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袁浩  胡士磊  徐彦  徐晓妍 《包装工程》2020,41(18):236-241
目的 运用信息可视化相关理论探究信息可视化设计在运动类APP界面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升界面的可用性。方法 阐述了信息可视化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结合界面设计总结了信息可视化界面设计的五个设计原则,论述了信息可视化设计的结构模型,并构建了运动类APP的信息结构模型。从色彩、图形、版式、风格等方面探讨运动类APP界面设计的方法和原则,并具体分析研究了当前市场上典型的几款运动类APP,探讨运动类APP信息可视化界面设计的可能性。 结论 市场上现有运动类APP存在同质化、界面混乱等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通过具体分析现有运动类APP案例,总结了运动类APP界面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原则与方法,探究信息可视化界面设计的可能性,从而为今后同类产品提供信息可视化设计参考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秀珍  丁建朋 《包装工程》2017,38(22):135-140
目的从可用性的视角出发,研究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的启示性。方法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基于移动端的使用特性,从认知准确、结果预知、行为契合3个方面对智能手机APP界面的启示性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践设计以验证。结论智能手机APP界面设计过程中,遵循个体的认知习惯、把握启示性的应用特性以有效降低用户认知压力,在提升产品易用性的同时不断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情感化体验。  相似文献   

3.
任英丽  常虹  谷岩帅 《包装工程》2022,43(6):150-156
目的 研究非遗文化APP交互界面设计。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及竞品分析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APP样本,归纳出视觉呈现、功能属性、交互体验3个维度,以此确定非遗APP中的关键设计要素及要素水平,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18项设计组合方案,并依据用户需求偏好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得出设计要素及各项要素水平的效用值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确立非遗文化APP的界面设计原则,最后以蔚县青砂博物馆APP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 针对非遗类APP的问题和用户偏好度,设计出用户满意度最高的非遗文化APP交互界面。结论 联合分析法作为一种针对多因素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够使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用户对非遗文化APP交互界面的偏好,提升用户体验感,提高用户黏度,从而达到传播非遗文化的目的,为类似APP界面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原坤 《包装工程》2024,45(4):304-306, 344
目的 探讨符合用户体验的APP界面设计策略,为今后APP界面设计提供参考,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方法 对用户体验进行简要分析、了解之后,结合案例,并基于用户需求、用户情感体验、用户心理状态、用户使用习惯等对APP界面设计展开探究。结论 要使APP受到用户的青睐,必须要了解用户需求,把握用户心理,根据用户习惯来设计。  相似文献   

5.
张婷  彭莉 《包装工程》2020,41(20):182-187
目的 实现非遗APP创新设计应用,提高非遗APP的用户体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方法 根据非遗文化活态性的特点将其分为静态特征文化和动态特征文化,对两种特征文化进行转换形成非遗文化知识单元,结合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构建非遗APP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层级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原则。以二十四节气为例进行设计开发,通过用户测评结果验证该模型的可用性。结果 用户测试数据显示,以非遗APP用户体验要素模型指导开发的二十四节气APP,在价值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合意性上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能促进节气内容传播。结论 非遗APP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能满足非遗APP开发的需要,为非遗APP的设计开发提供借鉴和思路,将其作为非遗APP用户体验的设计模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QFD的老年人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李永锋  徐育文 《包装工程》2016,37(14):95-99
目的将老年人需求作为设计的唯一依据,使设计出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用户界面充分体现老年人需求。方法基于质量功能展开(QFD)原理,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收集老年人对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的需求信息,将这些需求信息转化为APP设计要求,确定用户需求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关系,计算设计要求重要度以突出关键设计要求。结论依据QFD进行老年人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设计,一方面可以提高老年人对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智能手机APP用户界面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非遗数字化传承中APP的创新设计进行整理与分类,结合其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用户粘度不足、形式创新不够、服务链缺失问题,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提出构建“共享非遗与手工艺交易”的非遗类APP设计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旨在通过在线教育传播的方式传承非遗文化,为用户提供交流与交易的平台,实现非遗共享、非遗共创。  相似文献   

