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从不同产地引种至湖北蕲春种植的艾叶资源品质及特点进行研究,为选择适宜艾叶资源推广种植和艾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湖北蕲春及其周边4个地区采集的10种艾叶资源的种苗引种到湖北蕲春蕲艾种植基地进行种植,在采收期对各资源出绒率、总挥发油含量、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艾叶资源在出绒率、总挥发油含量、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矿质元素含量上差异明显。蕲春艾的总挥发油和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南阳艾和襄阳艾的出绒率及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同样来源于蕲春的6种蕲艾差异较大,出绒率是雨湖艾、漕河艾、蕲州香艾较高,挥发油含量最高为蕲州香艾,黄酮及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为洪咀七尖艾的。【结论】来源于蕲春及其周边4个产区的艾叶资源内在品质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来源艾叶的品质特性结合市场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用GC-MS技术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参照NIST11质谱库,对河南方城、洛阳、叶县三个产地的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艾叶挥发油中检测到53种物质。不同产地艾叶中的挥发油成分略有差异。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氧化石竹烯、杜仲烯、石竹烯、桉叶油素、异冰片醇、对-薄荷基-1-烯-4-醇、1αβ,2,3,4,4α,5,6,7bβ-八氢-1,1,4β,7-四甲基-1H-环丙|e|甘菊蓝及其氧化物、香叶烯、α-蛇床烯、7-异丙基-4-αβ-8αβ-二甲基-八氢1[2H]-萘酮、δ-石竹烯、Г-榄烯等。三个产地艾叶挥发油中均无侧柏酮,樟脑含量均低于1%。其中,杜仲烯、氧化石竹烯的含量远高于国内其他产区。说明河南产地艾叶出油率高,成分丰富度高而且安全,药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湖南野生新鲜艾叶中的挥发油,并计算其产率,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艾叶产油量为0.48 g/100 g新鲜艾叶;GC-MS技术鉴定出化学成分56个,主要成分有龙脑冰片(C_(10)H_(18)O)、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4-烯(C_(15)H_(24))、石竹烯(C_(15)H_(24)),相对含量分别为23.6%、18.03%、6.64%;不同产地的艾叶挥发油含量不同,化学成分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艾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平喘镇咳、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艾绒燃烧物艾烟中主要成分有呋喃类、芳香类、酯类、烷烃或含羟基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及病毒、抗衰老和调节脂质代谢作用。综述了艾叶及艾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艾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加压协同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加压辅助溶剂萃取,从艾叶中同步提取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加压对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影响显著;确定加压溶剂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70%、固液比1∶30(g/m L)、萃取压力0.9 MPa、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90℃,在此试验条件下,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852%、4.660%、6.790%。[结论]与提取艾叶化学成分的其他方法相比,加压溶剂萃取可实现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同步提取。该工艺条件稳定,提取时间短,溶剂利用率高,艾叶中3种成分的提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艾叶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叶作为治病药物已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通过综述艾叶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布、栽培,以及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艾叶燃烧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学研究进展和应用,指出在艾叶资源的多样性、DNA分子水平的基因表达、化学成分定量的基础性研究以及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的药理性研究方面还有待深入,旨在为艾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花椒挥发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花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生物功能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艾,又名艾蒿、家蒿、医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叶含挥发油、胆碱、腺嘌呤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药用价值很高。中医以艾叶入药,其味苦、辛,性温,可以灸百病,生肌肉,避风寒,止伤血,医疮疗癣,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的作用,水煎、捣汁服有止吐血、下痢、崩血带下的功效。药用艾叶炭的炮制方法是:取艾叶在锅里炒至黑色,以米醋喷洒灭去火星(艾叶与醋的用量之比为100:15),然后炒干,取出晾干,即成艾叶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