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夜间腿痉挛的临床特征和多导睡眠图(PSG)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夜间腿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PSG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0~79岁.临床均表现为夜间发作性下肢痛性肌肉收缩痉挛,持续3~10 min.PSG结果示4例患者发作期均可见下肢肌电活动呈非周期性阵发的高频率、高波幅电位.结论 夜间腿痉挛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症状;PSG显示下肢非周期性阵发的肌电活动增高有助于诊断本病;本病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
主要表现为头痛的脑梗塞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一般资料 :男性 10例 ,女性 7例 ,年龄在 31岁至 70岁之间。病前有感冒病史 1例 ,年龄 31岁 ,有疫水接触史 1例 ,年龄 37岁。其余年龄均为 5 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 13例 ;糖尿病史 10例 ;高血脂 13例。所有病员均以突起头痛为首发症状 ,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轻微或不存在。2 .头痛部位 头痛部位多种多样 ,位于整个头部 3例 ;双侧太阳穴 2例 ;偏侧头痛 5例 ;单侧太阳穴 4例 ;额部疼痛2例 ;枕部疼痛 1例。3.头痛性质 胀痛 6例 ,搏动性头痛 7例 ;钻顶痛 1例 ,撕裂样痛 1例 ,放射性疼痛 1例。其中 6例伴有呕吐。4.疼痛持续时间  2例头痛持续 1天…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附1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PIH)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1987年10月至1994年10月间收治的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6~45岁,平均35岁。病程7~24天,平均14天。病前患感冒3例,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各1例,诱因不明5例。二、临床表现:11例均有头痛,且与体位改变有关,直立位时头痛加剧,平卧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头痛在前额部7例,后枕部4例。博动性疼痛4例,炸裂样疼痛3例,钝痛4例。伴恶心8例,呕吐4例,乏力8例,短暂性视力模糊2例,视野缺损及畏光1例。…  相似文献   

4.
紧张型头痛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紧张型头痛 (TTH)是最常见的一种头痛类型 ,一般认为其患病率高于偏头痛 ,约占门诊头痛病人的半数。 TTH是 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 (IHS)在“头痛疾病 ,颅神经痛和面部疼痛分类和诊断标准”中制定的诊断名称 ,现已在国际上广泛采用。 TTH包括了 196 2年由 AdHoc委员会对头痛分类中的肌收缩性头痛和精神性头痛 [1 ] 的内容。对既往曾使用的“紧张性头痛”则认为描述性强 ,作为疾病的定义 ,不适合临床应用 ,故 IHS提出“紧张型头痛”作为疾病名称。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特征 [2 ,3]是头部呈钝痛 ,无搏动性 ,头痛位于顶、颞、额及枕部 ,有时上…  相似文献   

5.
1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我院自1985年以来确诊11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61岁,工人3例,农民8例;起病至入院时间:5小时至3年,8例于起病1周内住院。入院前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1例,偏头痛1例,入院时初诊为结核脑2例,病毒性脑炎4例,3例初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本组11例均有头痛,呈持续性剧痛或钝痛,伴阵发性加剧,用一般止痛剂效果不佳。均有呕吐,每日呕吐3~20余次,10例病人呈喷射状呕吐,本组仅有4例有低热,2例入院前有胡言乱语,死亡3例,死亡前1~3天出现昏迷。复视1例。1例…  相似文献   

6.
间质内化疗及放疗治疗囊性胶质瘤(附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17例囊性胶质瘤病人行间质内化、放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12~69岁,平均(45±0.5)岁。病史15 d~1年,平均5个月。首发症状为头痛12例,恶心、呕吐9例,偏瘫或轻偏瘫11例,偏身感觉异常4例,大小便功能障碍2例,  相似文献   

