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缺乏可供吻合静脉的指尖离断再植方法。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对86例104指指尖离断患者进行再植,其中男64例,女22例;年龄2~64岁,平均26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12h,断指缺血时间2.5~12h,术前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采用4种再植方法:①吻合双侧指固有动脉,指根部结扎一侧指固有动脉的断指再植,37指;②动-静脉转流方式的断指再植,27指;③只吻合指动脉的断指再植,24指;④去表皮囊袋法再植,16指。结果:86例104指,成活102指,伤指成活病例中75例(92指)获得随防,时间6~24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2例,良19例,差4例。结论:依据显微镜下清创所见离断指尖动脉损伤状况,选用不同的再植方式,有助于扩大指尖再植适应证,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吻合指尖区侧方静脉重建回流行指尖离断再植的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36例(42指)指尖离断患者。男20例(24指),女16例(18指);年龄15~40岁,平均24.5岁。受伤原因:绞轧伤4例(4指),压砸伤6例(7指),电锯伤8例(8指),切割伤18例(23指)。离断指别:拇指3指,示指10指,中指15指,环指10指,小指4指。指尖分型:Ⅰ型19指,Ⅱ型5指,Ⅲ型11指,Ⅴ型7指。受伤至手术时间90 min~6 h,平均3.6 h。再植术中采用吻合侧方静脉重建回流,共吻合指侧方静脉80条,吻合动脉53条。结果再植指尖均成活,无回流障碍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指尖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指体无明显萎缩,39指指甲生长接近平整,3指指甲呈脊样生长。术后6个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39指,良3指,优良率100%。结论指尖离断再植中通过吻合侧方静脉可有效重建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指尖套脱性离断再植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方法 2005年至2009年,对14例21指指尖套脱性断指进行再植.术中吻合指动脉21指;吻合指腹静脉7指,指动脉静脉化2指,未吻合指腹静脉而行伤口放置皮片、生理盐水点滴12指.方果 术后20指存活,1指坏死,成活率为95.2%.随访9例15指(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4年.再植手指外形和指甲生长良好,关节活动度正常.指端两点分辨觉平均为4mm.方论 指尖套脱性离断指体再植后功能恢复良好,不论是否吻合静脉,只要有可供吻接的动脉应尽量对其进行再植.  相似文献   

4.
吻合掌侧浅静脉的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掌侧浅静脉的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显微解剖基础上对41例46指指尖离断伤及伴指背静脉缺损的末节断指,应用吻合指掌侧浅静脉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结果 存活45指,存活率97.8%。随访3~24个月,再植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为3mm~7mm,36例恢复原工作。结论 吻合指掌侧浅静脉法为末节及指尖断指再植提供了重建静脉回流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提高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多指离断再植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指离断再植手术中各阶段处理方法,提高各种断指再植的成功率。方法 手指末节、指尖部的断指再植,吻合1条动脉及静脉或者吻合1条动态加拔指甲、小切口放血处理,手指中节断指再植吻合动,静脉比例为1:1,手指近节的距离断再植吻合动、静脉比列1:2或者2:2。如有血管缺损,行浅静脉移植桥接或者邻指动脉移植修复。临床再植58例,142指。结果 再植58例142指中成活129指,成活率90.8%。术后经3个月-3年随访到46例113指。按断指再植评定标准评定,其中优53指,良44指,可14指,差7指,总优良率85.8%.结论 多指离断再植手术时间长,技术要求高。术中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及对血管缺损的正确处理,术后血管危象的防治是提高多手指离断再植成功的关键。加强功能锻炼是再植手指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吻合单动脉的Ⅲ型指尖离断再植的疗效。方法对57例85指Ⅲ型指尖离断进行再植,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49岁,平均26岁。85指均为完全断指。指别:拇指17个,示指25个,中指18个,环指14个,小指11个。仅吻合单动脉,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结果。结果本组57例85指共成活80指,成活率达到94.1%。术后33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在Ⅲ型指尖离断再植中吻合单动脉是可以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IshikawaⅡ区指尖再植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8年1月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对8例IshikawaⅡ区指尖离断患儿进行吻合血管的再植治疗,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7.1岁(5~12岁),致伤原因均为刀切伤。在显微镜下清创,修复甲床,吻合指动脉,通过吻合掌侧静脉或术后滴血治疗重建静脉回流。结果 8例儿童指尖再植均完全成活。3例患儿吻合掌侧静脉,术后2例未出现静脉危象。6例患儿通过滴血治疗重建静脉回流,滴血治疗时间5~7d,平均6.5d。随访6个月至1年,再植指体均发育良好,指甲外观及感觉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IshikawaⅡ区指尖离断伤可通过吻合血管的再植方式提高存活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指尖离断再植中重建静脉回流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2月,对40例46指指尖离断行再植时,采用吻合侧方静脉重建回流,吻合指侧方静脉数目共87条,吻合动脉数目共57条,每指平均吻合2条侧方静脉和1条动脉,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回流障碍,指甲近乎完整,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5个月),指尖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指体无明显萎缩,43指指甲生长近平整,3指指甲呈脊样生长,接合神经及神经植入的43指,感觉恢复4~6 mm平均5.2 mm.未接合神经的3指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指体各关节活动无影响.依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优43指,良3指,优良率100%.结论 吻合侧方静脉在指尖离断再植中重建回流是可行、正确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离断指尖先进行针对性彻底清创,找出指动脉、指神经,甲根部离断尽量找到指腹皮下静脉并吻合之.甲中部以远离断的病例尽量多吻合指动脉.结果 临床再植160例218指,成活205指,13指坏死.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指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腹饱满,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达4~5 mm.