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Nrf2/ARE)信号通路在槲皮素抑制异烟肼(INH)诱导的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L-02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INH组(10 mmol/L INH)、单独槲皮素组(50 μmol/L槲皮素)、槲皮素保护组(10 mmol/L INH+50 μmol/L槲皮素),各组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价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状态。Western blot检测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评价细胞内Nrf2/ARE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NH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降低(P < 0.01);与INH组相比较,槲皮素保护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 < 0.01),线粒体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减少(P < 0.01),GSH含量及SOD活性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INH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槲皮素保护组细胞质中HO-1蛋白及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NH组(P < 0.01)。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INH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这可能与槲皮素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活性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细颗粒物(PM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溶剂(乙醇)对照组、1,25-(OH)2D3干预组、乙醇+PM2.5染毒组、PM2.5染毒+1,25-(OH)2D3干预组。溶剂对照组细胞用0.1%乙醇处理48 h,1,25-(OH)2D3干预组用1×10-9 mol/L 1,25-(OH)2D3处理48 h,乙醇+PM2.5染毒组用0.1%乙醇溶剂处理24 h后更换为含乙醇的PM2.5(200 μg/mL)染毒液继续处理24 h,PM2.5染毒+1,25-(OH)2D3干预组用1×10-9 mol/L 1,25-(OH)2D3预处理24 h后更换为含1,25-(OH)2D3的PM2.5(200 μg/mL)染毒液继续处理24 h。染毒结束后,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loTM试剂盒分别测定MDA浓度和GSH/GSSG比值,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维生素D受体(VDR)、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M2.5染毒处理后,HBE细胞的存活率降至80.8%,1,25-(OH)2D3预处理24 h后再进行PM2.5染毒的细胞存活率降低至75.8%。与对照相比,PM2.5染毒后,HBE细胞MDA浓度显著增加(P < 0.05),而GSH/GSSG的比值却明显降低(P < 0.01)。1,25-(OH)2D3处理48 h后可显著改善PM2.5染毒细胞的抗氧化水平(P < 0.05),主要表现为MDA浓度的降低和GSH/GSSG比值的增加。蛋白分析结果发现,PM2.5可诱导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的增加。1,25-(OH)2D3干预48 h后可上调HBE细胞内VDR水平,并可增加PM2.5染毒组细胞内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PM2.5可诱导HBE细胞氧化损伤,主要表现为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GSH/GSSG比值下降和抗氧化蛋白Nrf-2与HO-1表达水平的增加。在PM2.5所致细胞氧化应激效应中,1,25-(OH)2D3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VDR及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而1,25-(OH)2D3所致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PM2.5所诱导损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细颗粒物(PM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溶剂(乙醇)对照组、1,25-(OH)2D3干预组、乙醇+PM2.5染毒组、PM2.5染毒+1,25-(OH)2D3干预组。溶剂对照组细胞用0.1%乙醇处理48 h,1,25-(OH)2D3干预组用1×10-9 mol/L 1,25-(OH)2D3处理48 h,乙醇+PM2.5染毒组用0.1%乙醇溶剂处理24 h后更换为含乙醇的PM2.5(200 μg/mL)染毒液继续处理24 h,PM2.5染毒+1,25-(OH)2D3干预组用1×10-9 mol/L 1,25-(OH)2D3预处理24 h后更换为含1,25-(OH)2D3的PM2.5(200 μg/mL)染毒液继续处理24 h。染毒结束后,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loTM试剂盒分别测定MDA浓度和GSH/GSSG比值,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维生素D受体(VDR)、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M2.5染毒处理后,HBE细胞的存活率降至80.8%,1,25-(OH)2D3预处理24 h后再进行PM2.5染毒的细胞存活率降低至75.8%。与对照相比,PM2.5染毒后,HBE细胞MDA浓度显著增加(P < 0.05),而GSH/GSSG的比值却明显降低(P < 0.01)。1,25-(OH)2D3处理48 h后可显著改善PM2.5染毒细胞的抗氧化水平(P < 0.05),主要表现为MDA浓度的降低和GSH/GSSG比值的增加。蛋白分析结果发现,PM2.5可诱导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的增加。1,25-(OH)2D3干预48 h后可上调HBE细胞内VDR水平,并可增加PM2.5染毒组细胞内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PM2.5可诱导HBE细胞氧化损伤,主要表现为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GSH/GSSG比值下降和抗氧化蛋白Nrf-2与HO-1表达水平的增加。