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从生化角度就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切肝与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 30头体重为 (4 4 .7± 4 .3)kg的幼猪随机分两组 ,一组采用阻断第一肝门的方法切除部分肝脏组织 ,另一组采用本院设计的肝气囊止血带切除同样的肝组织。所有动物于切肝前、切肝后 5min、切肝后 30min ,取外周静脉血及门静脉血检测TNF α(tumornecrosisfactor,TNF α) ,并于切肝后 12h、2 4h、4 8h、72h及 7d取外周静脉血检测ALT及TNF α。结果 :两组止血效果相似 ,但阻断第一血流切肝与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组相比 ,肝功能影响重 ,TNF α明显高于局部肝血流阻断组 (P <0 .0 0 1)。结论 :局部肝血流阻断切肝优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切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和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叶切除手术后的肝功能变化。方法 病人分为两组 :半肝血流阻断组 (HLO ,n =2 8) ;全肝血流阻断组 (TLO ,n =3 5 )。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 1、2、3和 5d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胆碱脂酶、sGPT水平及体温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TLO组比较 ,HLO组入肝血流阻断平均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术后sGPT及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全肝组 (P <0 .0 5 )。术后 1~ 3d的体温及心率也明显低于TLO(P <0 .0 5 )。结论 半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叶切除手术具有阻断时间长 ,肝功能损害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的设定范围.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6例,按接受手术时间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下肢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设定:止血带充气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加8~10 kPa;对照组患者压力设定:止血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离断肝周韧带,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应用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后,逆行肝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以新鲜人尸体为研究对象,逆行肝切除。结果 (1)用硅胶深静脉穿刺针套(鞘)向肝裸区注入生理盐水,未出现损伤肝脏及膈肌。(2)注入生理盐水后,不游离肝周韧带,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较容易。(3)套比新型肝去压止血带,充气加压后,做半肝切除。从切除肝断面探查受压肝组织各部分受压均匀。结论 向肝裸区注入生理盐水。非直视下钝性分离肝裸区较容易、安全、临床可操作性强,本研究为临床上开展不离断肝周韧带。数控气压式肝血流阻断后,逆行肝切除(经前径路)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全肝血流阻断对胆道梗阻兔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方法 将 30只兔随机均分为 3组 :A组 (对照组 )、B组 (胆道梗阻组 )和C组 (全肝血流阻断组 )。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氧压 (PtiO2 ) ;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结果 B、C组在全肝血流阻断后 ,肝PtiO2 值均明显下降 ,再灌注 60min后 ,肝PtiO2 值仍未恢复 ,与缺血前PtiO2 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在再灌注 60min时 ,B组较C组肝PtiO2 值恢复更慢 (P <0 .0 5) ;B、C组肝缺血再灌注 2 4h的不同时相 ,ALT值均进一步升高 ,B组较C组升高更为明显。至第 7d ,B、C两组ALT值均恢复到近于正常值 ,肝细胞损伤的病理改变也恢复近似正常。结论 胆道梗阻时肝脏能耐受全肝血流阻断 (2 0min)所致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应用半肝血流阻断行各类肝切除术 2 7例 ,与同期应用Pringle法行肝切除 31例进行比较 ,半肝血流阻断的 2 7例病人术后肝功能损伤较轻 ,并发症少 ,缩短了住院时间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应用半肝血流阻断法行各类肝切除术 2 7例 ,男 2 2例 ,女 5例 ,年龄 2 7~ 76岁 ,平均 4 2 3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 2 5例 ,继发性肝癌 1例 ,肝内胆管结石 1例。同期采用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 (Pringle法 )行各类肝切除术 31例 ,男 2 9例 ,女 2例 ,年龄2 6~ 70岁 ,平均 4 4 2岁 …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 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 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肝血流阻断 (THVE)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的调控措施。方法  10例全肝血流阻断下巨大肝肿瘤切除术病人 ,用多巴胺 (3~ 5 μg·kg- 1· min- 1 )支持心血管功能 ,阻断前输血补液 ,提高中心静脉压至 1.2 k Pa水平 ,采用Swan- Ganz导管技术监测围麻醉期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肝血流阻断后 ,CVP下降 (2 7.6 % ) ,HR增快 ,SVRI增加 (2 4.3% ) ,CI(17.8% )和 L VSWI(2 2 .6 % )明显下降 ,MAP仅下降 14.3% ,以阻断 5 min为甚 ,肝血流开放后 ,各参数均恢复稳定。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支持循环 ,阻断前提高 CVP,阻断后快速输血补液 ,是防止 THVE引起的血液动力学剧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小平 《腹部外科》2000,13(1):15-17
