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鼾症,是一种常见且易被人忽视的疾病,可带给患者极大的生活困扰。目前在《中医耳鼻喉学》、《中医内科学》中鼾症尚未作为独立的病证出现,中医对于鼾症的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本文试从痰瘀方面对鼾症的认识及治疗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对临床诊疗考验巨大。随着中、西医学科交融日趋频繁,发挥现代医学的优势,使中医对疾病的认知更加具体化、客观化、精准化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现代医学从微循环障碍、炎症激活、免疫失调、肠道屏障异常等多角度揭示SAP的病理机制,而“腑气不通”做为中医对SAP的病机认识,得到了普遍认同,且中医以“通下”为法治疗收效甚佳,由此探讨中医“腑气不通”的病机与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中、西医两种医学从不同角度对SAP的探究,试整合二者在对SAP认知上的契合点,寻求SAP中医“腑气不通”的病机本质,使得SAP的中医病机更加客观化,并拓宽临床运用通下中药治疗SAP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子痈是发生在肾子(睾丸、附睾)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化脓性睾丸炎。 1 中医学认识子痈这个病名是清代才确立的,而在中医古典文献中将其归于“疝气”范畴,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解瘀化痰方治疗痰浊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入院治疗的97例中医证型为痰浊瘀血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西药组48例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中药组49例采用自拟解瘀化痰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解瘀化痰方治疗痰浊瘀血型偏头痛临床效果优越,可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温通刮痧疗法对痰瘀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痰瘀内阻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通刮痧辅助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疗效等。结果 干预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对照组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差值对照组为(15.38±11.90)mmHg、观察组为(28.00±6.5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舒张压差值对照组为(6.85±6.94)mmHg、观察组为(14.32±5.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温通刮痧疗法作为辅助疗法可有效降低痰瘀内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6.
面对人们日益将寻求一种特效而又安全的治癌新法寄望于中医的现实,深感中医治癌历史虽久,疗效尚低,理论更未自成体系。与现代医学(西医)疗法作用显著,毒副反应亦显著的特点相比,中医是两方面均不显著。中医应该在“低毒”的基础上借用现代科学方法求“高效”。总结数千年宝贵经验,在认识上来个突破。于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方法论角度,探讨肿瘤的中医病机和治略。试括肿瘤病机为“脏腑阳衰,经络气滞,邪踞毒聚,气化紊乱”(简称16字病机),拟定肿癌治略为:“局部温阳,整体滋阴;间歇攻邪,持续扶正;重点调气,全面和营”,并企望在此基础上,创立“中医治癌系列疗法。”一管之见,就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正>李燕梅,主任医师,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项目—头痛》项目组专家,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头痛分会主任委员,河南中医药大学头痛研究所所长,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主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尤善运用中医药治疗头痛。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之一,以病人自觉偏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特点为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痛止如常人,多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症状,不仅易与焦虑抑郁共患,还可造成认知功能下降,无症状性后循环梗死等,严重影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肺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n=60,予以敛肺颗粒进行治疗)和治疗组(n=60,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肺胀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肺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选择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痰”既指一切水液代谢异常的产物,又是一种病理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试通过讨论中医“痰”络五脏致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对胃癌前病变(PLGC)的影响,从中医“痰”角度探讨PLGC,进一步阐述治“痰”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对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浅谈益气健脾法治疗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属中医“症瘕”、“积聚”等范畴。祖国医学在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的基础上 ,对肿瘤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尤为重视饮食失调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 ,益气健脾法遂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1 饮食失调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中医认为饮食失调在肿瘤发病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济生方》说 :“过餐五味 ,鱼腥乳酪 ,强食生冷果菜 ,停蓄胃脘 ,久则积结为症瘕。”《医碥》:“好热饮者 ,多患膈症。”“酒客多噎膈 ,饮热酒者尤多。”以上论述都认为平素饮食失调 ,损伤脾胃 ,从而产生食滞、痰浊等病理改变 ,导致气血瘀滞 ,造成了产生肿瘤的基础。在肿瘤…  相似文献   

