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杰  武鹏  于乐祥  吴培  吴进龙 《农药》2022,(9):648-651
[目的]建立了氯虫苯甲酰胺中3-甲基吡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甲基磺酸的离子色谱法。[方法]以乙腈和磷酸缓冲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C18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62 nm),对3-甲基吡啶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以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使用阴离子分析柱,对甲基磺酸离子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3-甲基吡啶和甲基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标准偏差为0.000 84和0.000 45,变异系数为2.8%和2.2%,平均回收率为110.19%和94.36%,方法定量限为20.96、34.81 mg/kg。[结论]建立的2种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准确、分离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氯虫苯甲酰胺中相关杂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发出一种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方法。[方法]以廉价的2,3,6-三氯吡啶为原料,经肼解、加氢还原、环合、“一锅法”溴代-水解得到3-溴-1-(3-氯-2-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5-甲酸,然后分别与SOCl2和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反应得到氯虫苯甲酰胺。[结果]该方法合成的产物含量为95.5%,收率为51.09%(以原料2,3,6-三氯吡啶计)。[结论]所开发的方法既避免了反应条件苛刻和环境不友好等缺点,又降低了合成成本。  相似文献   

3.
以2,3-二氯吡啶为原料,经肼解、环合、溴代、氧化、水解,最后与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经酰胺化反应可得到氯虫苯甲酰胺,产品质量分数大于96%,总收率为42.57%(以2,3-二氯吡啶计)。  相似文献   

4.
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顺丁烯二酸酐、2,3-二氯吡啶为起始原料经8步反应合成中间体3-溴-1-(3-氯吡啶-2-吡啶基)-1H-吡唑-5-甲酸(9);以2-氨基-3-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1步反应合成中间体5-氯-2-氨基-3-甲基苯甲酸(10).中间体9与10反应生成氯虫苯甲酰胺.目标化合物经1H NMR确证.反应总收率36.3%(以2,3-二氯吡啶计),产品含量(HPLC)不小于95%.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测定精米和糙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加入水润湿,乙腈高速匀浆,提取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振荡离心后,取上清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分析氯虫苯甲酰胺.以精米和糙米为基质进行4档添加水平和6次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01~0.2 mg/kg,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3%~93.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7.5%,氯虫苯甲酰胺的方法检出限(LOD)为0.0003 mg/kg,定量限(LOQ)为0.001 mg/kg.  相似文献   

6.
果蔗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果蔗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气相色谱检测分析方法。样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用乙腈提取后将其转化为IN-EQW78,再经萃取,弗罗里硅土柱进一步净化后进行GC-μECD检测。结果表明: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 9)。在添加浓度为0.02~2.0 mg/kg时,蔗茎中氯虫苯甲酰胺回收率为84.05%~104.73%,相对标准偏差为3.67%~7.75%;蔗叶中回收率为77.99%~99.22%,相对标准偏差为1.50%~8.63%。该方法灵敏,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杂质干扰少,成本低,符合农药残留测定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花椰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多杀霉素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流动相为乙腈和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A和多杀霉素D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50、0.039、0.011 mg/kg。在0.05~0.5 mg/mL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多杀霉素A和多杀霉素D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3种药剂在花椰菜中的回收率为96%~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8.4%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及正确度高,可满足花椰菜中氯虫苯甲酰胺和多杀霉素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啶虫脒的合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氯化生成中间体2-氯-5-氯甲基吡啶(1);(1)与一甲胺反应得到N-(6-氯-3-吡啶甲基)甲胺(2);(2)再与N-氰基乙亚氨酸乙酯反应合成产物啶虫脒。反应总收率为54.22%,含量为96.8%。围绕啶虫脒的结构特点和杀虫活性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啶虫脒及其关键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方向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对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限量要求,选择10种代表性植物源食品作为基质,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植物源食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50.0μg/L,相关系数r2大于0.999;10种样品基质在0.01、0.02、0.05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方法的平均回收率稳定在65.2%~10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9.9%,定量限为0.01 mg/kg,本文方法灵敏、有效,适用于植物源食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测定。  相似文献   