目的 对中晚期肝癌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总结手术切除中晚期肝癌 2 4 2例 ,其中各类肝叶、肝段切除 14 0例 ,非规则性肝切除 10 1例 ,原位肝移植 1例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 15 % ,死亡率为 3 .0 %。方法 对中晚期肝癌主张行非规则性肝切除 ,尽可能保存正常肝组织。结果 术中阻断第一肝门 173例 ,全肝血流阻断 5 4例。阻断时间分别为 6~ 2 8分钟和 4~ 2 5分钟。对中央型肝癌主张行全肝血流阻断 ,以防止术中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结论 切肝方法以钳夹法为实用而简便 ,术后加强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血流分步阻断法在外伤性近肝静脉损伤救治中的应用经验,提高肝外伤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外伤性近肝静脉损伤15例临床资料,其中I型11例、II型1例、III型3例,均采取肝血流分步阻断法部分或全肝血流阻断后进行救治。结果 肝破裂清创后行肝后下腔静脉下段修补1例,肝中静脉修补3例,肝右静脉修补5例,左肝外叶切除4例,右肝不规则切除1例。1例死亡,其余抢救成功。结论 根据近肝静脉不同损伤部位及程度,采用相应的阻断方法控制出血,是救治近肝静脉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尾叶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原发性肝尾叶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外科治疗的15例原发性肝尾叶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并从解剖、术式、手术人路及提高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10例,其中行人肝血流阻断7例、全肝血流阻断2例,术后出血1例,均治愈出院,生存已1年者9例,已3例存活5年。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例,4月后死于肿瘤复发。未切除组未有生存超过1年者。结论 熟悉肝尾叶的解刮特点,详细的术前评估,恰当选择术式与人路,细致操作,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时肝血流阻断方法的选用。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12年12月63例需行肝切除的肝肿瘤伴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间歇血流阻断组,采用阻断肝血流15 min,复流5 min;B组20例,为半肝血流阻断组,行同侧半肝血流持续性阻断,健侧血流正常;IP组21例,采用入肝血流阻断前先阻断5 min、复流5 min的预处理方法。比较3组术中阻断时间、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3组及3组中阻断时间<30 min者术后1、3、7、14 d的ALT、AST及TB变化情况。结果:3组肝断面单位面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最轻,IP组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时间<30min者术后肝功比较,IP组较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血流阻断前预处理可减少肝切除术中的失血量。术前预计切除时间<30 min的患者可采用预处理减少出血量及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肝癌有不少位于第二、第三肝门附近 ,常规的肝切除方法很难施行 ,我们为此设计了一种新的肝切除方法———半离体无血肝切除术 ,以期提高肝癌的手术切除率。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狗 2 5条 ,体重 (13 9±1 31)kg。随机分为两组 :A组 (12只 )为全肝血流阻断 1h ;B组 (13只 )为全肝血流阻断 2h。2 .手术步骤 :作上腹部肋缘下“人”字形切口入腹。再行如下手术 :(1)脾切除术 ;(2 )游离肝脏 ;(3)开胸游离肝上下腔静脉 ;(4 )全身小剂量肝素化。选用剂量为 1 5mg kg ,静脉注射 ;(5)门静脉、下腔静脉—上腔静脉转流。先将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对肝切除术失血量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118例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保留组),50例采用Pringl法行肝门阻断(阻断组),比较2组的手术失血量、接受输血病例的比例、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保留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接受输血患者的比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阻断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l天及第5天,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保留组明显低于阻断组(P〈0.05)。结论保留肝动脉血供的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肝断面出血,明显保护了肝脏功能,且并未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分步肝血流阻断下切除复杂肝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大或解剖困难的复杂肝肿瘤常用肝血流阻断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肝门阻断 (portaltriadclamping ,PTC)和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 (totalhep aticvascularisolation ,THVI)技术各有其特点。1998年 4月以来 ,我们将PTC与THVI分步结合应用 ,安全切除 7例复杂肝肿瘤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 7例病人临床资料见表 1。 (2 )方法 :8号导尿管 3根 ,分别绕过肝十二指肠韧带表 1 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 (岁 )肿瘤情况肝脏情况术式1男 46右肝多发性血管瘤 ,两个瘤体 ( 7cm× 5cm× 4cm ,6cm× 5cm× 5cm)分别位于Ⅶ、Ⅷ段 ,侵及裸区并与膈肌形成…  相似文献   

16.
