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肠梗阻     
肠梗阻编者按:中医诊治急症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经验,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救死扶伤的积极作用。中医急诊医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整理历代中医急症的诊治经验,特别是总...  相似文献   

2.
[目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医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察势观风”是刘咸炘先生提出的历史观。本文用以分析中医史上的继承与创新,以明确二者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的关系。[方法]以“察势观风”的历史观分析中医史上经典创新案例的发生渊源,同时在回顾当前对中医继承与创新关系争论的基础上,分析继承与创新在当前历史环境下的关系。[结果]创新都是在深入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与“时风”相激摩而形成的。医家所受时风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则创新之内容亦自不同。[结论]无谓将创新作为“目的”或“要求”特别地强加于中医。当面对新问题时,医家在深入传承经典基础上,受时风所熏,则创新自出。  相似文献   

3.
要使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语言国家接受中医,就必须借助翻译这座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孕育中医与西医这两朵人类智慧奇葩的文化背景、语言土壤不尽相同。这使得中医翻译工作难度非常巨大。在纵向研究及横向比较中医各个学科的翻译历史后.可发现针灸国际化推广较中医临床其他部分更为成功,其历史经验为解决现今中医翻译中存在的部分共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模式。本文对针灸国际化推广进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据此对中医英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这两种翻译并存的必要性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炜  张丽 《中外健康文摘》2007,4(3):159-160
培养具有学习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思维是使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实质、继承中医、创新中医的基本能力所在。中医要发展,要创新,需要具有运用中医理论思考的头脑;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师的“教”的所在。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学生怎样“学”会中医。笔者从事《中医基础理论》教育多年,总结了几点教与学的方法。供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刚 《中国医药导报》2007,4(7Z):132-133
有人批评中医的理由之一就是认为中医只有经验没有理论.中医靠经验看病,中医是经验医学。毫无疑问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中医药学的发展却从未完全满足于已有的实践和取得的经验,而是通过长期地发展完善.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因而中医的经验是与理论相结合的经验,并且是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完善的经验。这与单纯依靠经验,不加分析和思考.照抄照搬的“经验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认为.要能够真正客观公正地看待和评价中医的经验,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据文献与古解剖图分析,中医的脾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今之脾或胰或脾与胰,其认识随时代,学者而不同,应奖其视为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从形态论:内经之脾当为今之脾,难经之脾胖当为今之脾与胰,但其后医家并未认识到“散膏”是一重要器官,不过视为息肉而己.晋唐以降医家已发现动物胰脏并以为药物,直至李时珍,王清任始将胰作为一个器官加以描连,并知其重要.从功能论:内经早有较完备之论述,其核心不外运化与生血,而主为卫等功能均由此派生;难经“裹血”之论,后人发展为统血之说亦属重要.几千年来中医通过临床实践运用黑箱方法探索脾的生理、病理,其功能实包括多个系统,不能简单以消化吸收论.其中对脾阳、脾阴、胃阳、胃阴功能的区分与疾病时的辨证论治,实为脾胃学说之精华.  相似文献   

7.
廖润泉教授是泌尿外科及肝胆结石方面的专家,其治疗经验颇丰,特别是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屡多应验。现就我跟其门诊学习的几点体会报告如下:1强调中医的事例观及辨证论治瘳教授特别强调运用中医整体现和辩证论治诊治病人,在就诊的大量胆石病患者中,大多有因胆石引起消化功能不良的一派全身脾胃虚弱症状。如食欲减退,少气懒言,面色晃白.睡眠差.大便干结或世泻,舌胖大(青壮年)或萎缩(老年体弱者),有齿痕,舌苔黄腻或光剥无苔,脉弦细。这就需在治疗上不但要利胆排石,而且要健脾理气以恢复全身状况。常用六君子汤合丹提迢迢…  相似文献   

