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对道路的自信现状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重大影响。高校是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在分析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表现及其原因前提下,在深刻认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时代意义基础上,从教育者、教育环境以及受教育者3个角度出发探索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3.
政治化是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最深层次的反映,同一种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表现,所蕴涵的政治化也就有不同的内容,社会主义政治化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而赋予了与众不同的涵义,使社会主义政治化在中国更富有生命力。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化的特点,使我们懂得发展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发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的历史,体现在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的历史进程为切入点,探讨了其逻辑演变的过程,即:向大自然开战和环境保护—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为、理论起点是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基础之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和定力.文化自信必然表现为一整套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西方话语体系的核心在于为世界发展开具的与资本本性相调适的一整套方案,中国话语体系也将开列基于中华文明和谐共赢思维方式的中国方案,方案更有全局眼光,方式更为柔性,尊重不同国情,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经验,体现中国价值,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通往来,为未来的人类多元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些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和特殊性以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三个论题,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能否准确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述和理解其思想真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新的时代为社会主义如何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制。对于这理论和实践只有达到哲学层面的自觉,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是这一理论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的概括,它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有着一系列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由诸多特有范畴构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藏区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内容、途径和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藏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出的层次性认识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层次,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制度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具体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层次;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要坚持目标层次、制度层次和体制层次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为根据,经历了一个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发展的变化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认识未来和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逐步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勇于实践,又勇于理论创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晚年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为主,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关于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系统地阐述和展开。列宁和毛泽东虽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亦未能完满地回答和解决。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际,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答,从而使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具有当代的形式,创造了辉煌的伟业,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放射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选择、时代选择、人民选择,是对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全面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