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锈钢表面沉积SiC作为氢渗透阻挡层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佩璇  王宇 《金属学报》1999,35(6):654-658
在316L不锈钢片表面上用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和溅射沉积加上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i-C薄膜,测量氚通过钢片的渗透率,并用XPS,AES,XRD及TEM等分析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改性膜使不锈钢的氚渗透降低近5个数量级,随着制备条件的汪同,膜中的C/Si原子比不同,用双靶(Si,C)加C离子轰击的IBAD方法可得到的较高的C/Si比,改性膜中形成了Si-C化学键,Si-和C-悬键在存在可有  相似文献   

2.
余刚  张学元 《金属学报》1999,35(8):841-845
应用Devanathan-Stachurski电化学氢渗透速率的测定原理和杜元龙的发明专利、研制了一种在加氢反应器上使用的电化学氢探头,该探头在循环冷却水温低于323K的温度以下变化时,其背景电流密度小于0.6μA.cm^-2。温度对稳态氢渗透电流密度有较大的影响,测量过程中需要恒定氢探头的温度。  相似文献   

3.
高温下环氧粉末涂层中介质传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静态浸泡法通过绘制增重率-时间曲线及采用红外光谱研究高温条件下环氧粉末涂层耐介质(水、碱)渗透的能力,探讨了高温(100℃-120℃)与低温(T<100℃)下该涂层中的介质传输行为,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高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涂层抗个质渗透能力差;在环境温度小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涂层抗介质渗透能力强,介质温度在100℃-120℃范围内,环氧涂层在其在低温条件下同样具有良好的耐碱性。  相似文献   

4.
电子封装用SiCp/Al复合材料渗透法制备及渗透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电子封装用SiCp/Al复合材料渗透法制备工艺,该工艺在空气气氛下,于850-950℃温度范围内,不用外加压力,通过助渗剂作用,使铝合金熔液自动地渗入SiC颗粒间孔隙中,从而形成电子封装用复合材料。并对渗透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夏焕澄 《无损探伤》2002,26(2):15-17
岭澳核电站安装过程中,核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工艺是按RCC-M标准进行检测的。蒸汽发生器管板焊缝存在漏点,用常规的渗透工艺进行检测未能发现缺陷,改进和优化渗透工艺,可发现缺陷。本文就核电站游人本渗透工艺及改进措施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1前言在JB4730-94际准中规定“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及零部件,应使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表面缺陷.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方可采用渗透检测”。因此.铁磁性材料的表面检测常用磁粉检测,而渗透检测通常应用在非铁磁性材料的表面缺陷检测中.而且,无论在机械制造中.还是容器检验中,都把磁粉检测作为检查表面缺陷的主要手段。但在近年的检验工作中我们发现.检查大型喷焊件喷焊层的表面缺陷使用着色渗透检测,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缺陷显示清晰,不受设备形状影响且直观性强等优点.而且灵敏度也较高。2喷焊工…  相似文献   

7.
1前言嘉兴发电厂2×300MW机组为上海三大主机厂设计制造.其中锅炉型号为SG-1025/18.3-M830,采用美国CE公司引进技术制造的亚临界中间一次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固态排渣,正型布置、单炉膛、平衡通风、炉膛四角切圆燃烧。#1机组于95年7月2日正式投入运行,到1996年9月26日开始大修,机组运行7770小时。根据“电站锅炉检验导则”和“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中心管理手册”的要求,由省锅检中心组织对#1炉进行首次规范化检验。在制订“嘉兴发电厂#1炉规范性检验大纲”过程中,参照华东同局《在役电厂电站锅炉检验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渗透液在裂纹中的渗透高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进一步分析得出了简化的近似计算公式,同时还对公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郭海鸥 《无损探伤》2006,30(4):63-64
经过采用几种不同无损检测方法验证了后乳化荧光渗透检验时低压涡轮盘榫头上1、2、3齿根部的线状显示痕迹不是真实缺陷.用改进后的工艺重新进行后乳化荧光渗透检验,这些线状假缺陷再没有出现,不仅为工厂节约了修理成本,也为今后探伤此类零件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操作工艺.  相似文献   

10.
表面层对材料氢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超高真空气相渗透技术,在80~250℃温度范围内,研究了H在两种不同方式的镀Ni的纯铁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渗透率,同时也研究了表面电镀光亮Pd的纯铁中的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H在两种镀Ni处理的纯铁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和渗透率Φ与温度T的关系均遵循Arrhenius方程,且二者D值相近,电镀纳米Ni的纯铁样品渗透率Φ值略高于化学镀Ni-P,而电镀光亮Pd样品的扩散系数D却比二者低1~2倍  相似文献   

