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CR与非晶体硅DR胸部摄影曝光剂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CR与非晶体硅DR在胸部摄影中入射剂量的差异,探讨两者最优化曝光剂量.方法 应用CR、DR分别别胸部模体行不同入射剂量曝光成像,记录模体表面入射剂量,用CDRAD2.0评估软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CR组、DR组图像IQFinv差异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R组、DR组各自图像IQFinv与入射剂量的关系应用pearson相关;应用ROC曲线分析获取两组最佳图像IQFinv值,并换算曝光剂量.结果 CR和DR组入射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893、0.848,P<0.01),并存在线性回归.CR和DR组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5,P<0.05).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结论 CR、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均随着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入射剂量相同时,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细节的检测能力优于CR;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与CR相比应用DR可大大降低被榆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CR与DR系统胸部摄影参数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CR、DR在胸部摄影中的最优化摄影参数。方法:CR、DR系统分别对胸部等效衰减模体行不同参数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模体表面剂量,并计算模体影像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获取CR组、DR组最佳图像的IQFinv值,并换算成摄影参数。结果:CR组、DR组摄影剂量和图像质量IQFinv值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DR:IQFinv=0.005D+3.359,CR:IQFinv=0.005D+1.651,D为辐射剂量。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0.893,P〈0.001),最佳IQFinv值为3.55,获得DR、CR最佳图像摄影参数分别为125 kV、1.6 mAs,125 kV、16 mAs。结论:要得到满足诊断要求且一致的图像质量,CR的摄影剂量大致是DR的4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中,不同管电压对影像质量以及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管电压在80~130 kV范围内间隔10 kV变化,每种管电压设置下自动曝光控制(AEC)范围在-4~4对成人胸部模体进行曝光。测量模体表面的皮肤入射剂量,计算相对噪声值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并估算每次曝光时受检者的有效剂量。结果 皮肤入射剂量为(0.062 9±0.027 4)mGy,有效剂量为(0.012 7±0.004 5)mSv,有效剂量随着皮肤入射剂量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912,P<0.01)。随着有效剂量的增加,相同管电压下,相对噪声与有效剂量呈负相关关系(r=-0.967、-0.969、-0.968、-0.969、-0.968、-0.970, P<0.01);CNR与有效剂量呈正相关关系(r=0.987、0.987、0.986、0.987、0.988、0.989,P<0.01)。AEC不变时,随着kV值增加,皮肤入射剂量和有效剂量均降低,最大可降低50%和20%;相对噪声值降低,最大可降低23%;CNR增加,最大可增加8%。结论 胸部DR摄影中,在满足影像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高kV值可有效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数字化X射线胸部高千伏摄影曝光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确定数字化X射线摄影最佳曝光剂量。方法 选择胸部高千伏摄影管电压120 kV,摄影mAs从1 mAs逐档增加至25 mAs,对模拟人体胸部厚度摄影体模与CDRAD 2.0对比度细节体模进行摄影,测量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由5位观察者独立阅读体模影像,比较任意两曝光条件组之间的图像质量因子(IQF),确定高千伏胸部摄影最佳条件。比较4和10 mAs条件下正常人体胸部摄影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胸部高千伏摄影体模曝光条件从1 mAs增加到25 mAs,体模表面X射线入射剂量从0.067 mGy增加至1.468 mGy。随着X射线入射剂量的增加,影像质量影响因子IQF值不断减小,观察者阅读体模信号的IQ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在1~4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P<0.05),4~10 mAs时所对应的IQ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5 mAs时所对应的IQF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4,P<0.05)。曝光剂量条件选择4和10 mAs所对应的体模表面入射剂量为0.250和0.606 mGy,两种条件下胸部图像质量的综合评分分别为(24.8±1.64)、(25.8±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数字化X射线摄影剂量的增加所获得图像信息量增加。满足临床诊断的标准人体胸部高千伏数字化X摄影最佳剂量为0.250 mGy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优化婴幼儿胸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曝光参数,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100例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的婴幼儿为对照组,测量胸部厚度,通过测量铝梯与不同胸厚婴幼儿拍片的灰度值,确定婴幼儿胸厚对应的铝当量。