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为了准确预计招贤煤矿矿井涌水量,正确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在分析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与比拟法对该矿井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对该矿井工作面顶板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出静储量,给出了离层积水均匀下泄时的涌水量计算方法和公式,通过比拟法确定了灾变涌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采前疏放水工程对顶板含水层有效疏放和不考虑离层积水条件下,1307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10.33 m~3/h,最大涌水量为584.12 m~3/h;考虑离层积水均匀下泄的涌水量为249 m~3/h;考虑离层积水的灾变涌水量为1 100 m~3/h,该研究结果为煤矿防治水提高预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煤矿井田在生产过程中工作面的涌水量,探究水害防治的措施。以大南湖一号煤矿为研究对象,应用水文地质物探、抽水试验等手段对煤矿井田西翼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测。根据勘测结果,结合区内历年涌水量情况,采用大井法、采空区面积比拟法、富水系数比拟法、不均衡系数法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认为大井法预测结果 165. 10 m3/h作为矿区防治水依据最为合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面与井下水害防治措施,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摘要:根据红岭煤矿水量观察资料以及矿井地区地质资料,采用水文地质解析法和比拟法对该矿的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得出红岭煤矿全年最大涌水量计算结果分别为447 m3/h和422.9 m3/h。经过分析,采用比拟法计算的涌水量结果422.9 m3/h更准确,可以作为矿井水害防治和安全生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123下02工作面位于济宁三号矿十二采区东部,受孙氏店支断层与多煤层开采重复扰动的影响,工作面充水条件变得更为复杂。为了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措施,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需要对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计。在对工作面充水水源,工作面导水通道特别是导水裂隙带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后,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选取合适的水文地质参数后,针对含水层性质及充水水源不同,对工作面范围内的含水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层分部计算,采用解析法计算工作面上部含水层的涌水量,采用比拟法计算奥灰水对工作面侧向补给量,最终计算得到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58.6 m3/h,最大涌水量237.9 m3/h。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平煤股份朝川矿一井水文地质的概况,在系统收集整理近几年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大井法、比拟法及灰色系统预测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经综合分析对比,采用大井法的预算结果:矿井正常涌水量为952 m3/h,最大涌水量为1 904 m3/h。此结果可作为矿井防治水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兴隆庄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以首采区为地质背景,分析和评价了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其充水通道,得出下组煤开采时直接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第十下层灰岩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本溪组第十四层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同时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对下组煤开采时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十下灰正常涌水量为349 m3/h,最大涌水量为418.8 m3/h;十四灰正常疏降涌水量为40 m3/h,最大涌水量为48 m3/h。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兴隆庄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以首采区为地质背景,分析和评价了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其充水通道,得出下组煤开采时直接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第十下层灰岩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本溪组第十四层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同时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对下组煤开采时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十下灰正常涌水量为349 m3/h,最大涌水量为418.8 m3/h;十四灰正常疏降涌水量为40 m3/h,最大涌水量为48 m3/h。  相似文献   

8.
矿井涌水量预测是矿井水害防治工作中一个具有基础意义的工作。通过对张家峁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涌水量观测台账进行分析,将矿井涌水量构成划分为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待采工作面涌水量、已采工作面涌水量、其他水、采掘系统生产地面供水量五部分,其中矿井回采工作面涌水量采用类比法计算,其余四部分根据矿井现阶段开采情况进行赋值,综合得出张家峁矿井未来5 a矿井涌水量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表明,在2023年矿井涌水量达到最大值,正常涌水量为449.71 m~3/h,最大涌水量为655.70 m~3/h。预测结果可为矿井优化排水系统、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最小二乘法在矿井涌水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水文地质比拟法在现有矿井涌水量计算及新建矿井涌水量预测中应用较广泛.目前主要的比拟方法有富水系数比拟法、单位涌水量比拟法,该法应用前提是新建矿井(采区或工作面)与老井(采区或工作面)的条件基本相似,老井具有长期的水量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0.