11.
李淑贤 《无损检测》1996,18(1):21-22
作者在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工作期间,负责引进了ARDROX SPEEDAIR静电喷涂渗透检验设备,通过消化和实践摸索,将这一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无损检测新工艺在国内首家应用于国外转包生产和国产飞机大型零组件的荧光渗透检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渗透检验是检测非松孔性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及其制件表面开口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它是利用毛细管现象和光激发光的原理、即将渗透剂施加到试件表面,利用毛细管现象渗入表面不连续性内,然后清除附着在试件表面上的渗透剂.干燥后.把显象剂均匀地施加在试件表面上,显象剂把残留在不连续性中的渗透剂吸出来,并在表面扩展,由于渗透剂中含有荧光  相似文献   

12.
13.
在石油化工、航天航空、核能核电及其它领域,越来越多地用到镍基合金、奥氏体不锈钢及钛材。因这几种材料无磁性或呈低磁性,只能采用渗透探伤法对其原材料或焊缝进行表面探伤,而渗透液中的S、Cl、F等元素对这些材料会产生有害反应。 1 S、Cl、F对几种材料的影响 为了论证S、Cl、F对材料的危害,国外有人做了这样的试验:将奥氏体不锈钢制成U形弯曲试样,根据不同的冶金状况分成三个组,每组三个试件,施加19种不同的渗透材料,暴露于90℃的潮湿的大气中约80d(天)。结果高含氯化物的专用清洗剂C-2(水解氯化物含量为700μg/g)和显象剂D-3(水解氯化物含量约为2200μg/s)对试样造成腐蚀开裂,涂用其它渗透材料的试样没有产生可探出的应力腐蚀裂纹。 1.1 S对镇基材料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镍基材料在有硫和硫化物存在时加热,产生晶间腐蚀。镍-硫化镍的共晶熔点为643℃,因此镍在高于此温度的硫化物介质中其晶粒边界可产生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4.
李兴卫  张平  黄勇  张柯 《无损检测》2007,29(12):736-738
对缺陷渗透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渗透材料、缺陷类型、大气压强及缺陷的空间位置等因素对渗透检测灵敏度的影响.采用假设的理想条件:在毛细管内液柱上升过程中,忽略液体的密度,运用流体力学方法导出了动态渗透参量(速率)公式;在裂纹模型渗透过程中,气体的质量和温度均不变,利用热力学定律导出了裂纹模型渗透液渗进量.  相似文献   

15.
陈玉宝  陈以方 《无损检测》1999,21(10):445-447
介绍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渗透检测灵敏度的因素,着重阐述一种新型着色渗透液的研制情况及其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在核电站和火电站多次大修的经验,结合渗透探伤的理论,为国产首台六十万千瓦机组的大修,制定了规范性的渗透检验程序和工艺,并在大修中应用。介绍了这一检验工艺及其在大修中取得的作用和成果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张济山  村田纯教 《金属学报》1994,30(2):A070-A078
根据d-电子合金理论研究了合金系统Ni-16Cr-9Al-2W-1Mo-4Co-Ti-Ta-Nb(at.-%)的热腐蚀行为。选择了最佳成分范围内的4种成分进行单晶生长及性能评价。确定了性能匹配最佳的合金成分(at.-%)为:Ni-16Cr-9Al-2W-1Mo-4Co-3.125Ti-0.875Ta。完成了整个合金设计过程。该合金抗热腐蚀能力达到或超过IN738LC,使用温度比IN738LC高70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d-电子合金理论研究了合金系统Ni-16Cr-9A1-2W-1Mo-4Co-Ti-Ta-Nb(at.-%)的热腐蚀行为。选择了最佳成分范围内的4种成分进行单晶生长及性能评价。确定了性能匹配最佳的合金成分(at.-%)为:Ni-16Cr-9A1-2W-1Mo-4Co-3.125Ti-0.875Ta。完成了整个合金设计过程.该合金抗热腐蚀能力达到或超过IN738LC,使用温度比IN738LC高70-90℃,其持久强度达到CMSX-2的水平,试验证明d-电子合金设计理论可以用于研制开发高性能抗热腐蚀单晶镍基高温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