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分析"越X越Y"构式义,可以看出其构式义不能简单地从各个组成部分的语义中完全推知,而应该从组成部分的语义互动关系中提取。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是词汇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本文针对其特殊性,以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构式语法理论来揭示偏义复合词这一机制的产生,从中探索其内在规律,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并深入挖掘其存在的价值,从而为词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昊 《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97-100
构式语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理论体系,源于Fillmore,C.J.的框架语义学,由Fillmore,C.J.、Adele E.Goldberg和Paul Kay提出,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构式是形式——意义的对应体,是语法中独立存在的单位。构式语法的特点是非模块性、非转化性、全面性、共性——遗传等级模式。构式语法到目前为止成果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是题元结构和词汇语义及标记性构式。发展到现在,构式语法理论有其自身的价值与局限。中国学者们在现代汉语构式语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5.
语义和语用义会在构式内互动和整合。为了证实这一论点,本研究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对“给我+动词短语”构式作出探讨。此构式展示含两个组块的框架构式,其中的动词短语独立使用有祈使功能。第一组块与第二组块整合后会产生两义:1.标识位移目标的语义组合;2.标识特殊语用功能的语法化单位。前义与祈使句涉及事件的言内行为相关,后义加剧祈使句的言外之义和言后效果。此两义促成两个不同子构式。基于历时调查的认知演进构拟显示,此构式引申于双宾语构式,其引申方式是隐喻和转喻识解。  相似文献   

6.
周舒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142-143,145
受陆俭明和苏丹洁的语块-构式分析法的启发,本文设计出一种新的语法理论——基于语块的构式语法分析法。这种语法分析法借鉴了Wray等的语块理论、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以及王黎用图式对语言生成的阐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主要探讨语素构式中的-er构式。通过实例分析得出:-er构式的形式是O-V-er,构式义为"能量直接传递者"。其合理性在论述-er构式的存在、-er构式的认知基础和-er构式对特殊实例的解释三个方面得到论证。此构式的提出消除了-er用法二元论的传统说法,并可避免英语初学者对-er意义过度概括现象,对相关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领主属实句作了新的观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尝试解释了为什么英语中没有这类句式。  相似文献   

9.
借鉴Talmy关于虚构运动事件及Goldberg构式定义,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进行界定。语料分析结果显示,汉语隐喻运动事件构式呈现出认知可及性、以动写静两大特征,包含自动式和他动式两大类型,且均为复合式运动事件构式。再者,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和语法整合理论为基石,通过构建的整合-压制理论模型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形成双向互动融合关系,需要兼顾构式对动词的压制作用和动词及其论元的语义潜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体"的研究已然成为语言学界的宠儿。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然而,从构式压制、概念转喻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体中存在的不同情状体的对比分析却是少之又少。基于此,本论文从构式压制视域出发、结合概念转喻思维,深入探讨了英汉进行体两种语言构式的认知识解过程,重点阐释引起两种构式异同的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1.
袁平  吴咏花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43-146
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冯春环 《科技信息》2009,(25):185-185
本文从探讨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关系出发,先回顾了生成语法由抽象运算法则推导句法结构的不足之处;后分析了Jackendoff的三个平行模块语言观,并把它归为一种词汇主义的构式观,和Goldberg构式语法提出的句法结构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针对普通本科二年级英语中等学生,测试语境类型对修辞构式的启动效应。从启动反应上来看,解释性语境对修辞构式的启动反应最强,其次是推理性语境,再其次是中性语境;从启动速度上来看,由快到慢依次是:解释性语境、推理性语境、中性语境,其中未修辞体和修辞体均显现和未修辞体隐现、修辞体显现这两种修辞构式的启动速度较接近,而未修辞体显现、修辞体隐现的启动速度幅度变化较大。影响修辞构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为语义透明度不高和对隐现修辞体的忽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设置不同语境进行分级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对修辞构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7,(1):63-67
本文"自上而下"地透视构式的系统性,着力考察汉语构式标记的特征和定义。构式标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上构式标记的虚词性使它与其它成分整合成一个固定的单位,共享一个语调单位;形态上可以是显性或隐性的。显性时,可以是单语素或多语素的;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受其它成分;语义上对整个构式的语法意义起关键作用;语用上体现了语者的情感、视角、认识,大多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构式标记可以界定为:存在于构式中,句法上具有依赖性,对构式整体意义起核心作用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体词"眉"在国内学术界开始受到关注,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加强。基于此,选取四大古典名著为语料,从构式语法的词汇和句法层面出发,借助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和隐转喻等理论,对"眉"的两大认知功能"容貌"和"情感"展开了系统综合的分析。通过统计发现,在容貌构式中不同的人体词与"眉"搭配共现的频率不同,这个差异可以用格式塔心理学来解释;另外,无论是情感词汇还是非情感词汇进入情感构式后,都具有情感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汉英双及物构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汉英双及物构式在原形特征、给予物引申方式以及双宾动词数量的有限性上有一些共通之处,但同时也在构式意义、客体转移方向、能够能人双及物构式的动词对等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从体验哲学和概念化角度探讨了造成汉英双及物构式共性和差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英语双及物构式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很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进入双及物构式的题元角色的语义限制,同时也构建了该构式多义性的语法表征。  相似文献   

18.
构式双名互动,是在构式内部,两个名词利用构式所赋予的权利进行互相压制,并通过这种压制将互相之间的某些特征赋予给对方,使之产生非此不有的含义.文章研究了构式双名互动的可能性,并以一些汉语熟语构式为例进行了语用分析,结论认为有特别用意的构式双名互动是构式压制与词汇压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语用修辞.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语言种类丰富、形式灵活多变的特征使得隐式关系抽取成为目前关系抽取领域中富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通过引入构式语法理论和依存句法分析两种认知语言学范畴的理论技术,构建了一种面向中医古籍中隐式关系的抽取方法。首先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制定文本构式化策略、分析并定义出8种构式特征与5种构式类型,并使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分类模型完成文本分类;其次对其中4类构式使用依存句法分析技术构建句法树,通过分析句法树中的特定结构,制定医学类实体间的关系三元组抽取规则,实现隐式关系抽取;最后在经典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从构式语法理论分析可以得知,构式本身能表示一定完整的语法意义.“X有Y+那么+A(形容词)”有两种构式,分别表示比较义和比喻义.文章在把握了构式整体意义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分析构式各组成部分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