在PM2.5所致细胞氧化应激效应中,1,25-(OH)2D3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VDR及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而1,25-(OH)2D3所致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PM2.5所诱导损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氯气暴露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的干预作用,探讨其改善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氯气暴露组、红景天苷干预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阴性对照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以空气为对照,氯气暴露组和红景天苷干预组给予1 200 mg/m3氯气动态染毒,染毒时间为5 min;红景天苷干预组和单纯红景天苷组在氯气染毒前30 min和染毒后15 min分两次给予300 mg/kg红景天苷灌胃,阴性对照组和氯气暴露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后观察大鼠肺损伤的程度;二辛可宁酸(BCA)蛋白定量法测定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中蛋白含量并计算肺血管通透指数;肺组织冰冻切片采用二氢乙啶(DHE)探针检测肺组织活性氧(ROS)的含量;试剂盒检测BALF中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OD2的表达。结果:氯气暴露后3 h观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氯气暴露组肺组织可见大鼠支气管柱状上皮损伤、肺泡结构破坏以及肺间隔轻度炎细胞浸润,BALF中SOD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气暴露组比较,红景天苷可升高BALF中GSH含量,降低因氯气暴露引起的肺组织ROS水平和BALF中MDA和GSSG含量(P<0.05),下调肺组织中SOD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能通过降低肺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氯气暴露引起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催化性抗氧化剂AEOL-10150对氮芥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对象为C57BL/6小鼠,采用腹腔单次注射盐酸氮芥(2 mg/kg)构建急性肝损伤模型,染毒后0.5和6 h分别给予AEOL-10150(5 mg/kg)进行治疗干预,染毒3 d后处死小鼠,收集眼球血液和肝组织,观察肝组织大体改变和HE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氧化还原调控分子Nrf-2的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结果: 2 mg/kg的氮芥单次腹腔注射3 d后可以成功诱导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与氮芥染毒组小鼠相比,AEOL-10150治疗组动物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ALT和AST活性降低,同时肝组织ROS水平和MDA含量显著减少,伴有GSH含量增加和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此外,AEOL-10150治疗组小鼠的肝组织MPO活性及血清TNF-α、IL-1β浓度较氮芥染毒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AEOL-10150能够有效减轻氮芥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抗氧化作用及抗炎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铁超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HepG2细胞模型中铁代谢指标Hepcidin和Fpn-1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浓度均为0.062 5、0.125、0.25、0.5、1.0、2.0 mmol/L的油酸(OA)和硫酸亚铁铵[Fe(NH42·(SO42·6H2O,下称Fe]对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OA和Fe联合给药浓度。采用0.5 mmol/L OA联合不同浓度(0、0.125、0.25、0.5 mmol/L)的Fe诱导HepG2细胞建立NAFLD 细胞模型,并设阴性对照组(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和0.5 mmol/L Fe单独处理组为对照,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铁蛋白(Fn)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中铁调素(Hepcidin)、膜铁转运蛋白(Fp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5 mmol/L的OA,0.125、0.25、0.5 mmol/L的Fe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 > 0.05)。与对照组和0.5 mmol/L OA组相比,0.5 mmol/L OA与各浓度Fe联合作用时,随着铁浓度增大,细胞内的TG和铁蛋白(Fn)含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和0.5 mmol/L OA组相比,0.5 mmol/L OA联合不同浓度Fe处理后Hepci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 < 0.05);0.5 mmol/L OA联合不同浓度Fe处理后Fpn-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 < 0.05);与对照组相比,0.5 mmol/L Fe组、0.5 mmol/L OA联合0.25、0.5 mmol/L Fe组Fpn-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0.5 mmol/L OA联合不同浓度Fe处理时可引起细胞发生脂质沉积,使体内正常铁代谢发生紊乱,Hepci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Fpn-1 mRNA表达上调而蛋白表达下降,进一步加重NAFLD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活性氧(ROS)介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在异烟肼(INH)诱导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INH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将L-02细胞随机分为5组:异烟肼组(10 mmol/L INH)、槲皮素处理组(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GSH)预处理组(20 mg/mL GSH、10 mmol/L INH和50 μmol/L槲皮素)、谷胱甘肽组(20 mg/mL GSH)、对照组(等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作用24 h后,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细胞线粒体,荧光探针DCFH-DA和Rho-123检测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及膜电位;TBA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DPNH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羰基含量;ELISA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NH处理细胞后细胞线粒体ROS水平升高(P < 0.01),膜电位降低(P < 0.01)。