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肢主要血管伤随着社会发展而日趋增多,系为车祸、机器挤压伤、绞伤和锐器直接损伤所致。损伤类型分为闭合和开放性,常伴有肢体其它损伤,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损伤肢体的存活、恢复,严重可危及生命。现将本科1998年1月至2005年9月四肢主要动静脉损伤的76例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所造成的肢体瘫痪分为颈髓损伤所致的四肢瘫和胸腰髓损伤所致的截瘫.脊髓损伤的处理可以分3个阶段:急救阶段、早期康复阶段、后期康复阶段.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感觉缺失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峥嵘 《现代康复》2000,4(10):1451-1453
当肢体感觉缺失成为永久性不可逆时,对感觉缺失肢体处理的关键是使患认识到能引起肢体伤害的各种原因,并保护肢体免受这些伤害因素的作用。在感觉缺失的肢体上可能出现下列问题: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功能障碍,压疮,机械力或热能所致损伤;反复应力所致组织自溶;弥漫性感染和神经性骨关节损害。上述问题可因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程度的伤害因子作用而产生,对应于不同的伤害因子应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直肠癌Miles手术体位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丹  王宇  段宝玲  孙巧惠  顾梅 《天津护理》2002,10(4):179-179,181
手术体位是显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手术部位及手术性质决定了手术体位摆放。手术体位不仅要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还须避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以及肢体神经损伤等,并保证患者舒适。直肠癌Miles手术体位比较特殊,手术方法较为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体位摆放不当容易导致各种损伤,本文就Miles手术术中由于摆放体位不当所致的损伤进行了预防性总结。  相似文献   

5.
四肢血管损伤吻合术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肢血管损伤系刀伤、割伤、车祸或从事机械操作的青壮年多见,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对损伤的血管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端端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四肢血管受损尽早建立伤肢血运及功能恢复最主要的手术方法。血管吻合成功与否,除了精湛的手术技能外,术后精心的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四肢血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对1995年2月-2005年2月收治的132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2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中,以多发伤为主76例占同期收治四肢主耍动脉损伤的57.58%。其临床特点为:多发伤,伤势严重,伤情复杂,动脉损伤范围和动脉损伤严重程度与受伤方式有关。结论救治原则应及时控制出血,尽快恢复肢体血运,保存肢体。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动脉、恢复肢体血循环,是抢救肢体的关键;同时积极治疗多发伤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丹参和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肝、肾、胰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2h组、缺血3h组、缺血3h组用丹参组和缺血3h用甘露醇组5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聚材光镜对比观察。结果 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心、肝、肾、胰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性白细胞浸润、细胞变性、组织损伤。用丹参和甘露醇的病变明显轻于未用药组。结论 丹参和甘露醇都有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所致远处器官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的发展.机械所致手部意外损伤日渐增多。由于这类损伤多是皮肤、肌肉、肌腱、神经、血管以及骨的复合损伤.所以损伤较重.若处理不当.就会使伤肢残废.甚至难以保留。本文仅就机械所致手部损伤的现场处理浅谈如下。机械所致手部损伤的现场处理,以止血、减少伤口污染和防止加重损伤为原则。一、止血。这是现场处理的第一步。止血不当.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膝部创伤并发腘动脉损伤治疗效果。方法:1995~2001年共收治膝部创伤并发腘动脉损伤患者15例,其中腘动脉断裂9例、血管受压3例、血管内膜损伤后血栓形成2例,腘动脉断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修复7例、端端吻合2例。结果:2例因肢体缺血时间过长而坏死截肢,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达100%。结论:细致认真临床检查是发现肢体血管损伤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与及时合理治疗是处理血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本组病例提高对于四肢血管损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本组报告了10年间22例血管损伤伴有肢体损伤。其中开放性损伤10例,占45.45%,工伤6例,占27.27%;枪伤2例,占9.8%,周围神经损伤,伴行静脉损伤11例,各占50%。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或髓内钉固术。对于开放性损伤彻底清创。对于闭合性损伤高度警惕。结果:本组无1例死亡,13例重建循环在6小时以内,占72.22%(13/18)。一期截肢3例,二期截肢1例。结论:四肢血管受伤机制复杂,操作严重,合并伤多。所以强调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争取在12小时以内处理血管,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是抢救肢体的关键。同时,要认真处理好合并损伤及深筋切开,保证肢体成活,提高四肢血管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肠损伤及甘露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3小时和缺血3小时用甘露醇3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小时取材光镜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肠粘膜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2.
同侧肢体的多发骨折常为严重的直接暴力或瞬间高动能损伤所致。常伴有颅脑、胸腹部、神经血管损伤。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同侧肢体多发骨折56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同侧肢体多发骨折患者56例,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8~56岁,平均年龄32.7岁。伤者  相似文献   

13.
浮膝损伤是指同一肢体股骨干和胫骨干或干骺骨折,整个膝关节漂浮,造成双骨干的不稳定和处理上的困难,是一种高能量暴力所致的损伤,常常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因治疗护理不当致膝关节功能丧失,故在治疗和护理上有较高要求。苏北人民医院2000~2007年共收治浮膝损伤患者38例,通过完善的临床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肢体血运重建后缺血/再灌注(I/R)损伤所致的坏死、死亡在显微外科手术中仍时有发生,I/R损伤不仅存在于缺血组织,尚可涉及远隔器官,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改善I/R损伤的方法很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对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人应积极抢救、正确搬运、合理治疗、周密护理、早期锻炼,不仅能预防并发症,还能促进肢体残存功能的恢复和重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与脊髓运动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3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进行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比较分级结果,并对ASIA损伤分级、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和ASIA运动评分间的关系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ASIA-A级(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存在差异。ASIA损伤分级与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及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578—0.809(P<0.01),而按肢体运动功能分级与ASIA运动评分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0—0.999(P<0.01),相关程度存在差异。结论:ASIA损伤分级不能够完全反映脊髓运动损伤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当肢体感觉缺失成为永久性不可逆时,对感觉缺失肢体处理的关键是使患者认识到能引起肢体伤害的各种原因,并保护肢体免受这些伤害因素的作用.在感觉缺失的肢体上可能出现下列问题: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功能障碍,压疮 ,机械力或热能所致损伤;反复应力所致组织自溶;弥漫性感染和神经性骨关节损害.上述问题可因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程度的伤害因子作用而产生,对应于不同的伤害因子应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痉挛是脊髓损伤所致截瘫患者中常见并发症之一。痉挛常可导致患者肢体酸胀疼痛、关节挛缩、畸形,进而影响行走及在轮椅上保持姿势的能力,并增加异位骨化和骨折的发生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康复治疗效果。目前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故目前联合应用多种方法来治疗肌痉挛在临床上较受欢迎。本文通过复习文献,就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发生机制、症状特点、评定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针对其临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焰  周哲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3):428-428
随着交通事故和其它原因所致外伤数量的逐年增多,胰腺损伤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现就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3例胰腺损伤病例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严重胸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玮  乔菲 《实用护理杂志》1998,14(8):407-408
胸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多发伤,对呼吸和循环可产生较大影响,胸部损伤可导致呼吸加快,血压下降,而颅脑损伤又可引起呼吸减慢,血压升高,两种损伤同时并存给观察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观察不仔细,护理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就我院1994年-1996年所收治的28例严重胸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体会给以予讨论,强调呼吸,循环,意识是观察的重点,并就两种外伤所致的临床特点给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