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大鱼际肌严重萎缩伴捏力较健侧下降,所有患者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法治疗,术后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无血肿、弓弦状畸形等发生,Kelly评定法优良率达98%.平均随访(26.5±0.4)个月,2例术前大鱼际肌严重萎缩患者的肌肉萎缩明显改善,2例患者腕部Tinel征阳性,所有患者均无疤痕挛缩、烧灼样感和掌侧痛等发生.结论 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27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手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结果:研究组27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均未伤及血管、神经、肌腱,无血肿、无弓弦状畸形等,术后中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4例术前大鱼际肌严重萎缩的患者,肌肉萎缩症状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捏力和握力与对侧比较无差别,无一例患者留有瘢痕、疼痛及神经血管并发症。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切口小、创伤小,腕管横韧带切除松解彻底,且暴露充分,直视空间大,有效避免了对神经、肌腱、血管的损伤,术后不留瘢痕,效果明显,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组(A组,28例)和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组(B组,30例),随访14~36个月,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瘢痕痛、手墩柱部痛、返支损伤及RSD)、恢复工作时间,并采用Kelly评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为96.43%,B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优于A组(P<0.05)。结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都有效,但内镜下腕管松解的手术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8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组(A组,28例)和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组(B组,30例),随访14~36个月,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包括瘢痕痛、手墩柱部痛、返支损伤及RSD)、恢复工作时间,并采用Kelly评定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组优良率为96.43%,B组优良率为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优于A组(P<0 05).结论 微创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都有效,但内镜下腕管松解的手术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8月对35例(3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DHFFR(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前臂远端深筋膜,行腕管减压,局部注射激素,部分重度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外膜间断切开松解减压。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1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顾玉东推荐的CTS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结果:优33侧,良5侧,可1侧,差0侧,优良率97.4%。结论: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确诊腕管综合征患者28例(32侧),于大鱼际尺侧2~3 mm处作纵行切口,长约2.5~3 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行腕管松解术.结果 经术后6~8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消失,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无术后瘢痕痛、墩柱状痈.采用kelly评分,结果优2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 小切口手术具有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康复疗效佳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58例(17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中采用内窥镜下Chow法治疗患者[76例(85侧])设为治疗组,采用传统开放术式治疗患者[82例(93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两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两组术后3个月采用Kelly分级评定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不同职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0.01)。对照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处疼痛,触压瘢痕时更明显,其中1例伴有手掌中央皮肤麻木放电感。讨论内窥镜Chow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尺侧小弧形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经尺侧小弧形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21例25腕,采用Carroll手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Carroll手功能评价、神经电生理检测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康复满意,总有效率为96.00%,无神经损伤及再发病例。结论尺侧小弧形切口在腕管综合征治疗中是一种简单易行、暴露清楚、止血彻底的切口术式,术中细致操作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可以保证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应用掌近侧小切口切开松解减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改善的126例(159侧)患者采用掌近侧小切口切开松解减压术.该切口设计为纵行长3cm,位于鱼际纹尺侧、中环指间隙延长线,远端为Kaplan基线,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 结果经术后9个月以上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明显,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掌近侧小切口切开松解减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松解彻底、直视安全、操作简单和恢复快等优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陈彬  杨小辉  首家保  毛庆龙  孔靖  汪海涵  唐哲明 《重庆医学》2012,41(21):2139-2140,2143,2116
目的分析比较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腕管减压与传统切开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术后疗效。方法将50例单侧发病的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内窥镜微创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治疗组,每组25例,采用Kelly评分、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后常规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和两点分辨觉的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内窥镜微创治疗组在手术时间、瘢痕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治疗组(P<0.05)。结论改良内窥镜微创切开腕管减压术创伤小、手术耗时短,疗效与传统腕管切开减压术等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