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CSSD的优质护理水平。方法科室成立优质护理管理小组,组织全科人员学习PDCA循环管理法的概念、要求、方法,将其作为优质护理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器械质量检查、感染控制、器械及时供应、临床科室对CSSD工作满意度调查,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工作质量合格率及满意度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014年1-6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器械质量检查、感染控制、器械及时供应合格率、临床科室对CSSD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9.37%、99.33%、98.66%、99.31%,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3年1-6月合格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6.41%、94.99%、94.28%、90.27%,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合格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CSSD工作质量和临床科室对CSSD工作的满意度,提升CSSD的优质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 CSSD )为手术室、病房、门诊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至12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其中未采用优质护理457例设为对照组,另543例采用优质护理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同时对各科室113名医护工作者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各科室对 CSSD 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SSD优质护理和一体化管理能够降低患者感染率,提高各科室医护人员对CSSD的满意度。同时,一体化操作更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为各项治疗和手术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引入3C全程优质护理对器械管理质量及工作人员能力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2月起,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开始引入3C全程优质护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质量、工作人员能力及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3C全程优质护理实施后,消毒供应室的器械清洗、包装合格、及时发放率均比实施前高(P<0.05);3C全程优质护理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67%,比实施前的5.67%低(P<0.05);3C全程优质护理实施后,工作人员的基本知识、去污与包装、灭菌与存放、下发与回收、自我防护评分均比实施前高(P<0.05);3C全程优质护理实施后,临床医护人员的临床满意度总分是(92.84±2.28)分,比实施前的(63.81±4.62)分高(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引入3C全程优质护理可进一步提升器械管理质量及工作人员能力,并且有助于促进临床满意度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C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实施3C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消毒灭菌手术器械17359件;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未实施3C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为对照组,消毒灭菌手术器械15346件。比较2组护理服务质量、相关科室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消毒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器械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相关科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C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管理服务质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HT5”H〗摘要 目的 分析科室联系制度联合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用于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管理的意义。方法 于2019年8月—2019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科室联系制度联合质量追溯信息系统优化CSSD护理管理。此前CSSD行常规管理。于此前和此后各随机抽取580批次灭菌器械进行观察,对比实施前后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供给器械差错事件发生率、临床科室对CSSD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前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和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1.90%、93.28%、92.41%和100.00%,实施后分别为99.31%、99.14%、99.66%和100.00%。实施后供给器械差错事件发生率(0.34%)较实施前(3.97%)低。实施后临床科室评估CSSD服务质量满意总分值显著提高。结论 科室联系制度联合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用于CSSD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器械处理质量,减少供给差错,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在神经外科病区实施扁平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整体分组护理患者,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师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辞职率及科室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后患者、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辞职率低于实施前(P<0.05),科室的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应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稳定护理队伍,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消毒供应中心(CSSD)对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中质量追溯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灌云县人民医院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前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298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流程处置。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启用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356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为观察组,实行全流程质量监控管理,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配置与包装、灭菌及发放各环节的信息追溯记录。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标签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器械数量缺失率和灭菌湿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科室满意度为93.75%(30/32),对照组满意度为84.38%(27/32),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79,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中运行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后,CSSD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手术科室对CSSD提供无菌外来医疗器械包专项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目标管理理论对临床科室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士长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目标管理理论实施后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服务规范等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长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及管理思路等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管理临床科室,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长综合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门诊医技科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优质护理服务相关内容应用于门诊医技科室护理管理.结果 比较优质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实施后门诊医技科室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P<0.01),护理工作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 规范门诊医技科室护理管理,是提升窗口形象,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成立领导小组,统一认识,对患者和医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定期质量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责任小组负责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根据科室护士人数和人员结构特点,将护士分成若干个责任小组,与医生主诊组形成一个医护合作团队,共同负责1组患者诊疗护理工作,选聘责任组长,实行8 h上班、24 h负责制。结果:责任小组负责制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士"三基"考核成绩,提高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责任小组负责制可提高护理质量、医生对护士工作的认可度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学习专科知识及技能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提高供应室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12月为本次研究时间段。2011年1月供应室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供应室优质护理前(2010年1~12月)、优质护理后(2011年1~12月)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及手术室人员及做手术的医师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供应室在实施优质护理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减小,手术室人员及做手术的医师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的满意度提高,和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应室实施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供应室的消毒质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还能提高医院对接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追踪管理小组按照PDCA工作程序,通过个案追踪法参与患者手术全程护理工作。比较实施追踪法前后(2012年1月~12月与2013年1月~12月)的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护患满意度。结果实施个案追踪法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情况、工作效率、医护患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个案追踪法既能使科室管理者从患者的角度看护理服务过程,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和安全隐患;又使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关注患者就医的每个细节,两者均将患者的护理成效和健康结局作为护理工作目标,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护理综合素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加强安全管理,提供满意服务等方面持续质量改进,并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的多项指标。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临床护理质量多项指标及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开展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持续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化SBAR交接班护理管理对ICU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职的21名ICU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1日)和管理后(2020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管理前后各收治45例患者,管理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标准流程化SBAR交接班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交接班质量[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重点、异常化验结果、存在风险、病情与诊断、治疗方面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在交班的效力与效率、保证合作安全、促进患者参与、护理问题归属清晰方面的交班效果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安全、药品及物资管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方面的护理服务质量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在解决问题能力、服务态度及意识、护理专业度、护患沟通、责任心、操作技术水平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管理前(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人员的分层次培训、程序化管理及目视管理的应用,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人员主动管理的意识。比较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前)和干预组(2012年6~11月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发生的护理风险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安全干预实施后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合格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科室人员在服务态度、供应物品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对护理终末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思想动员,建章立制,改革工作模式,更新服务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探陪管理,重视监督评价与患者意见反馈,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活动开展前后6个月骨科护理终末质量。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效率均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刘晓燕 《妇幼护理》2023,3(10):2448-2451
目的 观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 17 名医护人员作为 研究对象。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常规管理方式为常规组,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消毒供应中心 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管理方式为优质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结果 优质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88%) 低于常规组发生率(35.29%)(P<0.05)。优质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和常规组的满意度分别为 100.00% 和 70.58%(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胃肠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7月我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组织学习《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基础护理,完善激励措施等。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三基考试成绩、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三基考试成绩、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胃肠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累积分考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累积分考核法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日常工作中随时累积得分、年底总结,运用加分与减分的积分法横向实施对护士的考核评价;纵向完成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护理管理质量内容包括: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分级护理质量评分、抢救物品质量评分五项内容。将2008年1~12月实施累积分考核法与2007年1~12月未实施累积分考核法从护理管理质量的五项评分,患者与家属满意度及技能操作得分3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累积分考核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五项评分均值提高了4.94分,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提升了4.47%,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士三基操作及格率100%,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累积分考核法在护理管理中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提升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在整体上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