8.
赵静静 《包装工程》2024,(6):338-348
目的 抗战文化是特殊历史时期留给重庆的文化财富,如何深入挖掘这些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陪都抗战文化,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 借助陪都抗战文化旅游类APP的开发,整合抗战文化资源,针对前期用户调研和具体分析,同时对抗战文化信息进行合理组织和优化,从而设计规划抗战文化旅游类APP首页、攻略、微享、消息和我的五大模块架构,并从五大模块中选择部分界面进行呈现,展示APP界面设计对陪都抗战文化传播的直观性,以及借助美观的界面设计保持用户黏性的重要性。结论 抗战文化旅游类APP的开发,促进了陪都抗战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多角度、多方位地向用户进行传播,使用户可以从不同视角观察中国人民的抗日历史,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形式的素材,同时助力地方文旅的发展,并使其文化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9.
阮艺 《包装世界》2021,(1):45-46
视觉信息设计主要是将数据通过转译的方法,将其整理为比较容易使用和理解的信息,通过适当的载体传递给使用的人,在本篇文章当中,我们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归纳好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并且寻求更加优质的界面视觉信息用以呈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许德骅  熊德天  吴昊 《包装工程》2022,43(4):189-196, 250
目的 针对章水泉竹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所遭遇的传承困境,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打造推动其产品创新与文化传承的APP,助力其文化与产品的传播与推广,进而为湖北地区的非遗文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从章水泉竹器的本源出发,对其主要产品门类、工艺特点与艺术形式进行整理与分类,分析制约其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设计策略,并通过数字化传承、合作创新、成果推广3个策略模块针对性地进行APP设计。结论 章水泉竹艺APP设计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与互联网平台优势,将其历史与工艺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展示,实现了文化保护功能;将其传统技艺与新锐设计思维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融合与创新,实现了设计创新功能;将其制作流程与文化精髓通过直播与精准推送展现于公众视野,实现了产品推广功能。最终,为章水泉竹艺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背景下,通过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来创建一套服务系统,在市面上现有非遗APP产品仅限于科普宣传和数字化保护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开放的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发展。方法 调研分析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关键问题,在前期非遗手工艺工坊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活化平台搭建的可行性。通过用户访谈法构建人物角色模型,归类得出非遗匠人、设计师、消费者三方主要用户,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全局视角构建完整的服务系统,统筹规划设计服务蓝图,构建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APP原型设计。结论 以设计赋能非遗手工艺,通过消费力量拉动非遗产业发展,以全局视野规划共创的理念在各方参与者之间搭建桥梁,推动非遗发展更加活态化,也为未来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杰 《包装工程》2021,42(16):286-292
目的 结合"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研究"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 以"河南非遗"文化资源为切入点,通过造型与色彩的提取、材质与工艺的结合、意境与情境的表达,提炼"河南非遗"视觉文化元素,运用文化元素的借鉴、解构、视觉化、科技融合等方法,在灯具设计中展开河南非遗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结果 根据"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设计完成了2款河南非遗元素文创灯具.结论 河南非遗元素文创灯具的设计,验证了"河南非遗"文化元素在灯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模型的可行性,为特色文创灯具的发展找到了方法与路径,也有助于河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春  张路得 《包装工程》2018,39(22):205-212
目的 以文化衍生产品为媒介实现国家级非遗“包头剪纸”文化的生产性保护与创新式传承,并验证“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展开“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因子提取、文化因子的设计符号转化、文化产品载体选取与重塑、要素融合构造法选取,在获得“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矩阵法进行各要素的组合,展开“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结果 依据“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所得结果,完成了4种“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结论 以“包头剪纸”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验证了“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 的可行性,有助于为不同文化主题的衍生产品提供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快速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黄秋儒  杨帆  沈艾雯 《包装工程》2023,44(12):235-239, 249
目的 通过结合当下主流媒体的传播方式,探索设计与开发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形式。在广泛聚焦各年龄层受众的注意力的同时,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传统“非遗”的特点。方法 以“非遗”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作为突破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与游戏载体相融合,并择取无锡惠山泥人为实践题材,对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规律,再以此进行游戏要素设计,进而制定出较为完整的设计策略。结果 以“融合多学科知识、突破常规、新视野展示传统文化”为研究核心,采用创新视角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结论 将无锡惠山泥人作为母体,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对相关元素加以提取,从而设计出以“非遗”为主题的互动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沉浸感和趣味性,同时也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杜杰  郜雨佳 《包装工程》2019,40(22):219-225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在APP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的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传播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融,确保用户黏度的同时,提升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用户新体验,以数字化传承方式进一步扩大凤翔木版年画的社会影响力及传承性。方法利用APP知识叙事型结构与用户娱乐互动体验结合,针对不同受众人群进行模块功能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用户自创造体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再设计,进行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结果结合凤翔木版年画信息传播和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对其知识内容和用户交互体验进行APP设计。结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的凤翔木版年画APP设计,综合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兼顾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对凤翔木版年画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语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雪松  赵江洪 《包装工程》2015,36(10):24-27
目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方法,为非物质文化交流和保护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将语言学领域的语境概念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中,通过对语境概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性、时间性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习惯的剖析,探讨基于语境思维方式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结论语境概念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思维方式,对语境中各要素同主体间关系的把握有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法模型的构建是对这种关系的重构,模型分为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及合成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18,39(20):121-125
目的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转译的途径。方法 从文化传播和创意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视觉化设计之间的关系,结合天津葛沽宝辇会非遗项目,论述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转译非遗传统文化内涵的途径,试图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一条可行的视觉传播表现之路。 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需要视觉传播手段,可以通过符号化的现代形象、地域性产品包装、交互性传播界面3种设计途径进行转译,这对传承本土的非遗资源与推动国际化视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情境地图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依照产品设计的关键节点,将情境分为文化情境、用户情境和设计情境;结合设计流程与相关情境,探索基于情境地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案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论从文化探析、人物角色和情境地图三个维度,以土家族织锦衍生品的设计为例,进行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梳理设计机会点,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和富有情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