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外胆管癌组织标本74例,正常胆囊结石胆囊管组织标本2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ERK1/2和p-ERK1/2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模型,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胆管癌组织中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4%(24/74)和60.8%(45/74),均明显高于正常肝外胆管组织[16.0%(4/25)、24.0%(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ERK1/2阴性表达的肝外胆管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长于p-ERK1/2表达阳性的患者(P=0.034)。单因素分析发现,p-ERK1/2的表达、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p-ERK1/2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癌组织存在ERK1/2和p-ERK1/2高表达;p-ERK1/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可作为胆管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2.
观察p-ERK1/2蛋白和c-Jun蛋白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0例卵巢癌组织的p-ERK1/2蛋白和c-Jun蛋白表达。结果卵巢癌中p-ERK1/2蛋白和c-Ju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P<0.01),而卵巢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p-ERK1/2和c-Ju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蛋白和c-Ju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与分化程度、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均P<0.05);卵巢癌组织中p-ERK1/2蛋白的表达与c-Ju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91,P<0.01)。结论 p-ERK1/2蛋白和c-Ju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TPIP51、p-Raf-1及ERK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TPIP51和p-Raf-1及ERK1/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3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TPIP51与p-Raf-1蛋白在组织切片内表达及定位;PBS冲洗后对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对比观察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TPIP51蛋白在组织和细胞内的定位;Rea-ltime PCR检测PT-PIP51与ERK1/2基因mRNA在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PTPIP51与p-Raf-1蛋白在癌巢周围增殖旺盛的肿瘤细胞、间质免疫细胞及部分脉管壁内皮细胞表达阳性且2种蛋白在细胞中共定位表达。同时发现PTPIP51与ERK1/2基因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表达高于配对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K1/2及PTPIP51基因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41,P<0.05);两者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级无关,与肿瘤的TNM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PTPIP51与Raf-1可能通过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参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2种蛋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情况,研究眼针疗法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复制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模型,采用眼针治疗。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材,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及p-ERK1/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中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ERK1/2及p-ERK1/2的表达;眼针疗法的脑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激活ERK1/2信号转导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化JAK和磷酸化ERK及CyclinD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舌鳞状细胞癌30例,正常口腔舌黏膜组织20例,轻度上皮异常增生10例,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20例组织中磷酸化JAK和ERK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口腔舌黏膜相比,pJAK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阳性率明显增高(χ2=37.54,P<0.01),且舌SCC中pJAK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上皮异常增生(χ2=12.28,P<0.05)。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pJAK的染色强度较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显著升高(χ2=6.83,P<0.05)。pERK在正常口腔舌黏膜上皮、SCC组织和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在SCC中,pJA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呈正相关(rs=0.619,P<0.05)。pERK和CyclinD1的阳性强度无相关性(rs=0.231,P>0.05)。结论:SCC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pJAK信号传导途径诱导CyclinD1过度表达,从而促使该肿瘤细胞维持高增殖状态有关。ERK信号途径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可能不是主要的致瘤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I3K/AKT和MAPK/ERK1/2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PAN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抑制剂LY294002和PD98095分别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分析表明LY294002和PD98095处理后的PANC-1细胞的磷酸化AKT、磷酸化ERK1/2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P<0.05)。结论:抑制PI3K/AKT和MAPK/ERK1/2细胞信号通路能够下调VEGF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及浸润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牛血清(FBS)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吗啡戒断后细胞中ERK1/2、p38和JN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SH-SY5Y细胞分为无血清培养组和体积分数为10%血清培养组(有血清培养组)。细胞经10μmol/L吗啡作用48h后,10μmol/L纳洛酮戒断。在纳洛酮戒断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ERK1/2、JNK和p38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纳洛酮戒断10min后SH-SY5Y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F=6.619,P<0.001),戒断30、60min后ERK1/2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纳洛酮戒断10、30和60min后SH-SY5Y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上调(F=22.901,P<0.001);在无和有血清培养条件下纳洛酮戒断均引起SH-SY5Y细胞中p38磷酸化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递增,同时也能引起JNK磷酸化水平的增加,但不随戒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结论:SH-SY5Y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下,吗啡戒断时ERK1/2磷酸化为瞬时增高;血清培养下,吗啡戒断可诱导ERK1/2磷酸化持续增高。  相似文献   

8.
