受单剂量(1000mg)交叉给药(胶囊剂和片剂)后所得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胶囊剂和片剂的平均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血药药物峰浓度(Cmax):3.12±1.19与3.24±0.80mg/L,药物达峰时间(Tmax):1.46±0.44与1.49±0.51h,消除半衰期(t  相似文献   

1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维胺酸在在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生物利用度及蛋白结合率等药代动力学特性,RⅡ30mg.kg^-1iv,血清中药物浓度经两次加权的二室模型拟合,T1/2β为20.71h,CLs为0.34L.kg^-1,Vc为0.99L.kg^-1RⅡ100及200mg.kg^-1po,经一室开放模型拟合,T1/2ke分别11.92及13.01,CLs为0.87及0.77L.kg^-1PO.  相似文献   

16.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的盐酸氟桂利嗪浓度。色谱条件:紫外检测波长210nm;柱SpherisorbC8150×4.6mm;流动相;甲醇(80%);水(15%):(0.05mol.L^-1NH4H2PO4+0.025mol.L^-1H3PO4)缓冲液(5%)。最低检测限10ng.ml^-1。药物动力学一室模型,其参数(T1/2(K)2.38-2.64h,Tmax2.30-2.43h,Cmax13  相似文献   

17.
健康志愿者口服左氟沙星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名健康志愿者单次及多次口服200mg左氟沙星的药物动力学,血及尿药浓度均采用HPLC测定,数据用3P87及SSD程序处理,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单次口服200mg,平均达峰时间为1.18h,峰浓度为2.87mg/L,消除半衰期为6.11h,药—曲线下面积为19.49hμg/ml,0~24h尿药回收率为69.28%。在每日200mgq8h连续8天的多次口服给药实验中,第1天与第8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品每天600mg的重复给药无明显蓄积性  相似文献   

18.
环丙沙星片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交叉口服两个药厂生产的盐酸环丙沙星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环丙沙星浓度。单剂量空腹口服两种片剂500mg后,体内过程符合单室模型。达峰时间为1.739±0.665h和1.579±0.578h;峰浓度为1.441±0.249mg·L(-1)和1.308±0.202mg·L(-1);曲线下面积为9.534±2.138mg·L(-1)·h和8.952±2.163mg·L(-1)·h;消除半衰期为3.327±0.725h和3.724±1.128h。以对照制剂为标准,样品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5%,两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悉能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静脉输注悉能(硫酸依替米星)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微生物法测定了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静脉滴注200mg悉能的血、尿及痰中药物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与结论:该药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最高血药浓度为14.74μg/ml,12h仍维持在0.29μg/ml。经PKBP-N1药代动力学程序拟合符合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其参数为T1/2α=0.257h,T1/2β=2.22h,Vc=34.32L,K21=2.14h~(-1),Kl2=0.48h~(-1),K10=0.39h~(-1)。12h肾排泄累积百分比为21.37%,Ke=0.027h~(-1),K=0.431h~(-1)。痰中药物浓度在滴注结束后2h达到最高值,即 2.09μg/ml。  相似文献   

20.
利多卡因缓释胶丸皮下植入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缓释胶丸(LSRP)在兔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LSRP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结果:发现兔皮下植入LSRP(20,40,80mg·kg-1)后,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符合缓释制剂的一室开放模型。3种剂量的LSRP吸收半衰期Ta1/2均较利多卡因注射液(LT,10mg·kg-1,sc)明显延长。3种剂量LSRP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0.24±0.09,1.25±0.23,5.65±0.10mg·L-1,而LI(10mg·kg-1,SC)的Cmax为2.18±0.32mg·L-1。40mg·kg-1LSRP经大鼠皮下植入后,在局部皮下组织中利多卡因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脑、心、肝和肾组织中浓度,并在给药后48h仍能维持在1.18μg·g-1水平。结论:LSRP经皮下植入后的缓释效果明显。提示LSRP能延长利多卡因的局麻、镇痛作用,并可能减轻其全身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