7.
紧张性头痛或肌收缩性疼痛是一种头部的紧缩、受压或钝痛感,约占头痛患者的40%,多与日常生活应激有关.我院2010-03-2012-10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126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性偏头痛3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35例病人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5岁.疼痛部位:额部4例,颞部12例,枕部24例,其中5例中同侧颞、枕部3例,双侧枕部2例.35例病人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头MRI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发作时均行局部封闭试验确定疼痛部位.颞部疼痛病人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额部或枕部疼痛者无明显搏动性,但眶上切迹或枕大神经出腱膜处均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9.
钙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预防顽固性偏头痛发作100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偏头痛能引起多方面的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其与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密切相关。本文采用钙超载钙拮抗剂西比灵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100例,效果满意,今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偏头痛诊断明确,临床症状典型,以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可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病程1年以上,每月发作1~2次以上。男29例,女71例,年龄11~91岁,20~40岁69例,占69%,典型偏头痛26例,普通型偏头痛74例,部分患者接受过止  相似文献   

10.
典型偏头痛不难诊断,但不典型病例与肌紧张性头痛难以鉴别。本文对普通型偏头痛和常见的肌紧张性头痛病人的血小板活性和血液流变学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和方法 普通型偏头痛组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17—50岁,平均34.4岁。病程2~20年,平均6年。其发作频率平均每月1~2次。肌紧张性头痛组40例,共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18~51岁,平均32.2岁;病程1~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75%有胸腺异常,尤其有胸腺瘤者(TM)可占15~30%.胸腺切除是治疗本病方法之一,但由于常合并用药、疾病自身缓解及其波动性、术前病期、手术年龄、疾病类型和胸腺的病理等差异,因此对疗效估价不一.为此作者对71~86年间住院手术之247例患者进行分析,其手术时年龄为11~69岁,84例为TM组男41,女43,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悉尼第18届世界神经病学年会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悉尼18届世界神经病学年会发表了会议交流文摘200余篇,贴报(poster)1682篇(J.Neurol,Sciene,2005,238,suppl1)。本刊将连续选择部分内容摘要进行报道。头痛Pazhani等(Inolia)报道300例头痛。女∶男=2∶1;年龄8~55岁。60%为偏头痛。30%为紧张性头痛。10%为其他原因头痛(药瘾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颞动脉炎、颅外结构性头痛、不明原因头痛)。偏头痛中无先兆者占80%;有先兆者占8%;慢性偏头痛占10%;不典型者占2%。95%回答信访结果者中有93%诉说生活质量受影响。KHSng等(Malaysia)报告10例有眼睑下垂的枕额收缩性头痛。年龄范围26~86…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痛是由于颈段颈动脉发生血管性改变,引起同侧面颈部疼痛的一种血管性综合征.本病并不罕见,因疼痛发生在面颈部,临床常易误为慢性鼻窦炎,三叉神经痛等一类疾患.根据疼痛的部位、形式和同侧颈动脉肿胀、压痛可作出诊断.作者基于本病目前尚未为临床医师广泛认识、特报告11例并复习文献,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和治疗作一简要探讨.本组11例中女性7例.年龄为16-55岁间.全部均有慢性、复发性面或/及颈部的疼痛,绝大多数他于面部,仅2例只有颈痛.检查发现,包括主诉  相似文献   

14.
1960年Lovshin报告过100例颈动脉痛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颈部跳痛、常伴有颈动脉压痛、局部软组织肿胀、有时还伴有血管性头痛。本文报告8例颈动脉痛综合征及其治疗经验。所有患者经血沉和抗核抗体测定证实全无血管炎证据。2例脑血管造影亦属正常。患者年龄在37—77岁。全为女性。疼痛性质:7例系在深沉、钝痛的背景上,出现发作性跳痛或  相似文献   

15.
低颅压性头痛较少见,容易误诊。我们诊治42例,其中男11例,女31例。年龄6~59岁,平均23岁。病前有脑震荡18例,受凉感冒14例,劳累、精神过度紧张5例,原因不明5例.病程7~41天,平均28天.头痛均与体位变换有关,即坐、立位时突然头痛,卧位后迅速减轻或消失。头痛部位在前额26例,前额及后枕13例,全头痛3例。头痛性质力搏动性痛31例,爆烈样痛5例,胀痛6  相似文献   

