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分析误漏诊的原因。结果 121例患者中,超声准确诊断107例,确诊率为88.4%;误诊10例,分别为3例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6例误诊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误诊为宫腔内残留物;漏诊4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声像图特点主要表现为宫腔或宫颈管内异常团状回声,回声强弱不一,呈舌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结论经阴道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声像图和血流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TVCD)加做官腔造影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加宫腔造影,分别对19例子宫内膜息肉和32例子宫内膜其他病变之声像图、彩色血流及频谱表现进行对比,全部病例经官腔镜及手术后的病理证实。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诊子宫内膜息肉,能清晰显示内膜与黏膜下肌层之界限和息肉的病变边界,还可显示息肉蒂基底的彩色血流或黏膜下肌瘤周边彩色血流环,适时加做宫腔造影则更益于对细小病变的诊断。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加做宫腔造影可大大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子宫黏膜下腺肌瘤为局灶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较少见的一类,由于其部分或完全突入宫腔内,使宫腔分离,形成宫腔内异常回声肿块,易误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本组将4年我院收治的20例子宫黏膜下腺肌瘤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我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后接受手术治疗,将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30例患者术后病检子宫肌瘤28例,子宫腺肌瘤2例,B超诊断符合率为93.3%;超声特点(1)显示病灶为低回声结节型、光点增强增粗型、等回声及半囊半实质型;(2)病灶位于子宫浆膜下、子宫肌层、子宫黏膜下及子宫壁肌间(3)病灶边界尚清晰,周围有比较清晰的环状血流或半环状血流包绕,频谱的阻力指数为低阻血流频谱RI0.58±0.04.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治愈率为100%.结论: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具有较高准确率,同时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后对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腺肌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子宫腺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对46例患者进行术前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例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后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超声特点子宫腺肌瘤无包膜,内部回声多呈粗大颗粒状,后方常伴有放射状细淡声影,其内多见星点闪烁状彩色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低速高阻动脉或静脉低速血流。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反映子宫腺肌瘤的超声特征,在同子宫肌瘤的鉴别上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腔内四种宫腔病变的声像图特征.以达到早期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2年9月间经阴道彩色多昔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宫腔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子宫粘膜下肌瘤:显示为宫腔内均质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CDFI)表现为环状血流信号.呈彩球征;2.子宫内膜息肉:显示为宫腔内高回声区内夹杂小无回声区。CDFI表现为周边见星点状血流信号;3.子宫内膜癌:宫腔内病灶呈不均质回声,以增强回声为主。CDFI表现为血流信号成网状、团块状;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宫腔内显示为均匀一致的高回声区,与子宫肌层边界清晰。CDFI显示血流信号稀少。结论:上述四种常见宫腔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CDFI表现可作为对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价值。方法 用经阴道二维黑白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宫腔超声造影对疑有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检查。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49例内膜息肉,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符合率为87.8%(43/49)。误诊6例,误诊率为12.2%(6/49)。内膜息肉的宫腔线弯曲、中断、或消失。内膜间见异常回声团块,二维声像表现为高强回声团块、高回声团块伴蜂窝状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以及中等回声团块。经CDFI检查,血流检出率为93.8%(15/16)。息肉瘤体中可见一条较粗长的血管,从内膜基底层相当于息肉蒂的部位连续到瘤体内。内膜息肉在宫腔超声造影中见息肉呈圆形、笋尖状等多种形态,隐藏在内膜间的小息肉,在造影中,内膜被液体推开时.则可显露无疑。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有效地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宫腔超声造影,可提高诊断符合率。诊断内膜息肉应与内膜增生过长、粘膜下肌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析其声像图和血流特征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特征:子宫内膜增生症血流显示3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的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经阴道超声对予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临床疑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46例经阴道进行检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经病理证实后子宫黏膜下肌瘤4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内膜息肉患者4例.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可对子宫黏膜下肌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宫腔占位性病变经腹超声检查不满意,而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进行良恶性的诊断及分型并与临床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126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9例,子宫内膜癌26例,子宫内膜过度增生21例,宫腔内残留物机化32例。126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经手术证实51例,宫腔镜证实42例,诊断性刮宫33例,误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98.41%。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方法简单、实用,不受肥胖、肠气等因素干扰,为临床提供早期正确诊断,使疾病得到早期的治疗,是较为实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囊变的超声图像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 3例子宫肌瘤囊变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 1 )直径大于5 .0 cm的肌瘤占73 % ( 2 4 / 3 3 ) ;( 2 )肌瘤囊变患者的就诊原因多为发现腹部包块和阴道不规则流血;( 3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检查2 7例探及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2 2例捕捉到满意频谱。