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皮素拮抗剂 BQ-123对缺血再灌流后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usinelli的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在再灌流后 30分钟给予BQ-123(50μg/1μl,icv)。结果 BQ-123能增加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数,行为实验表明 BQ-123治疗后大鼠的学习了己忆能力有提高。结论 内皮素受休拮抗剂 BQ-123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引起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苯氟嗪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苯氟嗪(D ip)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 lsinelli等的四动脉结扎法(4-VO)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脑组织水分的变化、生化指标的改变,再灌注后期行为学和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缺血30 m in再灌注1 h脑组织水分及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缺血20 m in再灌注5 d后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层破裂,胞核固缩或溶解,间质也变得疏松。行为学实验表明大鼠记忆力明显受损。D ip可不同程度地抑制上述变化,能对抗自由基损伤和脑水肿,并能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免受缺血损伤,提高大鼠对空间辨别的记忆能力。结论D ip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免受缺血损伤,提高大鼠对空间辨别的记忆能力,对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圣登  谢红  沈志忠  王明才 《江苏医药》2003,29(10):F002-F002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间为15min。32只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缺血再灌注、氯胺酮治疗及氯胺酮预注4组。于动物存活第6天行Y-型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能力,第7天检测记忆能力并行海马CAl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l区大量神经元细胞坏死,氯胺酮治疗组与氯胺酮预注组能不同程度减轻海马CAl区神经元的损伤,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的障碍。结论 氯胺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四血管闭塞 (4 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1、2、4、8及 4 0d后 ,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 ;并用Morriss水迷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4 0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从缺血再灌注后d 2起 ,益智胶囊(10 0mg·kg-1)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同时 ,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 4 0d时各组大鼠记忆功能 ,益智胶囊 (10 0mg·kg-1)组大鼠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 (P <0 .0 1)。结论 :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MPO活性变化规律、与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关系以及氨基胍(AG)对其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检测缺血3小时后再灌流不同时点脑组织中MPO活性、脑梗死体积及光镜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组脑组织有MPO活性升高、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再充后48、72小时最为明显,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变性程度随再灌流时间延长而加重,AG可以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流12小时后的脑组织中MPO活性、神经元变化,降低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损伤。结论: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MPO活性与缺血-再灌流损伤间具有一定的关系,炎症反应是加重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AG可以减轻缺血区炎症反应,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组,采用尼氏染色和TIIJNEL染色法观察阿魏酸钠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皮层和海马CAl区神经元数及凋亡细胞效的影响。结果缺血对照组缺血6h大脑皮层及海马CAl区出现量凋亡细胞,缺血12h凋亡细胞逐渐增多,至2天时达高峰,缺血后7天神经元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组各时点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对照组,缺血后7天神经元无明显丢失;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组各个时点凋亡细胞数较缺血对照组及缺血预处理组均显著减少,缺血后7天神经元无明显丢失。结论阿魏酸钠联合缺血预处理可显著抑制缺血区神经细胞凋亡,加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Wistar大鼠颈静脉内抽取约占35%的血液,并夹闭双侧颈动脉,缺血20分钟,然后将抽出的血液回输的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脑损伤、神经元退变大鼠模型,罗格列酮(13.5mg/Kg、4.5mg/Kg、1.5mg/Kg)在造模前30min口服给予。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识别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及数目改变情况。结果:结果发现全脑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细胞数目减少。罗格列酮给予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学习记忆损害和减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结论:研究结果提示罗格列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PARγ可能成为脑损伤、神经元退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兔全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缺血组(n=10)和镁处理组(n=10)。阻断4根血管,诱导全脑缺血,缺血时间为6分钟。测定缺血再灌注30分钟兔海马谷氨酸、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检测缺血再灌注3天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和凋亡神经元密度。结果 (1)镁处理组海马天冬氨酸和甘氨酸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而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5);(2)镁处理组正常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缺血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3)镁处理组凋亡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1)。结论 硫酸镁对兔全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非诺贝特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药物非诺贝特(fenofibrate,FF;33、100、300mg.kg-1)在缺血前30min灌胃给药,PPARα受体拮抗剂MK886(6mg.kg-1)在给予非诺贝特300mg.kg-1前腹腔注射。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生化酶学方法观察超氧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6、IL-10、TNF-α含量变化。结果非诺贝特能明显缩短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寻台潜伏期,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神经元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阻遏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IL-1β、IL-6、TNF-α、MDA含量的升高和IL-10含量及SOD活性的降低;预先给予MK886能取消非诺贝特的作用。