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型的转移因子联合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和口服转移因子胶囊;B组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和注射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液.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2%和81.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不同剂型的转移因子联合中药治疗舍格伦综合征的疗效相似.但我们认为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和转移因子胶囊更简便,患者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中西药合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药合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和转移因子口服液;B组用转移因子口服液。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8%和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联合坦洛新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逐瘀通脉+坦洛新治疗组(n=30)和坦洛新单剂治疗组(n=30),治疗时间为6周,对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胶囊,对ⅢB型前列腺炎总有效率是93.3%,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结论联合应用逐瘀通脉胶囊和盐酸坦洛新是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解毒的平疣汤(平疣汤)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确诊的197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1例(平疣汤+转移因子口服液),对照组96例(转移因子口服液+维A酸乳膏),疗程4周,观察皮疹消退程度。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8.41%、有效率86.13%,对照组治愈率32.29%、有效率51.04%,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平疣汤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镜下摘除术后口服妈富隆联合少腹逐瘀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子宫异常出血、宫腔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后口服妈富隆+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利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术后无进一步治疗。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以及复发率。结论:对照组在手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比较长,3个月的复发率亦比观察组高。结论:宫腔镜手术摘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采用妈富隆联合少腹逐瘀胶囊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胶囊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6mg,bid;并外搽0.1%维A酸乳膏,每日1次。对照组予肌注聚肌胞2mg,qd;外搽阿昔洛韦软膏,每日2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转移因子胶囊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退黄利胆口服液与熊胆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80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基础用药相同,A组加用退黄利胆口服液10ml,po tid;B组用熊胆胶囊250mg,po tid。疗程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及B超影像学变化,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B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成本-效果比(C/E)B组为优(P〈0.05),增量成本-效果比(AC/AE)亦可证实。结论:从经济学角度,熊胆胶囊为较佳方案。而退黄利胆口服液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对疗效要求更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转移因子胶囊联合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碧云  李达仁 《安徽医药》2004,8(3):185-186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胶囊联合消疣汤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中药消疣汤内服及外搽,对照组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外用0.03%维A酸霜.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消疣汤有良好的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隐匿型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隐匿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治疗组加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疗效.结论 逐瘀通脉胶囊是治疗隐匿型冠心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5):123-124,126
目的观察口服水蛭逐瘀胶囊联合注射用葛根素静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口服水蛭逐瘀胶囊基础上联合静滴注射用葛根素;对照组50例,静滴注射用盐酸丁咯地尔,两组疗程均为15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水蛭逐瘀胶囊联合注射用葛根素静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4例用中西药物及配合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中医医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5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卡介菌多糖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白拟中药方剂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组有效率为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具有逆转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疗效,缓解疼痛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潘文仪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26-27,30
目的研究和比较中西医药物疗法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口腔扁平苔癣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药物组和手术组,药物组采取中西医药物治疗.手术组采取手术切除治疗,评价两组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0.00%,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0.00%,药物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药物组治疗12个月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以根除病灶为治疗目的,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口腔扁平苔藓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曾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2):1823-1825
目的研究胸腺肽肠溶片与维安酯胶囊联用对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维安酯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肠溶片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31例(88.57%),复发3例(8.57%);对照组总有效24例(68.57%),复发9例(25.71%)。结论在维安酯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胸腺肽肠溶片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江涌  孙秀彬  王丽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79-1780
目的 观察局部注射转移因子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基础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同时黏膜下局部注射转移因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1.7%、9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80.0%;复发率5.0%(3/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5/40)(x2=9.23、5.78、6.3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注射转移因子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我院确诊并给予治疗的68例患有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痊愈率及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显著提高口腔扁平苔藓的治愈率,方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内外用药、牵引、整复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用JOA下腰痛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临床优良率和疗效等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1基因表达与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21基因在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8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和3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38例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中p21阳性表达率为34.21%(13/3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21阳性表达率为60.53%(23/38)和正常组织中检测到p21的表达为10%,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口腔扁平苔藓、正常组织之间的p21基因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1基因的表达与上皮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p2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度表达,可能与口腔扁平苔藓预后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21蛋白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标志物,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对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