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共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特性免疫应答。本语文就其科技司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T细胞群,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下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一般特性及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孔圆  江滨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965-966
抗肿瘤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向 ,其中抗原呈递细胞 (APC) ,主要是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治疗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DC特性 ,DC抗肿瘤机制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以及近年来DC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树突状细胞特性DC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最强有力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启动、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1] 。DC分化于CD+ 3 4 的造血祖细胞[2 ] ,有两个主要来源 :髓系DC和淋巴系DC。DC表面高表达…  相似文献   

4.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移植物中T细胞识别不同的异基因受者抗原导致的复杂疾病过程,移植物T细胞去除却影响植入、免疫抑制、失去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CD4+CD25+调T细胞(Tregs)在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异源反应性免疫应答中也起重要作用.Tregs预防GVHD机制是抑制普通T细胞(Tcons)增殖与功能活性.本文主要对CD4+CD25+Tregs调控GVHD及免疫治疗现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固有免疫应答是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启动后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发挥作用,6~8周后,适应性免疫应答才被检测到。经过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的效应细胞如CD4+和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效应分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虽然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大多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仍不能清除病毒,会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该文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43例肝细胞癌患者治疗前和行射频消融术并接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后,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比例以及CD4+/CD8+值。结果行射频消融术并接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同时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结论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提高射频消融后肝细胞癌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免疫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晚期食管癌患者当中,免疫化疗对外周血免疫细胞所引起的变化情况。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分为单独化疗组、化疗+长期免疫治疗组、化疗+短期大剂量免疫治疗组三组,治疗前后测定CD3+CD8+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化疗前后相关免疫细胞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治疗组间相关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的区别。结果单独化疗组、化疗+长期免疫治疗组、化疗+短期大剂量免疫治疗组三组间CD3+CD8+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比例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前后患者CD4+CD25++Treg(高表达CD25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下降(P<0.05);CD4+CD25+Treg细胞比例在单独化疗组(P=0.035)和化疗联合长期免疫治疗组(P=0.039)中,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三组间治疗前后CD4+CD25+Treg上升比例、CD4+CD25++Treg下降比例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别,其相关P值分别为P=0.86,P=0.14。结论免疫化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过程中在改善免疫状态方面不优于单独化疗。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33(IL-33)是白细胞介素1家族的新成员。先前研究表明,IL-33主要参与TH2型免疫应答,在变态反应、炎症、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肺疾病等领域起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IL-33还可通过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或作为免疫佐剂活化CD4+、CD8+T细胞,促进TH1型免疫应答,在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和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IL-33在抗肿瘤和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靓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462-463
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及其在免疫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FCM检测5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和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NK细胞5项免疫指标变化。肿瘤组中28例患者在应用参麦、黄芪等治疗的同时给予免疫治疗(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其余22例仅给予参麦、黄芪等治疗,并对免疫指标变化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与健康组比较,肿瘤组患者CD3+、CD3+CD4+及CD4+/CD8+比值均降低(P<0.01),而CD3+CD8+、NK细胞(CD16+56+)则升高(P<0.01)。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接受免疫治疗者治疗前后2次免疫指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FCM检测外周血免疫指标为临床观察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提供有效的依据,胸腺肽α1治疗可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及正常人群的外周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中Tfh细胞及其表面CD40L分子的表达水平,CD19+B细胞及其表面CD40分子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21的水平。结果 (1)与HBsAb-和HBsAb+健康组比较,慢性HBV感染者的Tfh细胞及其表面CD40L分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尤其是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HBsAb-和HB-sAb+健康组比较,CD19+B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CD19+B细胞表面CD40分子在慢性HBV感染者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HBsAb-和HBsAb+健康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IL-21水平明显升高,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比较,Tfh细胞、CD40L及IL-2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慢性HBV感染者Tfh细胞及其IL-21的表达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与慢性HBV感染者抗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应答密切相关;(2)CD19+B细胞及其表面分子CD40与Tfh细胞表面CD40L分子相互作用,亦参与机体抗HBV感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对效应细胞的增殖、免疫活性的发挥起抑制作用.