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钢矿山生产中的几个岩石力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引 言 武钢矿业公司下属的金属矿山有大冶铁矿、程潮铁矿、金山店铁矿和灵乡铁矿,其中大冶铁矿历史悠久,自“汉冶萍”算起已有110余年的开采历史,其他金属矿山的开采历史也超过40 a。大冶铁矿自西向东有铁门坎、尖林山和东采3个车间,其中铁门坎和尖林山为地下采矿车间,东采为露天车间,其他矿山基本上为地下开采。地下采矿方法主要为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从矿产地质角度分类,上述矿山属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赋存于大理岩、角页岩与闪长岩、花岗岩的接触带上。 武钢矿业公司十分重视矿山岩石力学研究工作。1963年大冶铁矿和…  相似文献   

2.
颜廷杰  朱谷昌 《矿产勘查》2011,2(6):789-794
文章以湖北大冶铁矿、山东金岭铁矿、河北迁安铁矿和新疆蒙库铁矿等矿区的典型钻孔为例,对井中磁测在发现井旁盲矿并确定其空间位置、预报井底盲矿及估算见矿深度方面的地质找矿效果以及井—地磁测异常联合反演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论述.特别是井—地磁测异常联合反演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井中磁测的定位技术和异常解释水平,为老矿山深部找矿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为大冶铁矿球团厂构架生产监控与管理系统的方法,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来自不同现场控制层的和管理层的信息得到了整合;并具体介绍了生产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滑坡体下挂帮矿开采方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鼻山采区是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拟开采的4个挂帮矿开采点之一,其地质条件复杂,北帮边坡曾经发生过滑坡。挂帮矿的开采足否会诱发古滑坡体的再次失稳,如何保证挂帮矿资源的安全回收,是采矿作业不可同避的问题。简要介绍采区边坡的地质条件和滑坡历史,预测挂帮矿开采期间边坡的稳定状况,提出利用预留矿石挡墙控制边坡变形与稳定的开采方案,采用FLAC^3D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开采顺序进行优化。开采结果表明,预留矿石挡土墙方案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开采期间没有发生灾难性滑坡,但变形量级远大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8)
本文根据宝山铁矿历年地质资料,应用Surpac软件建立矿山地质数据库和三维模型,进行储量计算。结果表明,采用Surpac软件所建模型可靠,计算结果准确。通过对宝山铁矿Surpac软件应用研究,解决铁矿三维建模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为今后在矿山应用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武钢大冶铁矿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钢大冶铁矿供水管网地下信息系统是以MapGIS为平台开发建成的,本文介绍了开发平台的选择,实现方法、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开挖顺序和布置形式对底部结构巷道群稳定性的影响,借用三维FLAC3D数值计算软件,结合大冶铁矿-180 m阶段底部出矿结构巷道群的工程实例,分析了交叉型巷道群围岩由于不同的开挖顺序而产生不同的应力状态、位移变形以及塑性屈服变化特征;对比了不同布置形式的底部结构在开挖影响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交叉型巷道的应力、变形分布与开挖扰动的顺序和布置形式相关,开挖顺序和布置形式不同,巷道围岩的应力、位移变化程度有明显的差别;交替式开挖顺序对底部结构巷道群围岩的扰动程度最小;对称布置的底部结构在施工形成过程中表现的稳定性更高;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指导了大冶铁矿底部结构设计和施工顺序,同时对类似矿山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深部位移监测在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炼 《土工基础》1998,12(2):1-4
介绍了作为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的可靠手段之一的钻孔倾斜仪,在湖北武钢大冶铁矿露天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监测结果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综合加固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机部和冶金部下达的科研任务,由厦门工程机械厂、长沙矿山研究院,武钢大冶铁矿等单位,在原露天装载机系列产品ZL 40、ZL 50的基础上,研制成ZLD 40地下装载机。  相似文献   

10.
以FLAC3D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按照动态数值模拟思路,以大冶铁矿东露天的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系统研究了无边坡和有边坡两种情况下,矿体开挖过程中巷道围岩塑性屈服区的变化和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在整个矿体的开挖过程中,矿体周围岩体的屈服区大小是随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并且其破坏类型也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改变,高陡边坡的存在使塑性屈服区的体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长沙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调研结果,从实践教学课时不足、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校外实践教学场地偏少与实践教学师生比例过低等4个方面分析了高校非地质类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课时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实践、实际工程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践开展实验与校外实践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相关课程讲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其特点和需求,应用3D全景技术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利用高分辨率全景影像重现真实的野外环境和地质现象,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探索一种野外地质实习与3D全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工程地质是水利类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和环节丰富,难点较多,实践性强.如何在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水利工程课程中的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英文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课程教学经验及改革探索.提出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技能和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开展英文教学是培养国际人才的必然趋势,考核机制应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课堂上、校内实验课和野外地质实习中有效体现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课程为例,通过多年来教学实践,探讨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干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并提出效果绩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型大学工科专业面临的现状,以兰州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对工科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工科专业应增大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比重,注重学生国际视野的开拓,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进行系统全面地探索、改革与实践,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6.
隧道工程课程内容覆盖面广、零散,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迫切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该课程特点,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涉及科学、工程问题的不同,将该课程内容划分为基本概念模块和地质、力学及支护结构模块、传统施工方法模块、非传统施工方法模块、管理与维护模块等。此外,还提出按照工程项目建设阶段来划分课程模块,进一步丰富了隧道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必锋  欧阳红玉 《山西建筑》2011,37(14):241-242
结合江西婺源古建筑测绘实习,根据不同地域性质,分析了古建筑测绘中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从培养动手能力的角度,调整和完善了古建筑测绘的内容,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工程地质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分析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特点,论述了工程地质学中工程地质思维的内容,讨论了工程地质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联系。通过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实践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思维,完成由专业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并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使他们掌握整个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与特色,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少走弯路,为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地质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特点,笔者从改革教材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举,加强实践环节创新思维训练,培养科学研究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综合考核等来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牢固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课程知识,多方面分析工程地质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思维习惯,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校际协同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两校师生的合作交流。以三峡大学为例,从协同合作的视角,联合传统的地质院校,充分利用已有野外地质实习基地的资源,探索地方高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