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煤层围岩是影响瓦斯赋存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平顶山十矿戊9-10煤层的顶板岩性及岩性分区;用测井曲线资料分析了围岩岩性组合特征;通过测试顶板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定量评价了煤层中瓦斯的保存条件;对十矿北翼未采区进行了瓦斯涌出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及测井曲线综合成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对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及测井曲线综合成图进行了研究,借助VB6.0语言编程,实现了测井曲线、井眼轨迹和地层剖面综合成图,直观显示出井眼轨迹与地层的三维空间接触关系,赋于井眼轨迹三维地质信息和测井信息.通过处理实际资料,综合成图效果较理想,该程序使用方便和三维可视化绘图功能强,为研究人员进行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电缆测井曲线或随钻测井曲线的地质参数解释及其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王志祥 《宁夏工程技术》2012,11(1):61-64,67
红四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编号煤层12层,通过对该区视电阻率(三侧向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伽马曲线的形态及组合规律的分析,并综合对比了该井田的煤岩层可知,5-1煤层上部中粗砂岩砂体、9-1煤层顶板的石灰岩在测井曲线上的特殊特征可分别作为5煤层和9煤层的主要判别依据,同时5煤层至8煤层的组合特征在本区也是唯一的.红四井田测井曲线的实例对比表明,在该井田利用测井曲线可有效地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的对比研究及层位划分.  相似文献   

4.
小波分析在测井数据融合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测井信号曲线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综合利用多条测井信号所反映的地层信息,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将多条测井曲线信号融合成一条参数曲线。对融合后的参数曲线解译,增强了原始测井曲线中所包含的共有信息,削弱了单条测井信号中存在的偶然误差,使得测井数据的可信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焦作煤田九里山矿浅部石灰岩进水通道综合探查的实例,论述了应用钻孔视电阻率在探查灰岩进水通道中的作用.提出应用钻孔视电阻率来评价石灰岩富水性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并认为充分利用勘探钻孔的测井资料并加以综合分析,对于认识含水层特征,圈定富水区,探查断裂破碎带及地下水强径流带,进行水文地质分区等都将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老油田早期测井曲线分辨率低、对薄层沉积界面识别能力差,难以满足储层建筑结构研究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将信号反褶积原理应用于测井曲线处理.通过将反褶积问题转化为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的极值问题构造方程组,利用测井曲线自相关间接求取线性方程组中的褶积因子自相关矩阵,求解方程组得到反褶积因子,从而实现测井曲线的盲反褶积处理.该处理消除了围岩的影响,增强了测井信号频谱中高频段能量,对测井曲线的低幅度细微变化产生"放大"效应,对曲线斜率的微小变化响应敏感,提高了测井曲线对沉积界面的识别能力.通过取芯井资料研究,证明测井曲线反褶积处理结果中高频成分具有沉积学意义,将该方法应用于秘鲁D油田非取芯井储层建筑结构研究,在D6井V层识别出5个五级界面,3个四级界面和23个三级界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97个钻孔柱状图及测井曲线、12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岩矿地化及粒度分析等资料,通过编制层序图和分层图等得知城郊矿区三_4 号煤层顶板系淡水湖泊、分流河道、决口扇、沼泽等三角洲平原诸微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根据 M.M.洛斯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划分观点、将上述不同环境内所形成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同时指出各不同稳定性顶板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测井资料质量控制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测井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测井资料质量和解释的可靠性十分重要.对于测井的施工与仪器操作,测井行业规范中都有很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测井曲线的质量评价测井标准中叙述得过于粗略,而且国内大多数测井公司只对重复测井曲线质量做定性的评价,很少进行定量评价.所以我们需要把国内外各测井公司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测井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本文阐述了测井仪器的刻度原理以及各种仪器刻度的容差,着重分析并改进了常规的测井重复误差计算方法,然后对斯伦贝谢公司的重复误差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与应用.结果表明斯伦贝谢公司提出的"重复性指标必须是一个随测量范围变化的函数"和重复段整体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储层产能预测是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平井测井解释主要通过常规测井曲线与导眼井常规测井曲线对比校正技术和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穿越关系进行的,尽管该方法能给开发工程师提供大量井眼轨迹与地层关系的信息,但却很难指出水平井钻遇储层的生产油气能力如何,这为油田开发工作带来了困难.以常规测井资料为基础应用敏感性分析和交会图技术划分井剖面地层,得出了储层有效厚度;分析试采数据,统计出了归一化条件下的水平井日产油量,发现二者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继而建立起DS油田XX油组水平井日产油量与储层有效厚度之间的产能预测模型,为所研究油组油藏描述工作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水平井测井解释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测井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储层发育,油气资源丰富,为克拉玛依油田八区的主力油藏。在该油藏研究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测井资料,首先研究了测井资料的标准化方法和以测井曲线为基础的岩心归位方法,进而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将测井信息转化为地质信息,通过该区117口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和评价处理,为储层研究提供了基本地质参数和油气评价结论,并采用克里金估计模型绘制了砂体分布,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的平面空间分布图,全面分析了储层在空间的分布规律,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区赋存的新第三纪褐煤,由于形成时间短,煤层、岩石强度弱,物性差异较小,在勘探工作中存在地层界面划分困难和煤层厚度、结构变化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数字测井曲线在黑龙江省宝清县朝阳地区褐煤勘探中的有效应用。依据本区地层的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在不同测井曲线中的反映,综合解决了本区的地层分界和煤层中夹石的划分问题。利用人工伽玛曲线及其组合特征,有效地确定第四系和新第三系中新统二者的地层界限,解决了地层划分问题。利用人工伽玛曲线和电性曲线的组合特征,解决本区褐煤中夹石的划分问题,进而解决了煤层结构和分层对比问题。同时说明,钻孔测井曲线反映的物性规律,实际上是地层解释的一种形式,深入研究这些能代表岩、煤层物性特征的测井曲线,能够解决许多实际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整理黄岩汇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展开井下实测和地质编录,以分析矿区和井田地质构造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得出了井田内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和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同时,对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突出危险性也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黄岩汇煤矿15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的主控因素,其他地质因素仅仅影响煤层瓦斯的局部变化;将埋深大于321m的15号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其余的则为非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13.