8.
《医院院长论坛》2006,3(B03):10-11
5月22日公布的医疗卫生绿皮书《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卫生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1978-2003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3.04%,上升为5.62%。特别是1996--2000年,我国卫生费用收入弹性连续4年大于1.5,说明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已经远远超越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有点草.就有点露。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发生、发展的中医药,绵延至今数千年,几乎是一种历史的自然,从来就没有人去考问过其身份。近年来,中医的身份变得复杂起来,诸如中医是哲学、中医是文化、中医是技术、中医是经验、中医是科学,甚至说中医是巫术等等,不一而足,大有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  相似文献   

10.
“中医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座大房子是由无数砖块组成的.即使每一块砖质量都非常好.但不一定就能建出来和谐完美的房子。人体脏器的指标正常,并不代表身体就是健康的。” “中医治病.所关注的都是人的生活质量,医学专家总是把生活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医学。” “中医更加人性化,中医最深刻的理念就是维护体内环境的和谐与健康。”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冯兴中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饮片入药,临用煎汤”是几千年来中药传统的用药方式.迄今仍是中医临床最主要的给药模式:其特点是调配灵活.便于加减运用,对个体差异针对性强.能较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精神.口服后吸收迅速.机体易于接受.不良反出小。疗效确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亚健康”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认为健康以外都是疾病。也就是说,在中医的概念中,不舒服就是病,但只是小病,是病的初期。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表及里、从轻到重、由小到大逐渐演变的过程,如果不加以调理控制最终都将成为难以治愈的疾病。早在唐代被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中指出:“上工医未病之病,中工医欲病之病,下工医已病之病”,将人从健康到疾病分成了三个阶段。未病之病是中医的一种最高境界,通过养生、运动、食疗把握人的健康,身体的平衡,消除各种轻微的表象。欲病之病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这一阶段,已经开始有很明显的、确切的症状,但按照西医的指标还不够病的标准,我们把它称之为“亚健康”阶段。已病之病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阶段,症状明显,有些已让人难以忍受,指标已够.有的还大大超过疾病指标,治疗难度大,费用高,时间长,患者器官损伤不可修复。  相似文献   

13.
一、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 1.借用西医模式“太多”.未形成全过程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近代中医教育建立之初.在“中体西用”的原则下,一直努力尝试着“中西医汇通”的中医教育。但因其学科基础没能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近代转型”,直接借用西医院校的教育模式,使传统中医教育直接与现代高等教育接轨,必然遇到现代医学学科教学模式与中医教学模式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定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医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当多的人错误地将“中医现代化”等同于“中医现代化科学化”。“中医现代科学化”的前提就是“中医不科学”、“中医落后”, 这是对“科学”的评价标准认识错误所致。“中医现代科学化”实际上就是“中医的西医化”,其结果将导致中医学的消亡。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认为:使用恰当的“肯定-否定”法,往往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对一些很容易混淆的辨证论治问题有“拨云见日”之功。下面笔者将“肯定-否定”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中医对妇科保健特别有一套,可是却又不是那么清楚。女性拥有两座花园,一座是表面上的花园——脸蛋,一座是秘密花园——那就是中医所谓的“女子胞”。  相似文献   

17.
学术讨伦-一厂二一:--。.一,,论仲景运用温法的规律(杨培君)一一·---------------一一几----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卜1仑温病冶厅变法—温法(刘国强)·----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一5张仲景消法浅探(王宗柱)-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一拈中医的医源性疾病(李军)-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一均 “藏气法时”针法〔李白清)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一43《素问·气变交大论》中变星间题…  相似文献   

18.
中医当代教育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多年的当代中医教育历史,中医界对其效果的评价毁誉参半,对当代中医教育应如何改革,笔者试从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医学的传统文化特性、传统文化的兴衰历程、“伟大的宝库”与文化自信、中医之路漫漫其修运、重建传统科学的自信几个方面试作探讨、分析,认为应强传统之体,宏中医之用。  相似文献   

19.
外治法特别是中药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治法在中医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独特的方法和神奇的疗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医药学,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一棵奇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医药现代化内涵的理解、中医药科学性质、中医的继承和创新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医药现代化等几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的分析,提出了实施中医现代化,必先突破对这些问题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或观念,并提出中医药现代化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