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文化设施密度、车行道路网密度、慢行道可达性、周边商业设施密度、周边常住人口密度以及周边景点密度等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窄马路、密路网、开放式街区"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一种空间载体,具有开放便捷、尺度适宜等优势。以交通、健康、活力为目标,分析不同用地功能区的开放式街区特点,创新性地从机动车与慢行交通行为特征、出行健康属性和街道活力3个方面研究开放式街区的技术特征及适用条件,对提升街区建设品质和街道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泳  严婷 《建筑技艺》2021,27(4):81-83
基于活力街道的设计理念,以南京江宁区湖滨路为例,从基地资源分析、设计目标确立与系统策略研究三个环节开展街道更新设计工作,提出组织水绿网络、丰富功能业态、打造慢行街区、优化街道界面和强化门户特征等空间设计对策,发挥基地资源优势,强调街道界面、建筑前区和节点空间的整合设计,提升街道活力,营造高品质的滨湖特色街道.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作为上海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两岸绿道贯通开放后,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大幅提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学术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首先对黄浦江滨水地区总体风貌和三个典型空间进行评析,比较贯通前后的公共空间变迁,总结滨水区更新设计策略和意义。其次,引入定量分析方法,探究改造后的滨水公共空间不同区段人口、社会学的影响差异、与城市腹地开发相关性等问题。借助微博、航拍图像、人口分布、设施分布等多源数据,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评价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研究城市腹地开发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配置设施、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腹地活力调整区域投资密度等发展策略,为滨水区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顾红  金轶峰 《园林》2011,(4):14-17
上海外滩拥有风情万种的历史建筑群和开阔大气的黄浦江面景观,漫步在外滩1.7公里的滨水景观步道绝对是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享受。但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一区域的孤立感,外滩地区强大的地面交通功能需求导致滨水区被分割为孤岛,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这些问题使得外滩滨水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风景线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城市公共活动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启动,这是继浦东开发开放后新时期的一号工程。回顾八、九十年代上海规划部门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积极参与滨水区规划开发国际学术交流,配台浦东开发拟订并不断深化完善作为上海最重要的滨水区、CBD陆家嘴中心区的规划和城市设计并顺利实施,为今天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取得了宝贵经验。为能按市领导提出的“百年大计,世纪精品”要求,在新的起点和更有利的国际交流、合作环境下,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举世无双的黄浦江两岸滨水区综台开发规划,本刊将连续刊登一组反映八、九十年代上海规划部门根据历届市府要求,参与滨水区规划开发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考察国际滨水区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活动的实录,以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国许多城市滨水区虽经精心设计,但使用人群不多,因而缺乏城市活力。驻留活动是基于对环境的偏好或影响而产生的脚步放慢、逗留及交往等行为,真实反映了周边环境的友好程度,也最直接地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活力。本文以上海黄浦江沿岸浦东滨江公园和徐汇滨江的25个滨水公共空间为对象,采用行为地图记录驻留活动数据,选取基面、岸线、功能和设施等公共空间要素,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以及行为地图和要素分布图的叠加分析等,探讨不同滨水公共空间要素对驻留活动的影响,找寻显著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滨水公共空间驻留活力提升的对策,包括提高过渡基面的空间吸引力,加强岸线与水体的互渗,增设平民化且灵活的功能,鼓励设施复合利用等。最后,从考量指标方面指出:驻留率和驻留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而驻留线密度和驻留面密度也是评判滨水公共空间吸引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出行与城市街道可达性的关联性分析基础上,从宏观城市路网与中观街道空间两个层面提出了引导低碳出行的出行动线空间模式。在宏观层面上,研究了高可达性的道路路网形式、适宜的街区尺度与道路间距,提出了"公交廊道+步行网络"的方格网城市路网模式。在中观层面上,从步行出行与自行车出行两个方面,提出了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模式与街道断面模式。  相似文献   

9.
滨水区作为国内外城市的历史起源和形象窗口,面临着可持续更新和转型发展的多重挑战与困境。在众多世界名城滨水区更新实践中,美国西雅图市籍借“转型再生”为核心的更新规划实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可持续更新发展范式。通过解析西雅图滨水区历史演化历程和现状发展困境,进而基于更新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从“定位重构、功能缝合、交通再塑、环境更新、生态修复、文化再生、实施体系、管理机制”八个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雅图滨水区可持续更新范式的构成。其次结合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现实,从“功能转型重塑空间活力、交通重构联动区域发展、保护更新完善生态功能、公私协作提升管控效能”四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南外滩滨水区北邻外滩,南接世博会浦西园区,位于上海黄浦江沿岸核心区段,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以金融为主导功能的前提下,规划以"和谐共生、复合渗透、宜居高效"为理念,重点聚焦历史文化传承、公共活动贯通、功能业态复合、生活配套完善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历史滨水区的保护更新与功能塑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2016,(3):70-85
正1奥尔堡滨水景观规划一期——连接港口与城市奥尔堡滨水区总体规划旨在将城市的中心区域和其附近的峡湾重新整合为一体。峡湾周边曾经是工业港口,交通拥挤,市民难以接触、亲近。通过与城市肌理的联系,设计师在城市和峡湾之间建立了一个新通道。曾经被忽视的地方如今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具有吸引力的位置。绵延约1km的水岸线上,最重要的就是  相似文献   

12.
13.
《世界建筑导报》2003,(4):72-75
沿科威特21公里长的海岸道路,是一个被侵蚀的、破败的地方,这里不适宜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但却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创造一个新的城市边界,科威特城发起了这个由五家国际设计公司参加的设计竞赛。SASAKI事务所的设计以其对地方化和环境因素的卓越思考赢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15.
将一期和二期建筑物之间的广场及人行步道(包括亚利桑那运河北岸的建设)整合为一个统一而大胆的主题是该项目的设计主旨。其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沙漠景观以及斯科茨代尔古城的历史风貌。在该设计中.当地仙人掌和仙人球的鲜明轮廓、色彩以及纹理均被体现在广场及各公共空间的多处细节中。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滨水景观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景观带与城市开放空间,滨水区空间环境中的实体形态,滨水区沿线绿带的景观设计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Sean Stanwick, the co-author with Jennifer Flores of a new defining book on Toronto – Design City Toronto,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 describes how West 8 and Canadian practice du Toit Allsopp Hillier (DTAH) are reviving the city's engagement with its waterfront. Could the lakeshore scheme be aspiring to a new waterside on a par with those of its North American neighbours such as New York and Chicago?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