再以铝梯为体模进行曝光,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测量不同管电压(kV)曝光所显示的铝梯灰阶数及相应的辐射剂量,确定最佳曝光参数。以优化的曝光参数再进行100例拍摄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最大胸厚13.5 cm、最小胸厚8.0 cm和平均胸厚(10.6±1.3) cm对应铝当量分别为2.3、1.4和2.0 cm。试验组平均胸厚为(10.1±2.2) cm。在管电压55~65 kV时,设备显示入射体表剂量为0.068~0.056 mGy,曝光指数(EI)为0.60~0.74,在正常范围内,目测铝梯灰阶数8~11级,辐射剂量降至较低水平时,仍能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总结优化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的计算方案,即X射线管焦点到探测器距离(SID)为100 cm时,不使用滤线栅,以胸部厚度(cm)×2+38(常数)设定管电压(kV),毫安秒(mAs)选择0.8至1.0。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设备显示体表入射剂量平均值为(0.048±0.007) mGy,低于AEC组的(0.066±0.008) 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81,P<0.001)。结论 本研究公式:管电压(kV)=胸部厚度(cm)×2+38(常数),优化了婴幼儿胸部DR曝光参数,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患儿受到的辐射剂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DR设备在不同管电压、源像距和模体厚度条件下入射表面剂量(entrance surface dose,ESD)显示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为利用ESD显示值实时评估患者受辐射剂量大小和曝光参数适宜性提供依据。方法 在2种管电压、2种源像距条件下,用3个厚度分别为5、10和20 cm的聚乙烯模体(表面积30 cm×30 cm)进行曝光实验。每次曝光后记录DR设备上的ESD显示值以及辐射剂量检测仪测量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二者差异进行比较,并用公式计算ESD显示值相对偏差。结果 在相同管电压和源像距曝光条件下,ESD显示值不受模体厚度影响,但测量值随模体厚度变化;模体厚度10和20 cm时,ESD显示值均小于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2.203,P<0.05)。模体厚度越厚,显示值与测量值的相对偏差越大,但只有模体厚度20 cm、源像距100 cm时的相对偏差>±20%。结论 DR设备中ESD显示值可以用于评估受检者皮肤入射剂量,但要考虑受检者的体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能量减影技术(ES-CR)与直接数字摄影技术(DR)对肺内软组织信号的探测能力。方法 应用胸部放射学体模和X线摄影统计学体模摄取ES-CR和DR影像,由6位放射科医师用5等级判别法各自独立阅读影像,编写程序对观察结果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收集28例病理证实小肺癌患者的胸部DR影像和ES-CR影像,由3位放射科医师一起做出诊断,分析其真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 体模影像的ROC分析,ES-CR和DR的 Az 值分别为0.727和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96, P<0.05)。28例小肺癌两成像系统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14, P<0.05)。结论 用DR诊断的真阳性率要高于ES-CR。ES-CR对胸部软组织信号的检出能力尚不如DR。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模拟致密型厚乳腺(压迫厚度>65 mm)的模体行全景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FFDM)检查,钼-铑(Mo-Rh)和钨-铑(W-Rh)两种靶-滤过组合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PMMA)模拟标准乳腺,再将铝片置于PMMA板中模拟致密型乳腺,对两组不同致密型(分别放置0.1和0.2 mm铝片)厚度为68 mm的模体进行自动、半自动曝光以及手动曝光,记录靶-滤过(T-F)组合方式、管电压、管电流、平均腺体剂量(AGD)、表面入射剂量(ESE)和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采用Pearson相关及回归分析评价AGD对IQFInv的影响,两组模体的靶-滤过组合对IQFInv和AGD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AGD和IQFInv具有正相关(r=0.806~0.953,P<0.05)。对于0.1 mm铝片的模体,固定100 mAs或固定28 kVp,两组靶-滤过组合的AGD差异和IQFIn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2~8.028,P<0.05)。对于0.2 mm铝片的模体,固定100 mAs时,AGD差异和IQFIn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028、4.768,P<0.05);固定28 kVp时,A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30,P<0.05),IQFInv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固定100 mAs时,采用W-Rh,两组模体的IQFIn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结论 对致密型厚乳腺模体采用W-Rh组合较Mo-Rh组合能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相同管电流时,W-Rh组合在高管电压下对致密程度较高的乳腺模体的影像显示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床边X射线摄影时,不同附加滤过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条件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日本岛津无线平板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机和荷兰Artinis公司CDRAD 2.0体模,采用小儿床边日常工作的50 kV管电压、1.40 mAs管电流曝光,得到图像质量因子反数值(IQFInv)。