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艳菊  陈嘉 《吉林医学》2007,28(6):826-827
由于车祸、外伤等原因造成截瘫的病人日益增多,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近几年来收治数例截瘫病人,从心理及皮肤两大方面加大护理力度,颇有收获.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褥疮、泌尿系、呼吸系感染、关节僵硬是截瘫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做好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使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各器官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是我们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我院从1994年至1999年对34例急性颈髓损伤伴不全截瘫病人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伴截瘫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伴截瘫术后的病人 ,由于手术侵袭大 ,创伤重 ,术后并发症多 ,故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院外科自 1 988年以来 32例脊柱结核伴截瘫病人的术后护理情况作如下总结。1 一般资料我院外科自 1 988年以来共收治脊柱结核伴截瘫病人 32例。其中男 1 8例 ,女 1 4例。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1 4岁。完全截瘫 8例 ,不完全截瘫2 4例。2 结  果经过术后认真规范的护理 ,除 4例截瘫无明显改善外 ,其余 2 8例均取得预期疗效 ,治愈率达87.5% ,住院期间无一例出现呼吸、泌尿系统及褥疮合并症。3 护理体会1 .心理护理。由…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伴截瘫膀胱功能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防止病人在恢复期自我护理的盲目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的早日恢复.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33例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33例按常规护理.结果:在相同治疗时间内干预组膀胱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建筑、工矿事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改善了脊柱骨折伴截瘫病人的愈合,但早期病人的康复却明显滞后于手术治疗的不断进步.立足病人的需求,为了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不断研究、学习,通过对38例病人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护理角度对2007年1月-2009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完全性截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总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截瘫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截瘫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收治1例以截瘫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3型)病人,现报道如下.病人,男,58岁.因双下肢活动受限,感觉丧失2个月,以"双下肢截瘫原因待查"收住某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双上臂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巩膜无黄染.颅神经检查无异常.胸骨无压痛.肝脾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排尿功能障碍一直是骨科最常见的护理问题。导尿并留置尿管引流是绝大多数病人最主要的排尿方式。但长期留置尿管的治疗不可避免地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不全和其他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导致死亡。我科自2003年对脊髓损伤伴截瘫病人进行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帮助病人建立脊髓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提高了病人留置尿管拔除后第1次自主排尿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探讨我院骨科收治的23 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护理,预防和减少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收集我院骨科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23 例外伤性截瘫病人的病历,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23例外伤性截瘫病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截瘫病人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责任心和责任感,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真积极和正确的护理就能实现预防和减少外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截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3例创伤性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家庭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可改善截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截瘫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家庭护理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制备皮肤源性再程序化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肤来源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并纯化、鉴定,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作为基因转染工具.将第3代SKPs分3组:A组为慢病毒载体介导neurogenin2(...  相似文献   

12.
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Ps)是一种能从胚胎及成年真皮中提取的神经嵴来源的新的前体细胞,因其具有来源丰富、易于获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无伦理限制等优点,在疾病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SKPs的来源、定位、增殖与分化等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SKPs来源于胚胎神经嵴,但不同部位的SKPs来源亦略有不同.SKPs广泛存在于皮肤真皮中,DP是SKPs的一个富集龛,真皮层内的毛细血管周即是SKPs的另一富集龛,但关于SKPs体内富集龛位置的确定,仍需进一步的探索.SKPs可行自体移植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机体多种组织修复和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及其对诱导后的神经元样细胞保护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更优良的细胞。方法 体外培养MSCs至第5代后,分别用BDNF、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诱导后的第1、3和6小时计算两组神经元样细胞数,对各时间点两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率进行了比较;诱导后行神经细胞标记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 两组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均呈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BDNF组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远较β-ME组长;BDNF组在诱导后6h近于诱导高峰,而β-ME在诱导2h即达高峰,但随后神经元样细胞渐死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在两组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Nestin)、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丝蛋白(NF)表达均呈阳性,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呈阴性;RT-PCR显示NSE、NFL,MAP-2的mRNA表达阳性,GFAP有较弱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可见两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均表达神经元的特异性标记抗体NSE。结论 BDNF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而且分化后细胞的存活时间长,有望用于治疗脑缺血、神经变性等疾病。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s (VAP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antler velvets, have been reported to maintain survival and promot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cells and,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neural tissue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VAPs on neural stem cells in vitro derived from embryonic rat brain. Methods Neur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E12-14 rat brain were isolated, cultured, and expanded for 7 days until neural stem cell aggregations and neurospheres were generated. The neurospheres were cultu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VAPs follow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Results VAPs could remarkablely promote differenti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nd most neural stem cell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neurons under certain concentration of VAPs. Conclusion Neural stem cells can be successfully induced into neurons by VAPs in vitro, which could provide a basis for regener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后对大鼠脑损伤模型修复的影响。方法: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川芎嗪诱导其分化,将诱导24h的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大鼠脑缺血模型海马区组织, 检测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在神经系统微环境中存活及病理变化。结果:细胞移植组病理变化与脑损伤模型组相比,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数量明显减少, 间质水肿较轻。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移植入对大鼠脑缺损伤的修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英 《四川医学》2013,(11):1755-1757
目的 探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腰椎骨折伴截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SAS、SDS评分改善、生活质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腰椎骨折伴截瘫患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负面心理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的可能性。方法 分离成年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单克隆连续传代培养并诱导分化,将分化产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分析。结果 无血清单克隆培养时期可见大量的细胞团出现,以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多种细胞类型,免疫细胞染色发现分化细胞中有Nestin阳性、NSE阳性、GFAP阳性细胞,RT-PCR法分析mRNA水平有脑因子-1、γ-氨基丁酸α-受体γ-亚单位、酪氨酸羟化酶及色氨酸羟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结论 成年大鼠纹状体内分离出的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体Sprague-Dawley(SD)大鼠骨骼肌来源的干细胞(MDSCs)体外诱导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和连续贴壁的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腓肠肌中的MDSCs。当传代至4-6代时,加入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Neurobasal-A和细胞因子进行诱导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PCR方法进行鉴定。结果MDSCs在神经干细胞特殊培养基中培养7~10 d后可形成类似神经球的细胞聚集物。运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PCR检测发现MDSCs的标记蛋白结蛋白(desmin)表达下调,NSCs的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开始表达。结论在神经干细胞的特殊培养基培养7~10 d后,MDSCs能够向神经干细胞转化。这种现象提示MDSCs有可能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诱导脂肪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细胞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提供种子细胞。方法贴壁培养C57BL/6小鼠(附睾脂肪垫)脂肪来源的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CD45、CD90、CD105)及标志物纤连蛋白(fibronectin)鉴定后,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2%B27的Neuro-basal培养基中诱导成NSCs。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NSC特异性标记物Nestin、增殖能力BrdU检测,再次添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形成蛋白2后,维甲酸(RA)诱导分化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并进行其标志物GABA的检测。结果分离纯化的ADSCs CD90、CD105表达强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后的干细胞球经Nestin及BrdU鉴定为NSCs,且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GABA抗体染色呈阳性。结论在特定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下,ADSCs在体外诱导生成的NSCs可被诱导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