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灵活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指尖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指尖离断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离断指尖先进行针对性彻底清创,找出指动脉、指神经,甲根部离断尽量找到指腹皮下静脉并吻合之.甲中部以远离断的病例尽量多吻合指动脉.结果 临床再植160例218指,成活205指,13指坏死.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指指甲生长良好、无畸形,指腹饱满,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达4~5 mm.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灵活的手术技巧是提高指尖断指再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末节断指的再植方法.方法 2004-2007年,对63例71指末节断指,按损伤部位分为4区,采用静脉移植和吻合掌侧静脉的方法进行再植.结果 术后71指存活70指.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再植手指饱满,手指长度正常,指甲外观满意.再植指两点分辨觉平均为6.5 mm,除Ⅳ区关节融合者外,其余拇指指间关节与远侧指问关节活动度平均为69°.结论 对末节断指的处理,为保留手指长度和指甲,血管移植修复是必要的,尤其是Ⅱ区和Ⅲ区,同时行掌侧静脉吻合对末节再植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指再植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对1980年以来,共收治断指再植成活在3个手指以上的22个病例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再植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感觉恢复程度、血液循环状况、外观及日常生活共5个方面对再植手指功能疗效评定。结果 22例102个再植手指中,89个手指功能疗效评定为优良:13个手指评定为差和劣,其主要原因为关节强直8例,3例为手指萎缩并缺乏感觉,2例再植手指有旋转畸形伴有神经瘤形成。结论 多指再植属特殊断指再植,其功能恢复有赖于损伤关节面完整性修复,解剖性一期缝接神经、肌腱;而术后阶段性、指导性、持续性、康复性训练,为再植手指获得理想功能的必备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肢(指)体多平面离断再植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肢(指)体多平面离断再植和功能康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4例肢(指)体多平面离断者进行再植,在再植术前及术中进行了康复预防措施,术后进行系统功能康复,特别强调术后感觉再教育的重要性,治疗时间为6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4例中,优5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78.6%。结论 恰当地选择再植适应证、高质量地吻合血管是多平面离断肢(指)体再植成功的关键,重视术前和术中康复预防措施及术后功能锻炼是患肢(指)获得优良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指尖完全离断无修复静脉条件时,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指尖(掌侧螺纹中心以远)完全离断再植时,在无行静脉回流重建条件的情况下,只单一修复动脉13例,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部分病例行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结果 成活12指,1例失败.术后随访3~12个月,再植指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为2~7 mm,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指尖因组织量小,自身静脉回流建立较快,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也可成活.根据病情,采用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可提高指尖再植的成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指尖完全离断无修复静脉条件时,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指尖(掌侧螺纹中心以远)完全离断再植时,在无行静脉回流重建条件的情况下,只单一修复动脉13例,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部分病例行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结果 成活12指,1例失败.术后随访3~12个月,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指尖完全离断无修复静脉条件时,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指尖(掌侧螺纹中心以远)完全离断再植时,在无行静脉回流重建条件的情况下,只单一修复动脉13例,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部分病例行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观察再植指成活情况.结果 成活12指,1例失败.术后随访3~12个月,再植指外形饱满,两点辨别觉为2~7 mm,运动功能正常.结论 指尖因组织量小,自身静脉回流建立较快,只用单一修复动脉的方法再植也可成活.根据病情,采用再植指侧方切开放血或甲床放血,可提高指尖再植的成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指51指,示指87指,中指78指,环指63指,小指32指。将再植术后坏死的40例40指作为观察组,其他再植存活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指别、吸烟史、受伤类型、断指缺血时间、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指完全离断再植236例共311指,术后坏死40指。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情况(P<0.05).而与年龄、性别、指别、断指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及动静脉修复情况是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断指再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伤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再植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前臂掌侧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处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的远侧断端,治疗13例近端动脉严重损伤的拇指离断。男11例,女2例;年龄16~50岁,平均34.5岁。左侧7例,右侧6例。完全离断8例,不全离断5例。急诊再植10例,按常规步骤再植术后动脉危象探查修复3例。结果:13例拇指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拇指外形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指,良3指,差1指。指腹两点辨别觉58mm,平均6.5mm。结论:静脉移植桥接鼻咽窝桡动脉腕背支与尺侧指固有动脉远端的方法修复拇指动脉,行复杂拇指离断再植,手术体位舒适,不影响手部血供,扩大了再植适应证,提高了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