再于移动DR机束光器开口处附加1 mm铝、2 mm铝、1+2 mm铝和0.3 mm铜4种滤过组合,并分别采用50、66、83、100 kV 4种管电压与不同的管电流组合对体模曝光。所有曝光后图像分析得到IQFInv值。采用Pearson相关及回归分析管电压、管电流对IQFInv值的影响,并且找到与日常工作图像质量IQFInv值相当的各附加滤过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采用瑞典RTI公司Barracuda诊断水平剂量仪,测量各滤过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的入射体表剂量,每种组合测量20次。结果 各种滤过及管电压、管电流组合摄影条件图像质量比较,在测试范围内管电压与IQFInv值呈正相关(r=0.49,P<0.05);管电流也与IQFInv值呈正相关(r=0.36,P<0.05)。随着附加滤过的增加,需要更大的管电流才能得到所需的图像质量。同时随着附加滤过的增加,各级管电压之间IQFInv值差距加大。各种滤过及管电压、管电流组合摄影条件下,采用附加滤过后入射体表剂量变化范围为(30.58±0.21)~(10.49±0.09)μGy。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06~514.585,P<0.05)。各种附加滤过均能有效减少入射体表剂量。同时随着滤过的增加和管电压的增加,入射体表剂量减少更为明显。但是超过83 kV管电压以后,各种附加滤过的入射体表剂量都呈上升趋势。结论 附加滤过是有效降低小儿床边X射线摄影入射体表剂量的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之下,高原子序数的附加滤过与次高千伏的管电压以及匹配的管电流组合是最优的小儿床边X射线摄影条件。  相似文献   

11.
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差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系统适宜曝光量设置方法,以确保图像质量和降低受检者受辐射剂量.方法 以树脂体模和对比度-细节测试体模(CDRAD2.0)为被照体,使用碘化铯探测器和硫氧化钆探测器的两种数字X线系统进行不同曝光参数成像.记录体模表面空气吸收剂量并进行秩和检验,用CDRAD分析软件计算图像质量因子函数(IQFinv),对相同曝光条件下的IQFinv值进行配对t检验,根据IQFinv值和系统感度确定这两种数字X线系统的适宜曝光量.结果 不同曝光条件下,两种数字X线系统体模表面空气吸收剂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化铯和硫氧化钆两种探测器的数字X线系统平均IQFinv值在125 kV时分别为4.89±1.01和2.47±0.25,70 kV时平均为5.10±1.05和2.38±0.43,相同曝光条件下两种数字X线系统IQFin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09、10、158、P值均<0.05),碘化铯和硫氧化钆两种探测器的数字X线系统适宜曝光量之比约为1:2.结论 以IQFinv值为参考,可以量化不同数字X线系统最适曝光量差别,为正确设置曝光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Radiography》2014,20(1):22-32
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tient orientation on the radiation dose and image quality (IQ) for digital (DR) and computed radiography (CR) examinations of the pelvis.MethodsA randomised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DR and CR X-ray equipment. The standard patient orientation of head towards (HT) the two outer Automatic Exposure Device (AED) chambers was compared with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their head away (HA) from the two outer AED chambers. Collection of mAs, source-to-skin distance and kVp data facilitated the calculation of entrance surface dose (ESD) and effective dose (ED) which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Each image was graded independently by three observers. IQ data were analysed for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an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ResultsFor DR pelvis examinations switching orientation (HT to HA) reduced the mean ESD and ED by 31% (P < 0.001), respectively. For CR examinations the dose reduction was greater between the two orientations (38%; P = 0.009). Examinations of the hips allowed dose reductions of around 50% when switching between orientations. For DR examinations minor reductions in IQ were seen and favoured the HT orientation (P = 0.03). For CR examination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IQ between orientations.ConclusionSwitching patient orientation relative to the AED chambers can help optimise radiation dose.