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通过Northern杂交与ELISA方法检测出血后脑内NGF与IL-1 β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含量.结果:大鼠脑出血后第1 d NGF与IL-1 β mRNA表达增加,第2 d NGF mRNA下降至正常组水平,第4 d、7 d低于正常组水平;IL-1 β mRNA下降缓慢,至第7 d始降至正常组水平.NGF和IL-1 β蛋白含量在出血后第1 d显著增高,至第7 d仍高于正常水平.脑溢安治疗组NGF mRNA与蛋白含量变化同模型组,IL-1 β mRNA和蛋白在出血后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鼠脑出血损伤后NGF与IL-1 β表达水平增加.脑溢安对IL-1 β表达有抑制作用,对NGF上增性表达有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5 0 μ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 ,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 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含 2 %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存活 5个月以上。加入 5 0 μmol·L-1血红蛋白培养 2 4h神经元死亡率为 38 5 % ,同时加入脑溢安药液能显著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血红蛋白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白细胞介素 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短暂升高 ,脑溢安能降低白细胞介素 1表达 ,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 :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 1、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GDN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蛋白和mRNA的分布及中药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注入Ⅶ型胶原酶0.4u建立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住杂交法分别观察脑出血后2h,6h,1d,4d,7d,14d共6个时间点G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脑出血后2hGDNF蛋白主要表达于血肿周围的星型胶质细胞,6h表达开始增高,1d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GDNF蛋白到第7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14d后GDNF阳性细胞消失;在1d,4d两个时间点上,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DNF mRNA主要表达于神经元,1d后达高峰,7d后两者的表达水平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正常,14d后降至基础水平,在6h,1d,4d三个时间点上,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溢安可促进脑出血后G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内IL—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IL-6表达的细胞定位及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IL-6表达的影响,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出血后大鼠脑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蛋白表达及胶质细胞反应。结果:脑出血后6h-4d血肿区域可以检测到小胶质细胞活性,6h-7d血肿外周可以见到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脑出血后6h血肿区域即有IL-6表达,于72h达高峰,7d时消失。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脑内IL-6阳性细胞主要为血肿区域的神经元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脑溢安可能通过维持IL-6的上增性表达在脑出血损伤中发挥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溢安对脑血血后含铁血红素氧保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脑内HO-1的表达情况,计数HO-1的阳性细胞。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大鼠脑内HO-1第12h即有表达,第2d达高峰,第7d仍有表达;脑溢安在第24h即明显增强大鼠脑内HO-1表达。结论:脑出血后,脑内HO-1表达增加;脑溢安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实现其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50u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含2%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存活5个月以上。加入50umol.L^-1血红蛋白培养24h神经元死亡率为38.5%。同时加入脑溢安药液能显著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血红蛋白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白细胞介素-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短暂升高,脑溢安能降低白细胞介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表达,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1、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中药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射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共沉淀、激酶反应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变化及脑溢安对p38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脑出血损伤后1 h p38MAPK活性增强,出血损伤后6 h达高峰,12 h后下降,至24 h p38MAPK活性消失,脑溢安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在脑出血损伤后1,6和12h各时间点p38MAPK活性均较模型组减低.结论脑出血大鼠脑内p38MAPK活性增强,脑溢安能抑制脑出血损伤激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8.
