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亚莉 《中国药师》2005,8(2):164-164
鱼腥草注射液是以鲜鱼腥草为原料提取,主要含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药理实验证实,鱼腥草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利尿作用。其注射液作为广谱抗菌药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带状疱疹、尿路感染及淋菌性尿道炎等疾病。但也有大量报道鱼腥草注射液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笔者收集了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方法:对国内近几年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出现的ADR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鱼腥草注射液ADR的主要原因有4种,其中以药物和患者自身原因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及生产企业应重视鱼腥草注射液的ADR。  相似文献   

3.
鱼腥草注射液是由鲜鱼腥草提取纯化、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癸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痰热咳嗽、白带增多、尿路感染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阳春华 《中国药事》2008,22(5):435-436
2006-06-01,国家SFDA发布了停止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公告,将组织对该类药品进行再评价.本文就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几个方面进行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鱼腥草”事件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赔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鱼腥草”事件的调查结果,从法律角度分析了“鱼腥草”事件中各方当事人对“鱼腥草”注射液产生的不良反应所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在此基础上指出,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赔偿机制我国尚存在法律空白。因此,修改有关法律、建立相应赔偿机制是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uuynia-cordate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现在研究表明,全草含挥发油0.004 9%,油中含抗菌成分鱼腥草素(sodium houttrufonate,癸酰乙醛)、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癸醛、癸酸.尚含氯化钾、硫酸钾、蕺菜碱.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鱼腥草注射液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良反应(ADR)也日渐增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6月1日发出通告,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为了探究其ADR规律,做好ADR监测工作,本文通过计算机检索,对2000~2006年6月国内中文医药期刊中出现的175例鱼腥草注射液的ADR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鱼腥草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发生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分析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剂量、稀释介质等不同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稀释介质无明显相关性,与用药剂量可能有相关性。在临床用药中应予注意,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并对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成因进行分析归纳。对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应进行多方面的基础研究,确保安全、可靠、有效;同时应完善、提高、统一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的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嘉瑞  张冰 《中国药物警戒》2007,4(6):360-364,369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78~2006年医药学期刊,收集165例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报告,构建数据库并应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中青年"患者群中过敏性休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未成年与老年"患者群(P<0.01),而皮肤损害的构成比显著低于"未成年与老年"患者群(P<0.05);17岁以上患者群中过敏性休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17岁以下患者群(P<0.01),而皮肤损害的构成比显著低于17岁以下患者群(P<0.01)。结论应规范合理用药,增强预防意识,减少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由“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梅全喜  曾聪彦 《中国药房》2006,17(15):1124-1126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方法:从“鱼腥草注射液紧急停用事件”出发,分析目前我国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遭遇到的困难。结果与结论:对待中药应当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各中药企业应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中药注射剂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材或药物自身的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过程中的因素。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规范各个环节,才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系统了解既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以1989~2008年68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的文献为调查对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查得文献1687篇,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为多;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体质有关;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快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种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治疗中引起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发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KNS5.0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1994~2011年报道的有关银杏达莫等6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岁以上年龄组不良反应构成比较高;多在用药半小时内发生;且不良反应类型以严重的为主,损害类型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各种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在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类型等有各自的特点。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注射液致55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勇  陈锦珊  黄惠丽 《中国药房》2003,14(5):294-295
目的 :探讨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方法 :对国内近几年医药期刊报道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出现的55例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鱼腥草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给药剂量无关 ,主要集中发生在用药过程中30分钟以内 ,且多发生于<20岁和30~50岁年龄组。不良反应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鱼腥草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师应重视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我院中药注射剂354例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病例回顾跟踪随访的方式对我院354例ADR在患者、药物、处方及护理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配制时间过长,老龄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适应症不合理等。结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处方和护理行为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正确评价双黄连、清开灵、刺五加、茵栀黄和鱼腥草5种常用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指导合理用药。方法:收集1994~2008年国内文献报道的1 056例中药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敏 《中国药业》2014,(4):64-66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超过5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8.33%.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共37个品种,累及8个系统;活血化瘀类品种涉及不良反应最多,热毒宁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居首.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6.81%,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占21.53%.结论 中药注射剂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严格规范操作,建议重视辨证施治,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15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2~2015年发生的152例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相关信息,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并就ADR/ADE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 152例发生ADR/ADE的患者,男性74例(48.7%),女性78例(51.3%)。婴幼儿及少儿患者(≤14岁)占20.4%,中老年患者(≥45岁)占64.5%。引发ADR/ADE例数最多的药品为热毒宁注射液(19例)和注射用血栓通(19例)。中药注射剂引发的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45.7%)。结论:临床医生应辨证施治,加强对重点人群(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应熟悉中药注射剂所致ADR/ADE的发生规律,掌握其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76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08—2010年57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76例注射剂不良反应,结合中国传统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原因和药物的使用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用药频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变得更加普遍,应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