Zhou WP  Li AJ  Fu SY  Pan ZY  Yang Y  Tang L  Wu MC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9):591-594
目的比较入肝血流加肝静脉血流阻断术与单纯第一肝门阻断术在第二肝门区域肿瘤切除中的作用。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施行2100例肝脏肿瘤切除术,其中235例肿瘤紧贴或压迫1根以上主肝静脉,根据肝血流阻断方法的不同,将235例患者分为两组: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SHVE组,125例)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在SHVE组,完全SHVE(阻断第一肝门和所有主肝静脉)25例,部分SHVE(阻断第一肝门和部分主肝静脉)100例。肝静脉阻断方法有3种:丝线结扎肝静脉,止血带阻断和辛氏钳阻断。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肝硬化发生率、HBsAg阳性率、术中热缺血时间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Pringle组(P〈0.05)。Pringle组有17例发生主肝静脉破裂,其中大出血14例,空气栓塞3例。而SHVE组无1例肝静脉破裂、大出血或空气栓塞发生。Pringle组术后再出血、再次手术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HVE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SHVE组(P〈0.05)。结论SHVE较Pringle法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大出血,防止肝静脉破裂导致的大出血和空气栓塞,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病死率。用辛氏钳阻断肝静脉较结扎法和止血带阻断法更安全和简便。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预处理是指在持续缺血损害之前有一短期缺血和再灌注过程 ,这一处理已应用于心脏外科。鼠实验提示持续缺血前间隙阻断肝血供 (即在缺血后有一再灌注过程 )是一有效而简便的保肝措施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凋亡通路有关。作者根据鼠实验结果 ,对 2 4例解剖式左、右半肝切除病例进行预试验研究 ,先阻断肝门处血流 1 0分钟 ,松解后使血流再灌注 1 0分钟 ,然后阻断肝血供进行肝切除 (阻断时间 30分钟 )。 1 2例为预处理组 ,另 1 2例不给预处理 ,作为对照。由同一医师进行左或右半肝切除。在切除肝前后分别取肝活检 ,每日作门冬氨酸转氨酶 …  相似文献   

18.
无血切肝术在肝肿瘤切除49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根据我们 1988~ 1998年实施无血切肝术的经验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探讨与手术有关的一些问题。方法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 47例、低温灌注全肝血流阻断 1例、半离体 1例。结果 术中出血量 (15 6 0± 12 5 2 )ml,手术时间 (4 7± 0 8)h ,手术死亡 1例。随访 39例 ,其中良性肿瘤病例均长期生存 ,31例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半年、1年和 3年生存率分别为 77% (2 4/31)、5 5 % (17/31)和 36 % (11/31)。结论  (1)在肝门区肿瘤的切除中 ,Pringle法仍是主要的控制出血方法 ;(2 )若肿瘤侵犯腔静脉和肝静脉 ,一般可通过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解决 ;(3)半离体切肝术可实现对腔静脉后方的暴露 ,若肿瘤侵犯腔静脉方可采用此法。 (4 )术中B型超声在肝切除止血方法的选择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肝切除术中减少失血量至关重要,已知下腔静脉充盈时失血量大,而下腔静脉松弛时失血量减少。为此,作者在24例肝切除术中观察了上述两者的关系。4例为不能切除者不予分析。余下20例均为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取-2mm导管置人下胜静脉,约在紧静脉水平上方2cm插至肝后部下腔静脉.也即邻近肝静脉的近端,接至压力传感器,可以读出压力值。在肝切除手术开始前、肝门阻断后每隔15分钟以及恢复肝血流时每隔10分钟各测压两次,以取得平均数,由此可以记录肝切除全过程中的下腔静脉压。手术中交替相隔15分钟和10分钟测失血量,即超声抽吸器瓶内、吸…  相似文献   

20.
止血仪用于骨科、烧伤整形科、创伤外科、显微外科手术等肢体手术,暂时阻断该肢体的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制止创面出血,减少手术出血量,提供无血手术视野,形成手术操作“无血区”,使肌腱、神经等微细结构清晰可辨,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质量。但使用止血仪存在一定的风险,止血仪使用不当,可导致肢体损伤、伤残。如:软组织压轧伤神经、血管、皮肤的损伤等。因此了解肢体解剖特点,了解止血仪的功能和特性,掌握止血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良好管理,对提高手术时间、避免伤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手术室对止血仪的管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7年5月,骨科手术219例,未发生一例因使用止血仪致肢体损伤、伤残。2护理管理2.1电动气压止血仪工作原理和特点[1]:①微电脑技术自动调节压力,使压力保持恒定恒压止血。②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设定压力、时间等参数。③高效气压泵快速泵气,可防止动脉闭塞前大量血液充盈动脉。④充气于气囊止血带压迫肢体,暂时阻断血流流向肢体。⑤压力达设定值自动停止泵气。⑥可在断电时保持压力,不因停电造成压力释放。⑦达到预定时间,自动停止充气、止血带压力下降,肢体血液循环恢复。⑧脉动式放气、有效防止心、脑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