脑溢安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原酶诱导大离出血模型,以3H-精氨酸转化测定法检测血肿周围缺血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以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脑溢安明显抑制脑组织iNOS活性(P〈0.01),改善脑组织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神经病理改变。提示脑溢安对脑出血继发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5):485-4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ICAM-1表达的变化及脑溢安对其的影响.[方法]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观察ICAM-1原位杂交和Westem blot的变化及脑溢安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可见ICAM-1表达增强,脑溢安能明显降低ICAM-1的表达(P<0.01).[结论]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ICAM-1表达增强,脑溢安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情况,以及脑溢安对NT-3表达的影响,探讨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脑溢安组,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于苍白球建立脑出血模型,术后1、4、7、14、21d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NT-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未见NT-3蛋白表达,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脑内皮质和海马均可见NT-3 mRNA表达,正常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脑溢安组大鼠血肿周围、海马和脑内皮质自造模1d后,可见NT-3蛋白和mRNA表达,4d达到高峰,7d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脑溢安组大鼠脑内上述区域NT-3蛋白和mRNA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大鼠脑内有NT-3的表达,脑溢安上调NT-3的表达,这可能是脑溢安防治脑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安颗粒(简称脑溢安)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立体定位于苍白球内注射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舸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溢安组与各对照组脑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内bcl-2阳性细胞在1d开始增加,2d达峰值,7d时明显减少;脑溢安组其bcl-2阳性细胞在2d,4d,7d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脑溢安可上调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分布以及中药脑溢安对其影响。方法 :通过微量注射器向苍白球内注入Ⅶ型胶原酶 0 .4U建立脑出血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出血后 2h ,6h ,12h ,1d ,4d ,7d ,6个时间点BDNF的表达变化 ,以阳性细胞计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脑出血后 2h ,BDNF主要表达于血肿周围的小胶质细胞 ,6h表达开始增高 ,12h后达高峰 ,以后逐渐降低 ,到第 7天模型组和脑溢安组仍有表达 ,其中在 12h ,1d ,4d ,3个时间点上 ,两组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溢安可促进脑出血后BDN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神经症状记分和脑组织内亚硝酸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检测。结果表明脑溢安颗粒剂治疗组大鼠神经损症状恢复快,脑组织内亚硝酸盐及iNOS呈低水平表达。提示脑溢安颗粒剂抑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内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药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磷酸化蛋白激酶(P-C-Jun)表达的影响和治疗机理。根据 Roser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出血后梨状皮质内P-C-Jun的表达变化,并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脑皮质内神经元的损伤状况。结果:脑溢安治疗组较模型组脑内P-C-Jun蛋白表达弱,神经元受损状况轻。结论:脑溢安下调脑内P-C-Jun蛋白表达,从而干预了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丝氨酸/苏氨酸(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的表达及中药制剂脑溢安的干预作用。方法: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测脑内有Akt表达的阳性神经元细胞与数目。结果:大鼠脑出血后12h时Akt开始表达增加,4d时Akt达到高峰,7d时仍有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溢安治疗组在脑出血后24h,2d,4d,7d各时间占Akt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Akt表达增加,脑溢安对Akt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进行神经症状记分和脑组织内亚硝酸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检测。结果表明脑溢安颗粒剂治疗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恢复快 ,脑组织内亚硝酸盐及iNOS呈低水平表达。提示脑溢安颗粒剂抑制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内iNO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药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脑溢安对缺氧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溢安血清对体外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用脑溢安浸膏连续灌胃3d后,心脏内采血分离出血清;用新生7d SD大鼠脑内分离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移入厌氧培养箱造成缺氧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免疫细胞化学及Werstern blotting研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缺氧18h脑溢安组OD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缺氧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VEGF蛋白表达增强,脑溢安血清组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氧可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脑溢安可以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脑溢安对缺氧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溢安对出血性中风大鼠脑内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活酶 (mitor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根据Rosenberg法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 ,采用免疫共沉淀、激酶方法 ,Westernblot检测脑出血大鼠海马ERK、JNK激酶活性变化及脑溢安对ERK、JNK激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脑溢安下调脑出血大鼠海马活化的JNK蛋白表达 ,上调活化的ERK蛋白表达。结论 :中药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海马组织MAPK信号转导通路起双重调节作用 ,表现为促进ERK生存通路 ,抑制JNK凋亡通路。  相似文献   

20.
脑溢安颗粒剂对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mechanism of Nao Yi-an(NYA) granule o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 38 cases of ACH were treated with NYA granule(NYA group) or with Western Medicine (WM group). The contents of their plasmal NE, E, and D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plasmal NE, E and DA increase remarkabl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P < 0.01), and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volume of hemorrhage or the gravity of the disease.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ents of the plasmal NE, E and DA in NYA group are notab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P < 0.01), but in WM group, they are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P > 0.05), and they are strikingly lower in NYA group than in WM group.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NYA group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contents of plasmal NE, E and DA, to remove cerebrovascular spasm, to relieve cerebral edema, to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of brain tissue, to increase blood and energy supplies, anticerebral secondary ischemia and hypoxia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