与异烟肼组相比,槲皮素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降低(P < 0.01),膜电位升高(P < 0.05);谷胱甘肽预处理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经INH处理后MDA、蛋白质羰基及8-OhdG的含量增加(P < 0.01)。与异烟肼组比较,应用槲皮素后可使MDA、蛋白羰基、8-OHdG的含量减少(P < 0.01);谷胱甘肽预处理组MDA、蛋白羰基、8-OHdG含量低于槲皮素处理组(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INH可诱导L-0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且ROS参与了此过程;槲皮素对INH诱导的线粒体氧化损伤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R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硒对慢性镉暴露致大鼠肾脏损伤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镉暴露组、硒对照组、硒干预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去离子水、氯化镉(3 mg/kg)、亚硒酸钠(0.01 mg/kg)、氯化镉(3 mg/kg)和亚硒酸钠(0.01 mg/kg)联合灌胃,每周灌胃6 d,共计12周。造模成功后,收集血液、尿液和肾脏组织,测定血清和尿液中尿素氮(UN)、肌酐(CREA)及尿蛋白含量等肾脏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结构改变,测定肾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和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SETD6、DJ-1和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生化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镉暴露能导致明显的大鼠肾脏损伤,引起肾小球肿胀,肾小管广泛性病变,肾间质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肾组织ROS和MDA水平升高(P < 0.05),总SOD活力下降(P < 0.05),表明镉暴露诱导肾脏组织发生氧化应激损伤。而硒干预后减轻了镉暴露导致的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表明硒对镉暴露导致的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与对照组相比,SETD6、DJ-1和Nrf2在镉暴露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表达下调(P < 0.05);而硒干预后,与镉暴露组比较,SETD6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 0.05),DJ-1和Nrf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 0.05),肾脏损伤减轻,表明硒可能通过抑制SETD6表达、增强DJ-1和Nrf2表达来发挥保护作用。结论:硒能有效拮抗慢性镉暴露导致的大鼠肾脏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硒通过抑制SETD6,促进DJ-1表达,上调抗氧化转录因子Nrf2,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镉暴露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与白藜芦醇联用对肺癌细胞抗氧化和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肺癌细胞存活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肺癌A549细胞,分别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亚硒酸钠组、白藜芦醇组、亚硒酸钠和白藜芦醇联用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和ROS水平,用酶标仪检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P-Rb)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独处理组相比,亚硒酸钠与白藜芦醇联用可降低肺癌A549细胞的存活率,促进其凋亡,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与单独处理组相比,联用组能显著降低GSH表达水平(P < 0.05)和显著增加MDA (P < 0.05)和ROS表达水平(P < 0.05),联用组可以显著降低周期蛋白(P-Rb蛋白)的表达水平(P < 0.05)。结论:亚硒酸钠和白藜芦醇的联用对肺癌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氧化损伤及降低P-R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铁超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高铁组(含1% FeSO4的基础饲料)、高脂组(高脂饲料)、高脂低铁组(含0.5% FeSO4的高脂饲料)、高脂高铁组(含1% FeSO4的高脂饲料)。干预20周后,称取大鼠体质量;肝脏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堆积情况;测定肝脏内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肉碱酰基转位酶Ⅰ(CP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膳食20周使大鼠体质量、肝脏TG含量均明显增加(P均 < 0.05),并促进TG在肝脏的沉积;且FA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增加,CP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 < 0.05)。与高脂组比较,高脂高铁组大鼠肝脏TG含量明显增加(P < 0.05);FAS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CP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降低(P均 < 0.05)。结论:铁超载能够促进NAFLD大鼠肝脏脂质堆积,加重脂代谢紊乱,促进NAFLD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75、150、300 mg/kg)。