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虽然告状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是判断是非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告状却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就保护了儿童的童心,保护了儿童应有的单纯和澄澈;处理不好,则会对儿童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会打消儿童的积极性,甚至会扭曲儿童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作为幼儿教师,我每天都会听到幼儿的告状声。洋洋向我告状说:天天没有坐在他自己的座位上。一会儿,天天也来了,他说:美美没脱鞋就进到图书区里拿故事书了。接着,晨晨也来告状了:青青跑到教室外面玩去了。……听到孩子告状  相似文献   

3.
谢光姑 《教师》2020,(3):126-127
幼儿告状行为在很多幼儿园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幼儿的社会性培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很多幼儿教师在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的时候,并没有采取科学正确的态度。因此,文章结合在幼儿园中教学的实际状况,联系不同的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此来帮助幼儿教师更加正确和科学地处理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4.
5.
刘晓晔 《福建教育》2011,(10):28-29
幼儿教师很容易发现,幼儿很爱告状。“老师,XX抢我玩具!”“老师,XX不让我擦桌子!”“老师!”“老师……”教师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然而,认真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幼儿的告状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时丽亚 《山东教育》2004,(15):26-26
阳光明媚的早晨,大(1)和中(2)两个姐妹班的孩子要去远足活动——西郊公园半日游。由于路途不是很遥远,老师嘱咐大班的孩子要做大哥哥、大姐姐,搀好中班的弟弟妹妹,步行前往。上路后,没走多远,涛涛就大声喊:“老师,佳佳她不搀好小弟弟。”佳佳白了涛涛一眼,无奈地拉起小弟弟的手。  相似文献   

7.
小玲 《家庭教育》2007,(10X):18-19
案例提示:君君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每次只要同学做了他不喜欢的事或不小心碰到他,他就会大叫:“我要告诉老师。”告状总是他碰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老师每天都要听他“申诉”多次,若没有马上处理。君君就说老师不公平,要告诉妈妈。小朋友讨厌君君,渐渐对他敬而远之,老师也觉得君君比较麻烦。妈妈表示,带君君出去玩时也会发生君君向她告状这样的事,令她很尴尬。[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意识形成初期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幼儿形成自主解决问题和互相帮助的能力。本文重点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品性发展视域下的儿童告状关注研究,重在洞察儿童告状背后的品性样态,以寻求对儿童告状中的儿童品性的改造。本文基于从儿童告状中的品性表现研究与分析,提出以往儿童教育存在轻视儿童的自我中心行为习惯的纠正、感性自控能力的引导和个体价值认同的升华的问题。因此,本文主张品性发展视域下的儿童教育需培养儿童基于互助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建立关怀品性;需建立儿童基于理性的自控能力,引导儿童塑造节制品性;需培育儿童基于团结的价值认同,促进儿童建立勇敢品性。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91):193-194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自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突出目的是借助教师权威力量的影响,约束、改变、阻止同伴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王静静 《考试周刊》2022,(7):159-162
告状行为在幼儿时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是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行为,同时幼儿时期是幼儿能力发展最为重要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缺少正确的应对策略,不利于幼儿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一方面有效地解决幼儿告状行为,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等提供了参考,为教师有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给予一定的帮助;另一方...  相似文献   

12.
减少孩子告状的行为,首先要分析幼儿告状的原因,其次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绝不能简单行事,或对"告状者"敷衍几句,或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一通。  相似文献   

13.
告状行为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揭示了教师在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影响教师应对的相关因素,同时根据实地观察和访谈为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幼儿告状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每天都要和一群小捣蛋鬼们朝夕相处,耳边听的最多的除了幼儿的哭声,就是他们的告状声……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告状行为时有发生。告状是幼儿在成长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而又令人犯难的行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告状行为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研究好儿童的告状行为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以及为家长进行成功的家教提供帮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幼儿园发生的真实案例,尝试将各种较为常见的告状行为分为有意义告状和无意义告状,并从规则认知、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以及道德发展的维度分析告状类型及原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极为常见,通过揭示幼儿告状意识的结构和告状行为体验的情境性内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学反思。作为童年基本现象的幼儿告状行为,其背后充满着交织的矛盾:在遭遇困境的呼喊中,幼儿本身是“弱小”却又是“强大”的;在渴望被爱的表现中,师幼关系是“亲密”却又是“疏离”的;在守护内心的秩序中,告状行为既是对班级规则的“保存”却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瓦解”。以教育现象学理论来审视幼儿园告状行为的复杂性,有助于教师理解告状行为在幼儿自我建构中的成长性意义,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7.
幼儿告状行为在小班比较常见,这些告状行为看上去事小,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师幼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正确了解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不能不当回事,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用观察法、问卷法专门研究了儿童的告状行为。本研究共涉及到600名儿童和30名教师。研究结果显示:(1)告状行为随儿童年龄增长逐渐减少;(2)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告状行为,也有更多的被别人告状;(3)活泼外向型儿童较安静内内型儿童更爱告状,也更易成为别人告状的对象;(4)告状行为的原因主要是“寻求保护”;(5)告状内容多与自身利益有关。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幼儿教师工作中与幼儿互动最多的行为,幼儿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告状事件,从而维护幼儿之间的关系,化解幼儿相互之间的矛盾。针对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幼儿时期,由于幼儿认识发展水平较低,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事物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还未形成足够的是非价值观,因此幼儿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及身边的事情,一旦遇到矛盾或挫折,就会向他们心中有权威的人物—老师﹑家长寻求帮助,这时往往就会产生告状行为。由此可见,关注并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