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以苯乙烯、丙烯酸2-乙基已酯为单体经乳液聚合反应合成的苯丙型压敏胶乳液的研制。讨论了各种单体配比、引发剂、聚合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压敏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耐热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带)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耐热高强度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带 )的研制方法 ,讨论了各种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溶剂、聚合温度、时间和工艺等因素对压敏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广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合反应以及交联型压敏胶带的制备过程,从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了压敏胶带的老化,贮存期,可剥离等性能。  相似文献   

4.
《粘接》2010,(11):85-86
压敏胶粘剂组成物及其应用方法和制备方法 US20100190918A1 2010-07—29 介绍了一种压敏胶组成物,其包括含有可交联的环氧基团的共聚物以及溶剂。此共聚物由一种或多种的第1、第27FD第3单体聚合而成,其中第1单体具有环氧基团,第3单体含有庞大的侧链。特别是,第3单体具有稳定性不会影响共聚物的交联性能。此发明同样述及制备和使用此压敏胶粘剂组成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专利     
王北海 《粘接》2004,25(3):53-54
实心压敏胶粘剂聚合物微球的制造工艺 WO 0 2 0 0 74 2(2 0 0 2 - 0 1- 0 3)采用一种丙烯酸酯单体、一种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一种与上述单体可共聚的离子型单体和一种可聚合的酸进行共聚,形成了一种实心的压敏胶粘剂微球,并且降低了残余而未转化的离子型单体含量。这种微球用作可重新定位的压敏胶粘剂,可减少剥下时的残胶。当转化率达到90 %以后,在聚合物中加入一种水溶性引发剂,可使未转化的残余离子型单体进一步降低。热敏胶粘剂组成及其标签制品 JP 2 0 0 32 0 14 5 7(2 0 0 3- 0 7- 18)这种胶粘剂在通常温度下没有胶粘性,所以,无需防…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低分子量丙烯酸酯共聚物共混改性的方法来制备偏光片用压敏胶粘剂,通过调节功能性单体丙烯酸AA、丙烯酸羟乙酯HEA等的用量来探讨其对偏光片用压敏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标签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本单体和功能单体及乳化剂的不同组合,对标签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胶粘剂的性能对不干胶标签加工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聚丙烯酸酯/纳米SiO2有机-无机复合压敏胶乳液。TEM 及粘接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有效地被分散到纳米量级并以此量级与原位生成的聚丙烯酸酯复合,纳米SiO2的引入能同时提高乳液的内聚力和剥离强度。考察了纳米SiO2含量、硬单体和功能单体的用量及乳化剂的加入方式等对复合乳液压敏性能的影响。所得复合乳液放置3个月后仍有理想的压敏性能,存贮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晨 《中国胶粘剂》1996,5(2):49-50
压敏胶粘剂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橡胶系和丙烯酸酯系压敏胶粘剂,而丙烯酸酯系压敏胶粘剂由于具有较橡胶系压敏胶粘剂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类压敏胶粘剂,其形态分为溶剂型、乳液型、热熔型、反应性液体固化型四大类。我国压敏胶粘剂工业的发展也是随着丙烯酸酯单体及共聚合物的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86年我国压敏胶带的产量为0.6亿平方米,1992年增长为匕亿平方米,高于1992年日本压敏胶带的产量11.9亿平方米,这些胶带大多是以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涂布而成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经近二、三十年的迅速发展,其制造技…  相似文献   

10.
丁腈橡胶/丙烯酸酯UV固化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丁腈橡胶溶于丙烯酸酯类混合单体中制成胶液,在常温下涂布于基材后进行紫外光辐照制备压敏胶带。采用红外光谱对UV辐照下的聚合过程进行了扫描分析并提出了固化机理。研究了光引发剂、UV辐照剂量、体系组成等对压敏胶带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元共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一甫  张长安 《精细化工》2001,18(12):710-712
以丙烯酸丁酯 (BA)、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原料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在甲苯溶剂中 ,三元共聚合成了丙烯酸压敏胶粘剂 ;考察了St、MMA用量及共聚温度对压敏胶剥离强度与固体含量的影响 ,发现在c(BPO) =4× 10 -2 mol/L ,共聚温度为 70℃ ,各单体用量为 :n(MMA) =0 .3mol、n(St) =0 .2mol、n(BA) =0 .5mol时 ,合成的压敏胶粘剂具有高剥离强度 ( 13 .9N/ 2 5mm)与高固含量 ( 64% ) ,这些性能指标均优于商品压敏胶。  相似文献   

12.
便贴纸用热熔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为基础材料制备便贴纸用热熔压敏胶的方法,讨论了其他原材料如:增粘树脂、软化剂、防老剂等的选择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固化性环氧-丙烯酸酯聚合物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爱民  穆锐 《化学与粘合》2007,29(4):241-243
在丙烯酸酯类单体的乳液聚合过程中加入环氧树脂,可以制得可固化性乳液压敏胶.研究了环氧树脂含量、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聚合工艺等因素对压敏胶主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交联度的测量,确认了环氧树脂参与聚合交联的事实.实验得出:采用核-壳聚合工艺、当环氧树脂的含量为30%(wt)、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为243.15K时,制得的可固化性乳液压敏胶的初黏力为9号球,固化后对铝合金的粘接强度可达10MPa.  相似文献   

14.
王凤英 《上海涂料》2010,48(9):22-25
以丙烯酸酯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乳液型压敏胶。通过实验发现:乳液相对分子质量、软硬单体的配比、乳化剂、引发剂、pH值均对压敏胶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持黏力有影响。聚合反应温度约84℃、反应体系pH值约8、软单体用量为93%时,乳液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初黏力、剥离强度和持黏力最好,由此成功研制成黏结性能优异的环保型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种乳液聚合方式:间歇乳液聚合法、半连续乳液聚合法、种子乳液聚合法,根据实验结果和三种聚合工艺的特点,选出最适合的丙烯酸酯聚合方式;探讨了聚合温度、搅拌强度、软硬单体配比、功能单体、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乳液聚合法最佳;当体系聚合温度为80℃,聚合反应6h,搅拌速率为200f/min时可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压敏胶;当软硬单体的比例大约为3:1时,压敏胶可达到最大剥离强度;引发剂的适宜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5%。  相似文献   

16.
溶剂型丙烯酸系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用于表面保护膜的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合成工艺,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制得了性能优良的表面保护膜用丙烯酸系压敏胶。  相似文献   

17.
高剥离力苯丙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和β-羧乙基丙烯酸酯(β-CEA)为共聚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丙醇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半连续预乳化乳液聚合法制备出一种高剥离力苯丙乳液PSA(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St)=9∶1、w(DNS-86)=2.5%、w(过硫酸铵)=0.5%~0.6%、聚合温度为78~80℃和聚合时间为4 h时,相应苯丙乳液PSA的黏度、初粘力、持粘力和180°剥离强度俱佳;高剥离力苯丙乳液PSA的性价比较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用悬浮聚合法制造再剥离性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悬浮聚合工艺制备压敏胶是一种新颖的方法。本文以丙烯酸酯类为主要单体,经悬浮聚合,制成了一种重复粘贴性能良好的压敏胶,并对聚合过程及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UV固化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将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物实施热聚合制备预聚体,采用核-壳聚合法的单体投料方式同时加入链转移剂十二烷基硫酵来控制反应进程。在常温下涂布后直接紫外光交联固化,考察了光引发剂、交联剂、光固化时间等因素对UV固化压敏胶综合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