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定政治系统中,政党的执政能力无不以政党功能为其能力基础.转型社会中党的社会生态发生变化,这使执政党的功能障碍有着某种可能性存在.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处于非竞争性体制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注意有效规避各种功能障碍的发生,而达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其功能的恰当定位、执政体制的改革,在于促进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俾使党的功能与社会本身的功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实践基础.确立党自觉执政的理念,是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并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模式向科学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主要包括由"党政合一"到党政职能合理定位与分工的转变、由"政策领导"到依法执政的转变和由"长官意志"向科学决策的转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有必要像讨论"真理标准"以端正党的思想路线那样,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再教育,真正确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真正英雄的观点.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执政"与"为民"以及"代表"与"代替"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了从革命向执政的历史转变,党的建设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即"三型"政党则构成了党建的主要内容。以时代背景、思维方式、党员群体、建设重点为着力点,对建设"三型"政党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列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等方面的“五项能力”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内在地包含了“执政目标”、“实现方式”和“政党能力”三个层面的意蕴。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蕴含的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目标作出全面而深入的揭示,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闫东 《江苏社会科学》2005,4(5):120-128
本文以政党结构功能的理论视角,结合马克思列宁等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探索,深入剖析了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胡明光 《理论界》2012,(5):10-12
学习型组织是组织理论发展的新突破,也是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政党因其具备的组织共性以及空间结构上的特性使学习型政党建设成为可能。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到如今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各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本文从组织学的视角切入,分析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中国语境下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及现实需要,并从提升党的执政力、领导力、决策力和执行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型政党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党与国家关系模式的重构:比较的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比较政党体制的视野来看,中国先是在民国初期出现了政党林立的局面,形成了共生型政党一国家关系模式;其后国民党以党治国,形成了典型的外生型政党一国家关系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党的一元化领导不断强化,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仍属于一种外生型政党一国家关系模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  相似文献   

9.
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独立概念,当前学界存在着对这三个概念辨析不清、甚至混淆误用的现象。狭义的国家形象、政党形象和执政形象是广义上的国家形象理论中占据不同层次的组成部分。三者在形成过程、与认知对象和主体传播能力的高度相关性方面具有很强的共性,但在依托基础、保证机制和稳定程度上又很不相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理论建构的突破点,在进行执政形象建设时,党的自身建设是基础和前提,并且需要把党的执政形象建设与中国国家形象融合在一起,以之带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的国家形象理论研究,对其他后发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推动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政治精英在村庄治理中的角色:一种比较发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S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具体实例来探讨作为政治精英的村干部在村庄治理和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展现其在农村地区发展新型集体组织的原创性.分析影响村干部行为的因素:可支配的资源、政治环境、村民反应.将当今的村干部与帝国时代的地方士绅进行比较,尽管没有得到官方正式授权也不是国家的代理人,他们却同样在社区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法国农村社会相比可以发现,在农业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通过新的形式保护农民的传统依然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