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铭  王伯钧 《华夏医学》2009,22(6):1164-1165
小儿唇腭裂整复术在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但由于小儿年龄较小,诸多生理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在治疗中容易发生并发症,特别以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最为危急,不及时发现或处理可造成死亡[1].因此,对小儿唇腭裂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科自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共行小儿唇腭裂整复手术393例,其中11例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出现并发症,因发现处理得当无1例发生不良后果.现将对小儿唇腭裂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分布特点,探讨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方法:650例3个月~6岁唇腭裂手术患儿,根据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3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儿童组>3~6岁,对麻醉苏醒期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中并发症分布不一致,婴儿组以低氧血症(23.0%)多见,幼儿组以心动过速(7.4%)和低氧血症(8.5%)多见,儿童组则以呕吐(10.9%)、躁动(6.5%)多见(P<0.05)。结论:对唇腭裂患儿麻醉苏醒期应加强观察和监测,并根据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苏醒期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积累此类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择期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术后纳洛酮拮抗组(k组),不拮抗组(s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间和术毕至气管拔管的时间,拔管后1min(T1),拔管后患儿15min(T2),拔管后30min(T3)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K组患儿完全清醒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各对照组(P<0.05);拔管后3个时间点各组MAP和HR值的比较。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K组较对照组MAP、HR值在T1、T2、T3三个时点增高(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在术后苏醒期两种处理方法均安全可靠。K组术毕患儿清醒快,气管导管拔出早,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对照组术毕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患儿苏醒质量较k组差。  相似文献   

4.
彭伟 《医学综述》2014,20(17):3176-3177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容貌美观,还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唇腭裂对小儿的不良影响,唇腭裂修复手术通常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完成。但唇腭裂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高,该文就唇腭裂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方法选取34例全麻术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内,通过观察记录各患儿的临床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出现、有无死亡等,评价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的必要性。结果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内,发生呼吸道梗阻5例,心率异常3例,呕吐1例,经过积极救治,均转危为安,顺利苏醒。结论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成功苏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我院1982~1991年221例小儿唇腭裂修复术所行的麻醉,现就其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作如下报告及分析。  相似文献   

7.
40例小儿麻醉苏醒期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例小儿麻醉,对不同麻醉苏醒期进行Steward苏醒评分,观察麻醉苏醒期不同Steward苏醒评分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特点,总结麻醉苏醒出室时机。结果: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提示Steward苏醒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可安全出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对唇腭裂修补术小儿全麻苏醒期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28)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n=26).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方法,七氟烷麻醉诱导与维持.手术开始前由术者对两组患儿行局部浸润麻醉;M组患儿气管插管后即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C组不给药.观察两组患儿停止吸入七氟烷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PACU内镇静镇痛评分、PACU的滞留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ACU滞留时间M组[(25 ±4)min]较C组[(32±3)min]短(t=7.426,P<0.01);与C组比较,M组患儿镇痛满意(F=4.840,P=0.028),发生严重疼痛(F=5.333,P=0.021)及躁动(F=4.571,P=0.033)的例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及瘙痒,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及局部浸润麻醉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在苏醒期可为唇腭裂修补术小儿提供良好的镇痛镇静,减少躁动的发生率,加快PACU患者的转运速度,有利于苏醒期安全.  相似文献   

9.
齐艳芳  蔺兰 《吉林医学》2014,(3):632-632
目的:对婴幼儿全身麻醉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63例患儿临床资料,观察患儿术后有无并发症,死亡现象等,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办法,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身麻醉手术后,婴幼儿苏醒期,5例出现心率异常,15例出现恶心、呕吐现象,6例出现呼吸道梗塞,并发症发生率为41.3%,对患儿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后,并发症现象消失,安全苏醒。结论:对患儿麻醉后出现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麻醉苏醒是小儿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再加上小儿本身的生理特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手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管理尤为重要,是小儿麻醉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110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与手术、麻醉、治疗药物等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苏醒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32/110).其中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110),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5/110),无苏醒延迟和呕吐,与治疗药物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10).结论 术前控制感染、术中精细操作、气管导管拔出时机的恰当选择,可预防或减少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对麻醉苏醒期苏醒质量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8月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各项麻醉苏醒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意识可唤醒占比(97.22%)、轻微或无痛占比(90.28%)、未给药占比(7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73.61%、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8%vs.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护理干预用于麻醉苏醒期患者有利于患者早期苏醒,提高其苏醒质量,减少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夏丽 《中外医疗》2008,27(26):121-121
根据小儿氧胺酮麻醉术后,回病房仍然神智不清或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烦躁、精神错乱、视物异常或苏醒延迟等症状,给家属造成不同程度的担忧,我们护理人员及时向家属解释清楚,并交代如何配合我们做好苏醒期治疗和护理,使患儿安全度过苏醒期.  相似文献   

14.
梁雪影 《医学文选》2013,(6):772-773,771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且准确率较高的检查手段.有研究结果显示[1],常规胃镜检查使患者焦虑、紧张,可诱发咽喉和上消化道的痉挛,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无痛胃肠镜检查就是借助麻醉技术,进行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整个过程受检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克服了传统内镜操作过程中患者紧张、恶心、疼痛等缺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2].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共为12 806例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或在无痛内镜下进行内镜手术治疗,对在麻醉苏醒期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持续改进,提高护理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董琼虹  蔡骅 《吉林医学》2010,(35):6612-6612
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及心理与成人不同,对麻醉的反应也有差异,加之小儿呼吸功能储备差、变化快,患儿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鲥等方面异常。因此,患儿麻醉期间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2006年2月~2007年10月共完成小儿手术156例,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儿麻醉手术后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并发症.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疝囊高位结扎术后苏醒期患儿56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琰 《医学综述》2014,(23):4388-4390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脐以下手术(时程>30 min)或行骨手术或泌尿手术的患儿(年龄1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级,按患儿实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患儿全麻术后不同的通气装置,分别是一定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ETT-A)组、一定麻醉深度下移除喉罩(LMA-A组)、清醒下拔除气管导管(ETT-W)组和清醒下拔除喉罩(LMA-W)组。观察和记录成功插管的次数,患儿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情况(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喉痉挛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TT-W组的苏醒时间较ETT-A组、LMA-A组、LMA-W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W组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TT-A组、LMA-A组和LMA-W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装置的选择为危害性因素,年龄及拔管(喉罩移除)时麻醉状态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选择气管导管更易引发小儿全麻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需重视和加强手术前后的监护,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小儿围术期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残余、麻醉实施过程中损伤性操作、手术创伤性刺激等,使患者原有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引发各种并发症[1],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术后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604例小儿腹腔镜术麻醉病例的苏醒期资料,总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呼吸空气下,苏醒期有287例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7.89%。其发生时段以拔管后5min内最明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梗阻,占70.73%;与3岁以后患儿相比,新生儿、婴幼儿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PARS评分≤6分的患儿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术中不同气腹压力、不同气腹时间与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低氧血症仍然是小儿腹腔镜术后苏醒期常见并发症,术后要充分复苏,正确评估呼吸功能,严密观察呼吸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吸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麻醉、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麻后恢复早期是患者病情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组收治择期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儿245例,麻醉方式为全麻或区域加全麻。通过小儿在PACU的监测与护理,观察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的主要并发症,认为预见性地做好小儿在PACU的监测护理,是小儿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