经腹彩色多普勒检查仅3例探及血流信号。结论 ( 1)肌瘤囊变的发生率与肌瘤大小有关;( 2 )肌瘤囊变的临床症状、体征与肌瘤的位置有关;( 3 )黏膜下肌瘤囊变需与葡萄胎、内膜息肉囊变鉴别,浆膜下肌瘤囊变需与盆、腹腔的肿物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蒂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超声鉴别诊断要点,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方法 对1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蒂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内膜癌及内膜增生进行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位置、回声、边界、结节表面及基底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子宫内膜轮廓的完整性及结节血供情况。结果 全部病灶为不同程度高回声,其中粘膜下肌瘤40例,内膜息肉54例,内膜癌及内膜增生各23例。粘膜下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有包膜,周边多有无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蒂部子宫内膜中断,结节表面被膜与子宫内膜相延续。子宫内膜息肉常呈舌形或椭圆型,无被膜,蒂部子宫内膜连续,结节内常见有小无回声区。内膜癌形态多不规则。良性增生内膜轮廓完 整,能观察到居中的宫腔线。结论 子宫腔内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基础构成了超声图像上的特征,可作为相互间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彩超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些特殊类型子宫肌瘤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特点,从而与其它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并筛选特殊表现子宫肌瘤163例,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3例,诊断符合率为97.5%(159/163),误诊4例。结论 特殊的子宫肌瘤由于表现较复杂,容易误诊,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ESS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12例术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频谱多普勒检查发现子宫或盆腔占位,肿瘤直径2.3~11.2 cm,收缩期流速峰值为(29±13.4)cm/s,阻力指数为(0.41±0.04)。超声检查均误诊,误诊为子宫肌瘤5例,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癌各2例,子宫腺肌症、子宫黏膜下肌瘤、盆腔肿块各1例。12例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ESS。结论应用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有助于提高ESS的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技术准确、有效地诊断及鉴别诊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方法 运用高分辨率探头观察经宫腔镜或手术证实的 5 4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形态及血流状态 ,并测量内膜厚度及病变处的阻力指数。结果 有效地诊断了内膜息肉、黏膜下小肌瘤和内膜增生过长。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二维及血流信息能较为准确地鉴别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各类宫颈疾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探讨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至2006年本院诊治的各类宫颈疾病的病例,分析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特征,追踪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共70例,其中宫颈囊肿38例(宫颈纳氏囊肿35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宫颈息肉5例,宫颈肌瘤5例,宫颈带蒂黏膜下子宫肌瘤2例,宫颈妊娠2例,宫颈机能不全3例,宫颈恶性肿瘤15例,全部病例经手术(48例)、宫腔镜检(22例)或宫颈刮片(4例)处理,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7%。结论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对诊断宫颈疾病方便、有效,可作为诊断宫颈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患者47例,观察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术后6个月观察肌瘤的体积变化,分析其与术前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的关系.结果 术后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与术前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有关.术前应用三维血管透明成像技术重建子宫肌瘤供血血管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一定指导作用.结论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图像清晰直观、空间关系明确、立体感强及测量瘤体体积准确,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肌瘤内外的立体血流分布情况,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能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1例患者乳房病变的二维图像和彩色血流动力学分析,进行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31例乳房囊性增生病全部经病理证实。术前超声检出26例,超声检出率83.9%。未检出5例,占16.1%,其中3例误诊为纤维腺病,1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形式是乳腺囊肿,其次是实质性低回声肿块,对肿块位置、数量、内部回声、边界及血流的观察,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从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乳腺肿块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与手术病理学确诊结果对比的准确率、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图像特征。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肿块准确率98.31%,恶性肿块准确率85.7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肿块图像表现中,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回声和后方衰竭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边缘、微钙化特征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块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显像特征.结果 18例颈动脉体瘤均诊断准确,超声诊断准确率100%,其二维超声均表现为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实质性相对均质的中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瘤体与颈内、外动脉的位置关系以及瘤体内回声和血流分布情况,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临床检查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