16.
一、类似结核性脑膜炎表现者3例,其特点为缓慢起病,头痛轻微,呕吐,有微热、颈强与克氏征阳性。二、类似高血压病表现者3例,其特征为年龄高,分别为46、61、70岁,血压长时间高,经常伴头痛、头昏,其头痛程度与血压的升高不相称。三、类似脑动脉硬化表现者2例,发病年龄更高,分别为72、73岁。缓慢起病,头钝痛,头昏,不伴呕吐。四、昏迷表现者2例,其中之一患者,男,32岁。74年4月24日晚10时许入睡,睡前一切正常,无任何前驱症状。晚11时发现呼吸有鼾声、深大、频  相似文献   

17.
我院脑电图室从 1996 10~ 2 0 0 0 12共检测 2 40例发作性头痛的患儿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检测对象 发作性头痛 2 40例患儿 ,男 13 7例 ,女 10 3例 ,年龄 5~ 14岁。其中 5~ 10岁 14 9例 ,11~ 14岁 91例。头痛均为发作性出现 ,持续时间数分至数日不等 ,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昏、腹痛、嗜睡、视物变形、闪光、出汗、面色潮红等。其中 14 6例行CT检查 ,除 1例报告右侧顶、后颞区胶质瘤外 ,其余均未见异常。 69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 ,5 47例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异常率为 82 6%。1 2…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及肌电电生理(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是常染色体显性造传的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肌强直、肌萎缩,大多为缓慢起病,疾病晚期可出现瘫痪。因部分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误诊为其它疾病,肌电图及肌肉病理对本病有一定诊断意义。现将我院近年来确诊为(MYD)1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例(其中3例为一个家族),男6例,女5例,就诊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63岁。发病年龄11~40岁,平均为23岁。病程4~3O年,平均12年。其中9例有明显家族史。2.临床与体征:本组患者11例均有肌无力、肌强直症状,4例有肌萎缩。首发症状双…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临床与CT(附3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报告小量脑出血 (小于 1.5ml)也可引起腔隙综合征 ,称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其症状类似腔隙性梗死。现将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的 38例本病患者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39~6 7岁 ,平均 (5 4± 3.6 9)岁。有高血压病史者 32例 ,糖尿病史者 16例 ,冠心病史者 11例 ;活动中发病 33例 ,安静状态下发病 5例。1.2 临床表现  38例患者发病时神志清楚 ,仅有轻微头痛2 3例 ,头晕头胀 13例 ,发病时血压升高 33例。表现为腔隙综合征类型有纯运动性…  相似文献   

20.
肩部肌萎缩性神经痛(NAP)又名Parsonage-Tu-rner 综合征,典型病例表现为:突然起病,肩部昼夜剧烈疼痛经时1~2周,疼痛消失后出现肩部弛缓性麻痹及肌萎缩,特别累及前锯肌、斜方肌、三角肌、岗上及岗下肌、二头肌,6个月至1年完全痊愈,青年男性多见,辅助检查价值不大,脑脊液正常或轻度蛋白质增高,肩部X 片正常,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本病疾病分类界限不明确,非典型病例常被排外。本文86例中典型病人66例(男47例,女19例),年龄61~76岁,平均43±16岁。29例有诱因,计疫苗接种7例,耳鼻喉感染5例,肩部外伤7例,外科手术5例。83%以疼痛起病,多位于肩胛或肩胛上方,62%病例疼痛持续8~15天,右侧受累占2/3,萎缩常累及数条肌肉,有的仅1或2条肌肉受累。少见征象有肌束颤、肩周感觉减退,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7例肌电图有50例提示臂丛轴突性损害,见纤颤电位及高波幅多相运动单位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