枸杞多糖组动物连续灌胃受试物16 d,第10天开始,给予枸杞多糖组和模型组50%酒精连续灌胃7 d,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最后一次灌胃16 h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肾脏。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浓度,用生化试剂盒测定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浓度,用ELISA方法测定肾脏中肿瘤杀伤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肾脏指数均升高,血清GLU、BUN、CREA浓度升高,肾脏SOD活性、GSH浓度下降,而MDA上升,肾脏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升高(P均<0.01),表明模型组小鼠在大量酒精刺激后,机体健康受到影响,肾脏受到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枸杞多糖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各剂量组肾脏指数均降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GLU浓度(7.63、7.82 mmol/L)降低,高剂量组BUN浓度和CREA浓度降低,而SOD活力升高,各剂量组GSH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各剂量组TNF-α浓度降低(P<0.05),高剂量组IL-β浓度与模型组相比降低(P均<0.05)。结论:枸杞多糖对于乙醇诱导的小鼠酒精性肾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miR-320a和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CYLD)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46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胃粘膜组织,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20a和CYLD mRNA表达水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YLD蛋白表达, 分析miR-320a和CYLD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320a和CYL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37±0.09)、(0.91±0.23), 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6±0.15), (1.56±0.42), miR-320a和CYL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非肿瘤组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078, 29.113, P<0.001);CYLD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3.48%与癌旁非肿瘤组织73.91%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624, P=0.003);miR-320a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25.859, 13.742, P<0.05);YLD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37.725, 59.323, P<0.05)。miR-320a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0.36±0.56)(95% CI:19.252~21.462)与miR-320a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8.29个月95% CI:27.158~29.412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967, P<0.001);CYLD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7.70个月95% CI:16.599~18.796个月)与CYLD阳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6.74个月95% CI:25.474~27.997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87, P<0.001);miR-320a和CYLD共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29.01个月95% CI:26.831~28.946个月)与非共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17.13个月95% CI:17.214~19.568个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80, P<0.001)。肿瘤组织miR-320a与CYLD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07, P<0.001);miR-320a低表达、CYLD阴性表达、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9、2.180、1.561、1.719、1.608, 95% CI:1.141~3.295, 1.252~3.796, 1.014~2.403, 1.115~2.650, 1.097~2.357, P<0.05)。结论 miR-320a和CYLD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降低, 与疾病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 是潜在的胃癌诊断及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素转换酶1(ECE-1)基因去甲基化在腹主动脉缩窄术(AAC)左室肥厚大鼠中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假手术组分离腹主动脉但不结扎。6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舒张末后壁厚度(LVPWT)、射血分数(EF)、短轴收缩率(FS),称重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I),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面积(AMC),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心肌ECE-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房利钠肽(ANP)、ECE-1 mRNA表达变化,ELISA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I3K、PI3K、p-PKB、PK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LVPWT、LVED、EF、FS、HWI、AMC、ANP和ECE-1 mRNA、ECE-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以及p-PI3K、p-PK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PWT、HWI、AMC增大,心肌组织ECE-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升高,ECE-1和ANP mRNA表达上调,血浆ET-1水平上升(P < 0.01),LVED、EF、FS减小,心肌组织p-PI3K、p-PKB蛋白表达下调(P < 0.01或P < 0.05)。