矿井涌水量的准确预测一直是煤矿地质工作者的难题,本文以新安煤矿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裘布依公式计算了涌水量,通过矿井瞬变电磁勘探探测了首采工作面的顶板富水性分区。计算最大涌水量71.3m3/h,正常涌水量31m3/h。实际开采结果是最大涌水量出现在探测结果富水区为70m3/h,正常涌水量基本处在25~30m3/h。认为矿井瞬变电磁勘探和解析法裘布依公式在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探测和涌水量计算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矿井水害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煤矿水文地质参数、含水层特征及煤层特征及煤矿开采特点的基础上,选取相关分析法进行矿井涌水量预测。利用数理统计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矿井涌水量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密切程度,选取SPSS软件建立了矿井涌水量与煤炭产量、掘进进尺及工作面断面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矿井涌水量预测方程,并进行了精度预测,得出该矿井的涌水量为145.85 m 3/h。相关分析法在矿井涌水量方面简单有效、可行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井涌水量预测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GM(1,1)模型提出优化GM(1,1)模型。分别建立GM(1,1)模型及优化GM(1,1)模型,并对某矿2002—2010年矿井平均涌水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优化GM(1,1)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利用MATLAB设计优化GM(1,1)模型的计算程序,解决了计算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琼伟  赵宝峰 《中州煤炭》2019,(11):7-10,18
为了准确掌握工作面的充水条件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顶板水害防治措施,在对顶板含水层进行划分并获取其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采用关键层理论、数值模拟和相似材料模拟对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预测,从而实现了工作面充水因素的精细探查;利用顶板含水层静储量叠加动态补给量的方法对工作面的涌水量进行精细化预测,结合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疏放水量观测值对疏放水效果进行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工作面已经达到了安全回采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实例分析,对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精细化探查,采用“动—静”水量的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结合顶板含水层疏放水效果定量化判别方法,可以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水层下厚煤层开采时易发生突水灾害的问题,以陕西某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1种综放开采过渡支架后方膏体充填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利用数值模拟、现场观测的方法,分析了架后充填开采导水断裂带发育特征及工作面涌水量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架后充填技术后,工作面导水断裂带发育为矩形,最大发育高度为67.2 m。现场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架后充填技术后,架后充实率可达90%,工作面涌水量由220 m^3/h显著下降到90 m^3/h,工作面推进200 m后导水断裂带最大发育高度为76.8 m。研究结论表明,该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覆岩导水断裂发育高度,可实现含水层下厚煤层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5.
罗河铁矿副井井筒施工至364.3 m深度时,遇厚度151.00 m的主含水层,涌水量超过66 m3/h,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加井筒涌水量逐渐增大。进行工作面预注浆后,涌水量小于3 m3/h。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井涌水系统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提出采用神经网络修正灰色残差模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既利用GM(1,1)模型能较好预测涌水量发展趋势的特点,又利用神经网络对于复杂非线性系统的优越性,保证了模型的精度,克服了单个模型所存在的不足。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在矿井涌水量的预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辛置煤矿10-425工作面受到底板奥灰承压水的威胁,通过综合物探及钻探法、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底板异常富水区进行圈定,据此设计采用疏水降压和采空区膏体充填等措施进行底板水害的治理。10-425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35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成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8.
综合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结果、室内岩石力学实验、相似模拟试验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应用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改进传统的"大井法",对条带边界下采动过程中工作面涌水量进行预测。针对石嘴山矿区西翼采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对不同开采条件、开采参数下,工作面涌水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留防水煤为150m,工作面采宽为80m时涌水量最小,开采安全性最佳。改进大井法建立在非稳定流泰斯解基础上,较之传统以稳定流为基础的裘布依解预测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9.
灰色系统理论在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 ( 1,1)预测模型拟合韩城矿区桑树坪煤矿 1990~ 1997年的矿井涌水量 ,建立了经过二阶残差校正的GM ( 1,1)模型 ,最后对该矿 1998~ 2 0 0 1年的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精度高 ,适合于具有灰色特征的地质数据的模拟、控制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深部首采工作面顶底板涌水量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部工作面受多种含水体影响的情况下,通过对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深入研究,根据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破坏和底板下"三带"的经验公式,预计了开采对顶底板造成破坏的范围,对各含水层向工作面充水危险进行了分析。参考类似条件工作面出水的实例,最终预计工作面底板将出现小型涌水,工作面实际涌水量符合预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