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后,甘肃省卫生厅立即成立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指挥部,下设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负责各医疗队心理干预人员培训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在震后21天内,心理干预医疗队对重点人群共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干预90余场次(8 194人次),个别心理辅导617人次,会诊精神疾病患者31人。震后灾民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增加,急性应激障碍显著增加。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甘肃省自身力量薄弱,需要国家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及其预测因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背景:1980年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首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一诊断。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对于创伤后直激障碍的早期预防和干预还存在不足。目的:回顾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早期筛查工具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帮助心理工作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早期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易感,早期实施有效干预,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电子期刊全数据库1993-01/2004-12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章,检索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predictors,intervention”,并限定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检索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时在图书馆手工查阅相关资料。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因素、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等方面;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重复性研究内容。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献40篇,排除14篇重复性研究。26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3篇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展趋势,19篇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预测因素,2篇关于筛查量表,2篇关于应激事件的干预研究。资料综合:预测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主要是创伤事件的类型、受害的早期症状和生物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支持的程度等方面。根据预测因素,及时筛查,早期给予心理干预,辅助使用药物,加强社会支持,能够减少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结论: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了降低受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应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启动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同时加大受害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力度,完善社会支持的体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住院治疗的汶川地震中严重伤残儿童有严重心理创伤,表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我们参照现有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和方法,结合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创伤的特点、身体伤残程度、家长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医院的环境,设计了儿童、家长和小儿外科医生共同参与的个别和团体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调整干预内容,通过对儿童的直接观察、家长和医生的评价,基本达到了干预目的.需要继续危机后的心理干预,并制定中、长期干预计划和切实安排,保持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又称急性应激反应,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病,表现为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如果处理不当有20%~50%的人町转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危机干预又称情绪急救,是对处在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了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也是应对急性应激障碍的有效方式。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急性应激障碍病人的危机干预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呼吸科住院患者风险感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状,分析其相关性,为患者心理危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3年1月~3月呼吸科住院的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风险感知量表(PRQ)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回收182份有效问卷,患者一般资料与PRQ、PCL-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重度PTSD发生率为71.98%,回归分析显示,PRQ评分与PCL-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风险感知可以解释PTSD 39.00%的变化原因。结论 呼吸科发热患者PTSD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风险感知的管理或干预,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对车祸骨折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6月在我院骨六科住院的骨折病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病人纳入对照组(100例),采用一般治疗护理2周;2013年7月—2014年6月病人纳入干预组(100例),采取中医情志护理2周;在病人骨折后1d~2d和干预2周后分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心理状况。观察比较干预后两组PCL-C、SCL-90得分。[结果]干预组病人干预后PCL-C、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降低车祸骨折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6):357-358
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状态康复的影响,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异位妊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个性与应激障碍的关系,为创伤患者的整体护理提供有效的科学护理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179例创伤患者进行个性测定,并分析患者个性与应激障碍发病情况和应激障碍症状消失时间的关系。结果外向情绪不稳定型个性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最高,占75.40%,内向情绪不稳定型应激障碍症状消失的时间最长,为36.0±13.1 d。结论根据患者个性特征采取相适应的心理干预,可减少创伤患者的应激障碍及促进病程的转归。  相似文献   

9.
成批瓦斯爆炸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批瓦斯爆炸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2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实施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营养支持等。结果12例患恢复良好,未遗留精神缺陷和人格改变。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均由明显而强烈的心理社会应激所引起,在做好心理治疗的同时,周到细致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车祸所致骨折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CL-C)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评估,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分别和对照组干预后的回避/麻木、高警觉、再体验、总分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有效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车祸所致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可以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对人员的心理社会影响。本文从危机干预人员素质、危机干预时间、危机干预机制3个方面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危机干预人员严重匮乏、持续心理救援难以保障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健全。认为灾后心理干预需在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重建工作,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志愿者,同专业干预人员一起对受灾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完整的长期心理救援。  相似文献   