结论:ECE-1基因去甲基化可能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的形成过程,该过程可能与PI3K/PKB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刚断乳21 d的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3个2,4-D染毒组(18.125、36.250、72.500 mg/kg)和1个溶剂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溶剂),每天经口灌胃1次,连续染毒28 d。试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和体质量变化。染毒结束后,取肝脏计算湿质量及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测;肝脏样品经处理后采用二硫二硝基苯甲酸(DTNB)直接法检测谷胱甘肽(GSH)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肝组织细胞色素C浓度、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下降(P < 0.05),肝脏湿质量降低(P < 0.05);病理结果显示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部分肝组织出现胆管增生,并伴有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72.500 mg/kg 2,4-D染毒组肝匀浆中GSH活性降低(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T-SOD活性降低(P < 0.05),肝匀浆MDA浓度升高(P < 0.05);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的细胞色素C含量升高(P < 0.05),36.250和72.500 mg/kg 2,4-D染毒组Caspase-3、Caspase-9相对活性较对照组均增加(P < 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2,4-D可引起幼龄SD大鼠肝毒性的发生,其发生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等来引发肝细胞凋亡,进而引起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浸膏粉(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TAEP 125、250、500 mg/kg组,地塞米松(2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剂量组按相应剂量每天灌胃1次给予受试物,连续30 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根据预实验结果,在第30天按14 mg/kg行气管滴注PM2.5(采样于乌鲁木齐市)悬液,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造模3 h后,经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大鼠右肺上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下叶称取质量后计算肺湿/干质量比(W/D),取大鼠左肺行肺泡灌洗,并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其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升高(P均 < 0.01),血清中LDH、MDA、NO含量升高(P均 < 0.01),肺组织W/D升高(P均 < 0.01),SOD和GSH含量降低(P均 < 0.01);与模型组比较,TAEP各剂量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和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降低(P均 < 0.05或0.01),血清中LDH、MDA、NO含量降低(P均 < 0.05或0.01),肺组织W/D降低(P均 < 0.05或0.01),SOD和GSH含量升高(P均 < 0.05或0.01);TAEP 500 mg/kg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地塞米松组接近(P均 > 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随TAEP剂量增加大鼠肺泡形态结构破坏降低,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AEP 500 mg/kg组大鼠肺脏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肺泡及各级支气管均结构完整,与地塞米松组相近。结论:TAEP对PM2.5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95与胃癌细胞洛铂敏感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组织中miR-95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洛铂对胃癌组织细胞的体外抑制率。采用miR-95抑制物(anti-miR-95)和miR-95模拟物(miR-95 mimics)分别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洛铂敏感性的变化;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GST-π、LRP、Survivin、xIAP、Bad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qPCR检测结果显示,30例胃癌组织miR-95的相对表达水平(0.106±0.0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046±0.025)(P < 0.05)。以miR-95表达均值为界将胃癌组织分为miR-95高表达组17例,低表达组13例。洛铂对miR-95表达水平高的胃癌细胞的抑制率低于miR-95低水平者(P < 0.05)。anti-miR-95转染后,SGC7901细胞对洛铂的敏感性明显增高(P < 0.01),耐药相关基因MDR1、Survivin、xIA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而Ba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5)。miR-95 mimics转染后,洛铂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加(P < 0.01),耐药相关基因MDR1、Survivin、xIA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而Bad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miR-95通过调节一些耐药基因的表达影响胃癌组织和细胞对洛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