11.
痰瘀同病,同治的理论,古贤已有论述。朱丹溪首先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据此叶天士、唐容川等亦强调“痰凝血淤”为病,并用“通络之法”痰淤同治。近年来,痰瘀同治在脑部疾病的应用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概述于后。 1.中风病:①出血性中风:发病急骤多属风痰瘀热证,治宜熄风、清痰、化瘀并用。司氏甩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珍珠母、石菖蒲各30克,竹沥15克,陈皮、半夏各6克,天竺黄、菊花、郁金、牛膝各10克,三棱、莪术各9~15克。水煎后鼻饲,并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脑出血45例,存活率达80%,明显高于单纯西药组的35.1%。本病有因腑实瘀热上壅所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称为胃癌前状态~([1])。研究表明~([2]),中医药在逆转或阻断CAG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治疗过程中有一定优势。论文从现代医学对CAG的认识、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原则、处方用药、典型病例等方面,介绍周素芳教授治疗CAG的经验:认为该病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气滞、血瘀、热毒"为标,治疗中重点顾护脾胃,主张补气、行气、清热不可太过。  相似文献   

13.
<正>王洋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30余年,学验俱丰,为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中医院名中医。王师临证立法处方,疗效颇著,尤擅长于肺系疾病的辨治。中医对慢阻肺的治疗,临证初起以宣肺祛邪为主,久病多补肾纳气,但久病患者疗效欠佳,王师认为,究其根源,乃久病之人在肺肾气虚的基础上尚兼有血运不畅、痰瘀阻肺。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师教诲,收获颇多。王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从痰瘀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了较好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认识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实质。方法:从中医学唯象的整体性,从中医学唯象的辨证性,从中医学唯象的直观性,从中医学唯象的本质性等角度认识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实质。结果:从中医学唯象的整体性出发,把握局部微观客体;从中医学唯象的辨证性出发,把握现代医学疾病的概念;从中医学唯象的直观性出发,把握逻辑性;从中医学唯象的本质性--“证”出发,在微观分析和形态结构上下功夫、找突破是正确把握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几个重要方面。结论:从唯象角度认识中医现代化走向的实质,对于中医现代化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所谓热毒蕴积、邪热瘀毒之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肿瘤发生进展病机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清热解毒治则治法可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耐药性、对放化疗增效减毒和抑制肿瘤侵袭与转移5个方面运用于肿瘤疾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肿瘤的病因,中医学认为肿瘤不是局部性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在致病因素中比较注重内因。因为肿瘤是一类病而不是一种病,所以致病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某种因素可以引起不同的肿瘤,一种肿瘤又可能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邪气、邪毒;内因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肺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肺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n=60,予以敛肺颗粒进行治疗)和治疗组(n=60,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肺胀疗效确切,可显著缩短肺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选择并进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精神退性疾病,属中医痴呆、眩晕、健忘、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虽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尤以肾最为密切。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乃因脏气亏虚,致髓海空虚,元神失养,或因气不化津,熬液成痰,气滞血瘀,痰瘀互阻,停聚蓄积而化毒为害,且随……  相似文献   

19.
<正>肝豆状核变性系铜代谢障碍导致肝脑肾等器官损害及角膜K-F环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鉴于中医内科学中并无"肝豆状核变性"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该病临床表现大多有头摇肢颤、言语謇涩、流涎不止、动作笨拙、腹胀黄疸、精神障碍等,中医辨病将其归为"肝风""颤证""黄疸""鼓胀""郁证"等病证范畴[1-2]。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位主要在肝及脑髓,病变脏腑涉及脾、肾、胆、心、  相似文献   

20.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研究中,尤其是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络病学说被作为新的研究方向,将中医络病理论与西医肿瘤血管病变相结合,认为西医的肿瘤微循环血管与中医络病在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中极为相似;西医血管微循环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与中医中络脉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有着相似之处;同时,西医血管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与中医络脉的渗灌气血、濡养组织以及营、血、津液的互渗互化作用相似。中医络脉与西医肿瘤微循环之间的互通关系,为络病理论探讨放射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发展并丰富了对放射性心脏病的认识,文章通过回顾放射性心脏病与络病学说的学术发展,认为络病的致病特点为“久、瘀、顽、杂”,并进一步从病机演变、病程进展、病性和临床表现探讨络病理论与放射性心脏病的相关性,认为放射性心脏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久、瘀、顽、杂”的致病特点;“正气亏虚、络脉受阻”是放射性心脏病的发病基础,热毒、血瘀、痰浊作为放射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同时也作为病理因素继发致病,并通过“络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为放射性心脏病的防治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