10.
王思威  孙海滨  刘艳萍 《农药》2013,(12):899-902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上的残留行为,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样品采用甲醇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结果]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添加质量浓度为0.005~0.1 mg/L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71%~85.47%;相对标准偏差为0.87%~3.96%。方法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05 mg/L。氯虫苯甲酰胺在施用5~6 d后植株中的含量达到最大值(0.018~0.025 mg/kg);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5.53~8.58 d;在水稻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结论]建议氯虫苯甲酰胺0.4%颗粒剂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防治适期前5~6 d施药,按推荐剂量42 g a.i./hm2,施用2次,最后1次施药距离收获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1.
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进行定量分析.使用Waters SunFireTM 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65 nm波长下对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标准偏差为0.18;变异系数为0.92%;平均回收率为99.43%.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中甲磺酸的质量分数.试样用二氯甲烷溶解,纯水萃取,以5 mmol/L氢氧化钾溶液为淋洗液,选用IonPac AS11-HC阴离子色谱柱和电导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 显示,甲磺酸的色谱峰无其他峰干扰,方法在1.1047~8.8374 μg/mL浓度范围内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001 mg/kg,变异系数为0.82%,平均回收率为100.5%,定量限为0.005%.该方法可准确快速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中的甲磺酸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背景]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均为甜菜夜蛾的防治农药,将二者混配成功会对生产有积极效应。[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混配对甜菜夜蛾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及两种药剂混配的联合增效作用。[结果]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对甜菜夜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2.23 mg/L和201.65 mg/L。两者混配除7︰3和9︰1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相加作用外,其余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二者有效成分为1︰9时,增效作用最强,共毒系数最高,为1843.24。  相似文献   

14.
陶玉成  周华栋 《现代农药》2010,9(3):23-24,27
介绍了一种合成杀虫剂烯啶虫胺的方法。以2-氯-5-氯甲基吡啶和偏二氯乙烯为起始原料,先制成中间体N-(6-氯-3-吡啶基甲基)-N-乙胺和1,1-二氯-2-硝基乙烯,再通过二者的缩合反应制成产品烯啶虫胺。反应总收率可达72%(以2-氯-5-氯甲基吡啶计),纯度为97%。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果蔬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样品经固相萃取净化,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选择反应监测(SRM)定量法检测氯虫苯甲酰胺。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氯虫苯甲酰胺在10.0~320.0μ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5 3,回收率为70.60%~116.4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2%(n=5)。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紫外254 nm分别检测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外标法定量。[结果]对土壤中的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77.18%-107.27%,相对标准偏差为1.50%-8.83%。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为0.01 mg/kg。[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绍军  张红  郑建宏 《化学世界》2012,53(10):612-614,628
以3-甲基-2-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RaneyNi加氢还原制得3-甲基-2-氨基苯甲酸,接着与N-氯代丁二酰亚胺(NCS)反应制得3-甲基-2-氨基-5-氯苯甲酸,然后3-甲基-2-氨基-5-氯苯甲酸与氯化亚砜在75~80℃下回流3h后,接着缓慢滴加甲胺水溶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12h,得到2-氨基-5-氯-N,3-二甲基甲酰胺。然后再与3-溴-1-(3-氯吡啶-2-吡啶基)-1 H-吡唑-5-甲酸在-5~0℃下滴加甲基磺酰氯反应得到产品氯虫苯甲酰胺,四步总收率37.0%,产品HPLC纯度是96.05%。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同时测定蔬菜(黄瓜、青菜、豇豆、卷心菜、番茄)、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氧虫酰肼农药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蔬菜以乙腈高速匀浆提取,过NH2小柱净化,再用甲醇定容。而土壤样品较干净,经乙腈振荡提取1h,浓缩后定容过膜即可。采用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利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nm)对待测组分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实验证明,添加浓度在0.05mg/kg、0.4mg/kg和1mg/kg时,蔬菜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氧虫酰肼平均添加回收率在87.6%~114.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氧虫酰肼在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最小检出量为1ng。  相似文献   

19.
30%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1、0.035,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0.3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8.5%.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16,(3)
[目的]为评价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中的残留安全,研究施药后该农药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分布情况以及在玉米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趋势。[方法]采用Qu ECh ERS前处理,结合液质联用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籽粒、玉米秸秆、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玉米籽粒和玉米植株中氯虫苯甲酰胺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土壤中最小检出质量分数为0.005 mg/kg。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氯虫苯甲酰胺,回收率范围为77%~100%,变异系数范围为0.7%~7.3%。测定北京和吉林试验点玉米植株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半衰期分别为11.6、17.3 d。[结论]按照试验用药剂量,玉米籽粒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符合国家限量标准,可认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