结论非诺贝特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α,抑制NF-κB活性,抑制CNS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拉维酸对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8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克拉维酸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以及克拉维酸低、中、高剂量保护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动物全脑缺血模型;术后3 d通过硫堇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术后1 d通过RT-PCR及ELISA分析海马组织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结果:克拉维酸可减少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降低缺血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克拉维酸可对抗脑缺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G)对大鼠缺血性脑缺血再灌注中Akt和Bad(ser136)磷酸化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硝酸甘油组。以大鼠四肢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为基础,应用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检测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结果硝酸甘油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组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提高Akt、Bad(ser136)的磷酸化水平,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洛昔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美洛昔康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美洛昔康(1、3和5mg·kg-1)在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给药。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空间学习能力,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生物酶学方法观察超氧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美洛昔康能明显缩短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寻台潜伏期,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神经元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阻遏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MDA含量的升高和SOD活性的降低。结论美洛昔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OX-2活性,减少PGs等代谢产物的产生,抑制NF-κB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开场迷宫测试沙土鼠的定向运动活性的变化。用T迷宫测试沙土鼠的学习及工作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缺血后d 7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模型组沙土鼠定向运动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学习及工作记忆能力降低。MT可降低沙土鼠的定向运动活性,提高沙土鼠的工作记忆能力;还可显著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病理改变,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T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EndoG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取l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72h组,每组5只。通过尼氏染色检测缺血模型是否引起海马神经元死亡。另取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lh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各组大鼠均为5只。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于对应时间点取六组大鼠海马CA1区制备蛋白样品,WesternBlot检测各时间点EndoG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72h组海马CAl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细胞皱缩,胞核碎裂消失,说明神经元出现了选择性死亡;②缺血/再灌注后12、24、48小时组EndoG表达水平分别是假手术组的1.92±0.17、1.63±0.11、1.97±0.0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可以引起大鼠海马CA1区EndoG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合并降压法导致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各给药组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结论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赤芍801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在缺血后给予赤芍80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通过NSS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赤芍801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分别通过TTC染色、Nissl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缺血周边区神经元的存活和凋亡情况。检测缺血周边区MDA和SOD指标,探讨赤芍801发挥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结果缺氧后给予94μmol·kg-1·d-1赤芍801能很好的改善大鼠的NSS和运动功能评分,减少缺血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并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的含量。结论赤芍801能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脑缺血周边区的神经元,从而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远期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左侧MCAO1h,再灌注23h后处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区组织形态学改变,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结果:对照组、葛根素组、假手术组缺血侧海马区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13±0.01、0.07±0.01、0.05±0.01。对照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葛根素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减弱(P<0.01)。对照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葛根素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神经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葛根素可下调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对脑组织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4只,分别在异丙酚和异氟醚麻醉下行全脑缺血15min,每组各7只于再灌注后30min和3d测SOD活性和MDA含量或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结果:异丙酚组大鼠海马和皮层SOD活性显著高于异氟醚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异氟醚组(P〈0.01)。异丙酚组海马CA1区成活神经元计数显著多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强于异氟醚,其机制与其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小亚  武冬梅  李明 《医药导报》2010,29(9):1115-1119
[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 TH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海马CA1区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改良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Image Pro Plus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脑梗死体积,比色法测定肌酸激酶(CK)活力,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Fas、FasL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 THP能够缩小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体积,降低血清CK活力,降低缺血侧海马CA1区Fas、FasL凋亡蛋白的表达。结论L THP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而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