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is chamber position should be clearly marked on all equipment and patient orientation should be a consideration when tailoring individual examinations. For DR minor changes in IQ are a consequence of changing orientation and should be factored into the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散射线滤除模板及常规滤线栅对数字X射线影像进行散射线校正所成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差异。方法 以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及ROC统计学体模(ALVIM TRS)为成像对象,分别使用散射线滤除模板技术和常规滤线栅技术,获取经散射线校正的体模数字X射线影像,比较两种散射线滤除方法所得的体模影像图像质量因子(IQF)和信号检出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图像质量及体模表面入射剂量差别。结果 在不同体模表面照射剂量条件下,应用散射线滤除模板技术和常规滤线栅技术,消除散射线后的数字影像其图像质量因子(IQF)和信号检出概率(Pde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X射线摄影时,应用散射线滤除模板技术(SFTT)可以有效滤除散射线。与滤线栅相比,相同照射条件下SFTT能够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在获得相同图像质量前提下,应用SFTT,体模表面入射剂量比使用滤线栅降低30%;SFTT为数字X射线摄影中有效滤除散射线、提高X射线图像质量、降低患者剂量的可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0)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差别。结果与CR相比,DR具有更低的IQF值,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77%。结论DR技术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好于CR技术。在获得相同影像信息的前提下,与CR相比应用DR大大降低了被检者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上气道DR管电压选择与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 MA)模拟成人上气道厚度和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2.O)组合,以不同管电压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摄影,记录入射体表剂量(ESD)、剂量面积乘积(DAP)和曝光量(mAs),计算体模图像质量因子(IQF值),选定适宜管电压.结果 ESD、DAP、mAs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IQF值却增大,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15、26.41、29.26、56.53,P<0.05).75 kV以下ESD、DAP、mAs明显增大,75 kV以上逐渐降低,75~80 kV趋于平衡.50~75 kV之间IQ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90 kV之间IQ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5,P<0.05).不同管电压的正常人体上气道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人上气道DR的适宜管电压范围为75~80 kV,用IQF值对照图像质量评分可为临床评价图像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X射线摄影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河南省X射线摄影致成年受检者的入射体表剂量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放射诊断受检者剂量指导水平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开封和信阳3个地市14家医院,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调查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不同照射部位1 404名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水平。结果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CR摄影和DR摄影致成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20~47.71、0.16~6.89和0.10~10.41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LAT、胸部PA、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摄影入射体表剂量范围分别为0.16~10.05、0.20~10.36、0.11~2.13、0.10~2.92、0.39~5.85、0.12~1.82、0.16~11.67、0.36~29.37、0.25~14.49和1.18~47.71 mGy。普通X射线摄影致受检者入射体表剂量高于CR和DR摄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709、-9.570,P<0.05)。普通X射线摄影胸部PA、腰椎LAT入射体表剂量高于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2、2.538,P<0.05)。结论 河南省普通X射线摄影和CR摄影所致受检者胸部PA和LAT入射体表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普通X射线摄影部分照射部位入射体表剂量较全国“九五”期间调查结果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