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EHi)AUDA 调控颈动脉狭窄(C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CS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收集培养至第7 d的细胞,分为未处理组、AUDA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和AUDA+ LY294002组,取无颈动脉狭窄患者的EPCs作为对照组,MTT法检测EPCs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PCs Akt磷酸化的水平。结果 对照组EPCs增殖能力较未处理组增强,AUDA组较未处理组、AUDA+ LY294002组、LY294002组EPCs增殖能力增强,未处理组、AUDA+ LY294002组较LY294002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UDA可以促进EPCs P-Akt蛋白的表达,而LY294002可以抑制上述作用。结论 AUDA可能通过活化PI3K /Akt信号通路来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改变,探讨EPC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可能作用。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同年龄组正常人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培养板内,培养7天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和部分生物学功能测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FITC-UEA-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贴壁细胞观察EPCs黏附能力;改良的Boyden小室观察EPCs的迁移能力;MTT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观察EPCs体外生成血管能力。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EPCs黏附细胞数(35.15±6.55)较正常对照组(45.25±7.04)显著减少(P<0.01);EPCs的增殖能力(0.649±0.033)较正常对照组(0.680±0.022)显著降低(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EPCs体外血管生成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弱,并且小管的复杂程度也较对照组降低。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和成血管能力明显受损。EPCs的生物学功能或许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于内皮祖细胞统一的定义、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准作用等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探索用序列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血管早、晚期内皮祖细胞的条件并比较早晚期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 方法:采用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种植于人纤维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利用序列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细胞早晚期内皮祖细胞。比较早晚期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形态、DiI-LDL及FITC-UEA-1摄取能力、细胞的免疫表型、生长增殖能力及体外形成管腔结构能力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早期内皮祖细胞呈集落样成长,晚期呈铺路石样生长,早、晚期内皮祖细胞都可以吞噬DiI-LDL连接FITC-UEA-1。晚期内皮祖细胞拥有较强增殖潜能,早期在体外基质胶上不形成管腔样结构而晚期内皮祖细胞可形成管腔样结构。提示:骨髓中存在具有不同特性的早晚期内皮祖细胞,晚期内皮祖细胞拥有巨大的增殖潜能并在体外参与血管样结构。  相似文献   

4.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0):1128-1133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
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
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
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
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
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结果CAS组VEGF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EGF高水平可能成为CAS出现及以后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0):1128-1133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 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 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 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 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 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过滤伞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疗效、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临床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DSA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24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采用过滤伞装置,首先将过滤伞通过狭窄部位并释放,然后将所选择的自膨式支架(Wallstent或Smart)跨过狭窄部位释放支架,再将扩张球囊进行后扩张.观察手术期脑栓塞发生的情况,大体观察回收的过滤伞。结果24例过滤伞放置及支架成形术均成功实施,回收的过滤伞中15个发现组织碎片,无手术死亡及症状性脑血栓栓塞并发症,临床回访无脑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过滤伞的保护作用能提高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但如何改进过滤伞或探索更为合理安全的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相关性。方法根据CD133和KDR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TIA、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P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EPCs数量呈降低趋势,颈动脉重度狭窄与轻度和中度狭窄相比有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较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EPCs数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EPC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急性缺血可能会增加EPCs的动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颈动脉狭窄率,并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狭窄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2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5.4)%;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26.54±4.2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3.51)分;2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1.9±3.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有很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颈动脉的狭窄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具有很强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但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是否可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完整表达还不清楚。 目的:构建VEGF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试验,于2007-12/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科研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质粒PDC315-VEGF165自备,质粒pIRES2-EGFP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Stanko Stojilkovic教授惠赠。 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VEGF表达载体pIRES2-EGFP-VEGF,应用脂质体包裹的方法将载体转染猪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VEGF在内皮祖细胞内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VEGFmRNA表达水平, ELISA检测VEGF165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成功构建VEGF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VEGF。转染重组质粒pIRES2-EGFP-VEGF后,在内皮祖细胞内有VEGF的表达,VEGFmRNA和VEGF165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 结论:VEGF 表达载体转染猪外周血血管内皮祖细胞后能有效增加VEGF基因的表达,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VEGF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损害特点,并探讨与之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91例TIA或小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TCD和CTA或DSA检查,依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狭窄组43例(狭窄率≥50%)和对照组48例(狭窄率<50%),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然后对两组患者MoCA总分、子测试得分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校正性别、年龄、受教育年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血脂异常因素后,狭窄组患者MoCA总分、执行功能(交替连线试验)、视空间结构功能(复制立方体和画钟)、延迟回忆功能(延迟回忆)方面的测试成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命名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力、定向力,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损害,以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和延迟回忆功能方面的显著受损为特点。多重血管性危险因素可能促进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治疗的96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90例行常规内科治疗的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3 d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连线测验(TMTa、TMTb)、简易智能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3 d颈动脉狭窄为(79.51±6.02)%,治疗后3个月残余狭窄为(13.52±6.01)%,治疗后3个月狭窄程度较治疗前3 d有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研究组狭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3 d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增加(P<0.05),TMTa、TMTb和ADAS-Cog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 治疗3个月研究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动脉高度狭窄可能造成患者认知功能损伤,即使是无症状的此类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可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3.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a trigger for the forma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 (CA). The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stnatal vasculogenesis and reduction of endothelial injury.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decreased number and impaired function of circulating EPCs correlate with CA formation in patients. Blood circulating EPCs were identifi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level of plas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as measured by ELISA. Circulating EPCs from patients (n = 27)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the function of EPCs was evaluated by cell migration and 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 activity. 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PC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both unruptured and ruptured C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Impaired migratory capacity and elevated cellular senescence of cultured EPC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A (ruptured and unruptured). The percentages of EPC senescence in patients with CAs wer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circulating EPCs. In addition, there were higher levels of plasma VEGF in CA patien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subject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s and functions of circulating EPCs are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CA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creased number and impaired function of circulating EPCs in CA pati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aneurysm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数目及性质。选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根据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并选取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不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血浆中vWF与sEPCR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脑梗死组(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vWF及sEPCR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则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继脑梗死患者早期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序贯收集首次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病前有无同侧TIA史分为TIA组(26例)和非TIA组(32例),另选取16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以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头部CT测定脑梗死灶体积;以CD34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早期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以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分析循环EPCs数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体积及血清VEGF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TIA组患者NIHSS评分及梗死体积明显小于非TIA组(均P0.01)。非TIA组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与正常对照组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TIA组患者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和血清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非TIA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01)。相关分析显示:有或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循环EPCs数量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或脑梗死体积均成负相关,而且在TIA组内EPCs数量与血清VEGF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早期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关系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TIA增加了对循环EPCs的动员,提高了外周血循环EPCs数量,EPCs增加很可能受VEGF调节,这可能是TIA发挥对后继脑梗死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治疗,总结操作经验,评价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确诊,行DSA再证实,局麻下行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由于不配合改用全麻,6例患者由于高度狭窄,术前PWI评价脑灌注,行分次治疗,在支架置入2周后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术.结果 32例患者支架覆盖斑块良好,术后残余狭窄<10%,1例患者同侧肢体偏瘫,经治疗6 h后恢复.术后8例低血压,经多巴胺静脉维持后好转,7例一过性心动过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经1 a随访,未出现脑卒中再发作,2例发生再狭窄行球囊扩张.结论 术前综合评价、术中轻柔操作、防止低血压为手术成功和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分次治疗可降低高度狭窄病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