12.
杨霞  尚秀花  李君  于强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858-1860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年后救援官兵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 2009年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5月12-24日在绵竹、德阳、什邡、成都、绵阳、彭州、梓潼、安县等8个市县参与地震救援的一线官兵300名,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症状自评量表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结构式访谈。结果地震1年后,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为5.74%,PCL-C各症状因子分均<2分;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经历汶川地震灾难1年后,部分救援官兵仍存在PTSD,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与康复方案,提高救援官兵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9·7”彝良地震伤员集中救治的医院里,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派的彝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发展了以支持性心理干预为核心的整体康复服务模式。该模式以病房心理护士作为联络者,立足于医学服务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在全面健康评估与重点评估心理创伤应激的基础上,以解决患者及照顾者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提供支持性心理干预,并借助社会心理支持服务内容量化的自评来激励心理护士对地震伤员提供的心理支持工作。在实践中,该模式能够得到医院管理者及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患者及家属普遍接受,具有连续心理服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震灾民灾后心理健康状况及综合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震后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有效的综合干预模式。方法:对四川省江油市223名灾民进行应激反应问卷(stress—reaction questionnaire,SRQ)评定。再对SRQ检测结果存在心理问题的灾民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ost t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定,并对其进行医疗服务、支持性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随访等的综合干预,比较综合干预前与干预14d后灾民心理健康情况。结果:SRQ结果示121名(54.3%)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HAMD结果示上述121名中可能有抑郁56名(46.3%),有轻度或中度抑郁57名(47.1%),有重度抑郁8名(6.6%)。PCL-C结果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27名(22.3%),阴性94名(77.7%)。经综合干预后,灾民的抑郁症状减轻,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结论:相当一部分地震灾民存在心理问题。医疗服务、支持性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随访等的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
【】灾难作为突发性事件,不仅仅是生命的丧失,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事件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和由此而引发的心理应激疾病。灾后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和灾后应激性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灾害发生后常见的应激性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5.12”地震2年后江油、北川安置点地震亲历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应激水平及两者关系,为刨伤后应激障碍的进一步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CL-C)为调查工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评估地震亲历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应激水平及二者的关联性。结果PSQI测评结果显示地震2年后560例安置点亲历者中有33.8%发生睡眠障碍,7.5%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良好组中,PTSD阴性358例占96.5%,PTSD阳性13例占3.5%;睡眠障碍组中,PTSD阴性160例占84.7%,PTSD阳性29例占15.3%。PTSD阴性组中,睡眠良好358例占69.1%,睡眠障碍160例占30.9%;PTSD阳性组中,睡眠良好13例占31.O%,睡眠障碍29例占69.0%。PSQI总分与PCL-C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显示:受灾程度重、年龄大、心理应激状况差是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论地震2年后板房灾民的睡眠质量、心理应激水平不容乐观。PTSD可引起睡眠障碍,同时睡眠障碍又会增加患PTSD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Gail Walker 《Death Studies》1990,14(2):121-133
Critical incidents are recognized disasters, individually significant events involving death or serious injury and necessitating rescue or emergency care; or other crisis situations that energize unusually strong emotions. Critical incident participants respond with predictable systemic stress reactions, involving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grief patterns, and may develop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Moderating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patterns of stress vulnerability include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everity of the catastrop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tim or the perceived demographic similarity of the victim to a significant othe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ocial factors; relative viability of coping strategies; and ethical or spiritual concerns. The more central and significant an experience or relationship, the more intense will be the reactions.

Appropriate critical incident crisis-care can provide needed emergency mental health services,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som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and therapeutically modulat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alamity for victims and emergency care providers. Effective provis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cludes preincident preparedness, early intervention with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and postdisaster treatment using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grief counseling, brief multimodal therapy, referral to traditional therapy or counseling if necessary, and follow-up. Procedures and issues at each level of interventi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里氏6.6级地震2周内4 377例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震后1 ~ 14天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数据,分析伤情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震后14天,省内共收治地震伤员4 377人,其中住院858人,危重伤员194人.伤员分布在岷县、漳县、宕昌和礼县.至震后2周,灾区向全省10个省市级医院转运伤员共145人;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救援队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千余人次;定西市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遗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及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结论 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完成了抗震救灾医疗救y和卫生防疫阶段性任务,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芦山地震发生后4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400人次,其中入院治疗325人,手术238台(骨科手术202台),危重伤员28人,重症伤员1人。为了避免和减少伤员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实现早日康复,自震后28h起,该院康复医学科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早期康复护理流程:成立早期康复护理应急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职责;筹备早期康复护理技术人员,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早期康复护理信息平台,做到信息畅通;加强与专业人士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使地震伤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和治疗。截至震后4周,伤愈康复出院178人次,占总接诊伤员人次的44.5%;69例在医院温江院区住院的骨折术后伤员零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