王志军 《疑难病杂志》2010,9(7):504-504
患者,男,60岁。右上睑皮脂腺癌术后3年,于2007年12月6日入院。2006年9月因右上眼睑肿块逐渐增大,行肿块切除,术后病理示:(右上睑)皮脂腺癌。2007年1月发现右腮腺区肿块,逐渐增大伴局部疼痛,同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行右腮腺肿瘤及浅叶切除术,术中发现瘤体质硬且侵犯部分面神经分支,术后病理示:(右腮腺区)转移性基底细胞皮脂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江东普外科保存的甲状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磷酸化STAT1(p-STAT1)及STAT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其中74例,观察p-STAT1及STAT1蛋白与甲状腺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p-STAT1及STAT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 (23/80)和90.0% (72/80)、85.0%(68/80)和50.0%(4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Ⅰ+Ⅱ期甲状腺癌患者,p-STAT1蛋白在Ⅲ+Ⅳ期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显著下降(P<0.05),而STAT1则无明显变化.p-STAT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STAT1蛋白阳性患者中无复发生存率为100%,而STAT1阳性的患者中为92.65%,提示p-STAT1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p-STAT1蛋白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及无复发生存率相关,检测p-STAT1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甲状腺癌预后和指导临床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鳞癌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及探讨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P=4.79×10-7;P=2.21×10-9),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2,P=0.002);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03;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P=0.028;P<0.001),而TβR1、p-Smad2/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βR1和p-Smad2/3蛋白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013;P=0.0017)。结论 TβR1和p-Smad2/3蛋白表达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RK1/2在血管紧张素-(1-7)(Ang-(1-7))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系膜细胞(G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的GMC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1-7)与Ang-Ⅱ共同培养,采用结晶紫计数法检测GMC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MC中p-ERK1/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II诱导的GMC数目的增加和GMC内p-ERK1/2蛋白的表达。结论ERK通路参与了Ang-(1-7)抑制Ang-II诱导的G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肝脏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PNS调节HOC增殖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 将6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6)、模型组(n=30)和PNS组(n=30).模型组、PNS组采用2-AFF/PH方法建立HOC增殖模型,PNS组大鼠建模时(即第一次2-AAF灌胃前1 h)予以PNS 25 mg/(kg·d)腹腔内注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模型组、PNS组在术后第4小时,第4、8、12、16天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对照组大鼠未予特殊处理.采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HOC;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p-ERK1/2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PNS组术后第4小时未见HOC增殖.模型组术后第4天汇管区有HOC增殖反应,第8天HOC增殖达峰值,第12天HOC从汇管区向肝实质内浸润,第16天HOC增殖较第12天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NS组第4、8、16天HOC增殖均减少(均P<0.05),第12天HOC增殖增多(P<0.05).对照组大鼠肝组织p-ERK1/2蛋白水平很低,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术后各时点分别为对照组的(2.24±0.17)、(3.87±0.35)、(5.28±0.48)、(2.96±0.33)、(2.12±0.19)倍;PNS组各时点p-ERK1/2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56±0.23)、(2.77±0.19)、(3.53±0.35)、(3.62±0.45)、(1.36±0.16)倍.与模型组比较,PNS组术后第12天p-ERK1/2表达升高(P<0.01),第4小时,第4、8、16天表达均减少(均P<0.05).结论 在HOC介导肝再生过程中,HOC的p-ERK1/2表达与其增殖趋势相同;PNS可使大鼠肝脏的HOC增殖及p-ERK1/2的表达降低、滞后、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3.