近年来,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疚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发现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目和功能的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的关系密切,可能在AI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免疫系统异常是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发生、进展和预后的关键。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在免疫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经典免疫学将CD4+T细胞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两者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相互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其主要来源于CD34+造血干细胞.依据其成熟状态的不同而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如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可激活T细胞促进免疫应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及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Creg)可负向调节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DC在感染、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及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中的作用成为免疫学界研究的焦点.近年来DC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DC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体内最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能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利用DC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DC肿瘤疫苗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CD11c是主要分布于髓样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以及免疫细胞的活化、转化和增殖等一些重要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CD11c+细胞在各种炎症性皮肤病的真皮层血管周围、淋巴结内大量聚集提示CD11c+细胞不单纯是由局部细胞产生的,很可能是是由其他细胞产生并通过全身的淋巴-血液循环运输到炎症部位并参与皮肤局部炎症反应的。CD11c+细胞的这种参与作用又与T细胞(Th1/Th2/Th17)、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CD11c+细胞可通过影响T细胞的分化来参与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处不同表型CD11c+DCs的激活是决定特应性皮炎向Th2/Th1免疫应答发生的关键。银屑病皮损处CD11c+DCs可以诱导活化的Th1/Th17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INF-γ/IL-17。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人胸腺间质淋巴细胞生产素, 可以激活CD11c+DCs, 进而诱导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另一方面,CD11c+DCs通过分泌IL-36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进一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使其过度增生从而加剧皮炎反应。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免疫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具有强大的激活CD8+、CTL及CD4+T辅助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DC可以在体外培养后用于体内免疫治疗,也可辅以细胞因子或其它因子如Flt-3等在体内扩增[1]。DC包括:朗罕氏细胞、间质树突细胞、并指状树突细胞等。人DC缺乏B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淋巴结核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变化,探讨其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8例淋巴结核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淋巴结核患者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除CD8+T细胞增高外,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淋巴结核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的发病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失衡相关,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免疫微环境的平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研究认为,初始CD4+T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可分化成不同亚型的T淋巴细胞,包括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 regulatory T cell,Treg),分别受不同的转录因子调控,在体内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Th17细胞与Treg细胞是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其不仅参与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的调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免疫中亦具有重要作用.Th17细胞在分化及功能上与Treg细胞相互抑制,维持机体局部微环境的平衡.本文旨在探讨Th17细胞、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Th 17/Treg失衡与肿瘤免疫的关系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机体免疫应答稳态和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极低,且增殖能力较差.目的:以携带Foxp3基因的慢病毒EGFP+载体转染大鼠CD4+CD25- T细胞,观察其在大鼠CD4+CD25- 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免疫磁珠两步法分选大鼠CD4+CD25- T细胞,用携带大鼠Fox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分选的细胞,以转染Foxp3基因的CD4+CD25- T细胞为实验组,EGFP空白质粒组及CD4+CD25- T细胞为阴性对照组,CD4+CD25+ T细胞为阳性对照组.荧光显微镜和RT-PCR分别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完成了免疫磁珠的分选,获得了纯度较高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 T细胞,细胞存活率为(94±2)%,慢病毒转染的CD4+CD25- T细胞高表达Foxp3基因.表明以携带Fox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可有效介导Foxp3基因在大鼠CD4+CD25- T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研究胸腺五肽(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建模和给药周期内一切操作均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药物;模型对照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以生理盐水替代TP-5;给药Ⅰ组:建立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25 mg/次,1次/d;给药Ⅱ组:建成肝癌模型后,给药期给TP-5,0.5 mg/次,1次/d。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T细胞及其亚群的改变。结果模型组肝组织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CD8+T细胞在模型组肝组织中的比例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P<0.001)。TP-5治疗后给药Ⅰ、Ⅱ组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模型对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明显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结论肝癌免疫微环境中CD3+T细胞、CD4+T细胞以及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增高,但在抗肿瘤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CD8+T细胞比例却明显下降,导致肝癌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TP-5对大鼠肝癌免疫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