测井能提供地下介质较准确的岩性参数和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但只局限于井的附近,而地震勘探有较密的横向采样,对岩性的横向变化敏感。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具有大面积密集采集信息的优势,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煤层厚度及顶底板的岩性变化,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及对地质问题的研究程度。本文介绍了Strata反演软件的原理和流程,通过实际煤矿采区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与资料分析,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之间的解释标准,说明了在岩性描述中的应用与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龙永煤田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瓦斯涌出特征;从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和地下水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对可能出现高瓦斯的井田(块段)或矿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综放开采不同顶煤端面顶板稳定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离散元程序 UDEC模拟分析了不同顶煤条件下端面顶板的稳定性与支架工作阻力及端面距的关系 .模拟结果表明 ,在软及中硬煤条件下 ,在一定的端面距范围内 ,支架工作阻力与端面顶板下沉量呈类双曲线关系 ;而在硬煤条件下没有类似关系 .并据此提出了端面顶板控制原则 ,认为在软煤条件下最重要的是控制端面距 ,在中硬煤条件下在于端面距与支架工作阻力的合理匹配 ,而在硬煤条件则应以提高顶煤冒放性为重点 .上述结论成功地运用于现场端面顶煤稳定性的控制 .  相似文献   

16.
The coal mine roof rating(CMRR) was develop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geological variation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and engineering design. The CMRR accounts fo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immediate roof, the shear strength and intensity of any discontinuities present, and the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the immediate roof. The CMRR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validated in Eastern US coal mines, but it has seen limited application in the Western US. This study focuses on roof behavior at a Western coal mine(Mine A). Mine A shows significant lateral geological variation, along with localized faulting and a laterally extensive sandstone channel network. The CMRR is not used to predict roof instability at the mine. It is, therefore, hypothesized that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roof instability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also be consid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MRR.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by collecting 30 CMRR measurements at Mine A. At each measurement location, a binary record of the roof condition(stable or unstable) was made, and other parameters such as depth of cover, presence of faulting, and sandstone channels were also recorded. ANOVA tests showed that the CMRR values and the roof conditions were not strongly correlated, indicating that the CMRR input criteria are not fully predictive of roof stability at this mine. The CMRR value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p less than 0.05) with faulting as well as with location at an intersection. For areas that had previously experienced roof fall but were currently stable, faulting was correlated with roof condition(p less than 0.05) only when the condition was classified as unstable.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测井解释方法采用固定的解释模型,运用有限的几条测井曲线进行储层解释,适用于地形条件好、构造模式简单的地层结构.但足对于构造复杂的储层进行解释时,解释精度不能得到保证,缺乏说服力.因此笔者结合前人的经验,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采用最优化算法进行解释.它根据广义的地球物理反演原理,充分运用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根据非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原理和误差理论建立多模型响应方程组,求解模型拟合的测井曲线与实际曲线之间的残差.当残差达到所设定的极小值范围时,则所求得的最优解最能反映地下的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煤层顶板的砂层富水区和黏土隔水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对缩小防水煤柱、提高开采上限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探明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的第四系底部砂层和黏土层的分布,可以有效地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瞬变电磁法近年广泛应用于煤矿富水区的探查,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低阻地质体反映灵敏,纵横向分辨率高,勘探深度大等优势.本文结合在山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测井曲线小波变换用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方法效果,从小波系数模极值点、过零点与信 号突变点数学关系出发,分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对测井曲线划分不同级别层序的要求,探讨了测井小波变 换最佳分解级次和适于测井曲线分层的小波函数选择,以一取心率高钻孔为例,用2种小波函数对4种测井曲 线进行小波变换和高分辨率地层界面解译。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窗宽小波函数决定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精度,测 井数据sym6小波分解的小层界面划分效果要稍好于db4小波;GR、RT曲线正则性小波分解可以很好地满足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要求;测井曲线小波分层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