磷酸化ERK1/2与CyclinD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及靶基因产物Cyclin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系,探讨PERK1/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64例NSCLC组织中PERK1/2、CyclinD1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PERK1/2、CyclinD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60.9%和71.9%,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ERK1/2的核内表达和VEGF的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ERK1/2的核内表达与CyclinD1在NSCLC中的表达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PERK1/2介导的信号转导事件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锰对PC12细胞生长增殖及对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  陈景元  蔡同建  郑刚  杜可军  骆文静 《医学争鸣》2006,27(12):1134-113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锰对PC12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以100~900 μmol/L MnCl2染毒后进行四唑盐比色实验(MTT)筛选锰的细胞毒性剂量,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MnCl2对细胞的抑制作用. Western blot检测ERK1/2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p-ERK1/2)表达情况. 结果: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100~900 μmol/L MnCl2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染锰浓度的增高,PC12细胞p-ERK1/2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一定浓度的MnCl2对PC12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胞内p-ERK1/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ERK1/2信号通路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脑黑质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表达调控作用,探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PTP制备亚急性PD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COX-2,PGE2以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变化;并观察给予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上述因子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样症状,在MPTP第3次注射后1h,黑质区p-ERK1/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在MPTP第5次注射后24h,黑质区出现大量COX-2,PGE2阳性细胞,伴有约50%的TH阳性神经元丢失;给予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后小鼠PD样症状减轻,p-ERK1/2,COX-2,PGE2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MPTP第5次注射后24h,TH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仅下降25%.结论:ERK1/2通路可能参与调控COX-2及PGE2的表达而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ERK信号通路对帕金森病小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否通过下调p-ERK1/2 发挥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H9c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H9c2细胞分为实验(Con)组,脂多糖(LPS)组,脂多糖+白藜芦醇5μmol/L(L+R5)组,脂多糖+白藜芦醇10μmol/L(L+R10)组,脂多糖+白藜芦醇20μmol/L(L+R20)组,脂多糖+白藜芦醇50μmol/L(L+R50)组。其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L+R5组、L+R10组、L+R20组、L+R50组分别用5、10、20、50μmol/L的白藜芦醇预先处理24h,然后将LPS组、 L+R5组、L+R10组、L+R20组、L+R50组和10μg/ml的脂多糖共同孵育20min和12h。MTT比色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 p-ERK1/2,ERK1/2蛋白表达。 结果 LPS降低H9c2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RSV 上调p-ERK1/2蛋白表达,成剂量依赖性。RSV 预处理能明显降低LPS对H9c2细胞的损伤。 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p-ERK1/2 来减轻LPS引起的H9c2 细胞损伤,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镉(cd)诱导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LLC-PK)凋亡及其对胞内蛋白激酶B(P13K/Akt)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I/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d(0、10、20、40、50μmol/L)作用LLC-PK:12h和40μmol/Lcd作用LLC-PK。不同时间(0、3、6、12、24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蛋白激酶B(P13K/Akt)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l/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镉可上调P13K/Akt和ERKl/2的表达:当加入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后对镉引起的ERKl/2上调具有抑制作用,但对镉引起的P13K/Akt上调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镉诱导肾细胞凋亡可能与活化P13K/Akt和ERKI/2通路有关。NAC拮抗镉性肾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镉引起的ERKl/2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I3K,Akt,ERK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EnVisionTM二步染色免疫组化法和S-P免疫组化法,对PI3K,Akt,ERKl/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PI3K,Ak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和75.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0%和20.0%(P<0.01)。同一结直肠癌组织中P13K和Ak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7,P<0.01);ERK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P<0.01);PI3K,Akt,ERKl/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同一结直肠癌标本中PI3K和Akt的表达与ERKl/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P13K,Ak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PI3K和Akt的表达呈正相关,但与临床病理因子无关,提示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ERK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ERKl/2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xy)对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内P—ERK1/2与NR2B表达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抑制癫痫的可能机制。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青霉素(Penicilin,PEN)致痫组、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 sodium,PBS)阳性药物对照组和Oxy预处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海马内P—ERK1/2和NR2B阳性神经元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青霉素模型组比较,Oxy组1.5h大鼠海马内P—ERK1/2与NR2B6.0h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结论Oxy拮抗癫痫发作的机制可能与调节癫痫大鼠脑内的P—ERK1/2水平进而使NR2B的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