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对36例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0、40次后,利用持续操作性测试(CPT)和临床症状评估对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次后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改善(P〈0.05),而行为、学习、躯体和焦虑因子无明显改善;持续操作性测试(CPT)的漏按率明显改善(P〈0.05),反应时和误按率无明显变化。治疗40次后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进一步改善(P〈0.05),ADHD患儿的行为因子和学习因子改善明显(P〈0.05),躯体因子和焦虑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T测试的漏按率无进一步改善(P〉0.05),反应时明显改善(P〈0.05),而误按率无明显变化。结论:40次比20次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托莫西汀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对46例ADHD惠儿给予托莫西汀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儿注意力商数与反应控制商数中视觉、听觉商数以及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并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注意力商数与反应控制商数中视觉、听觉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注意力商数与反应控制商数中视觉、听觉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nners量表评分在多动指数、学习问题、冲动一多动、品行问题等4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身障碍、焦虑两个方面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莫西汀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可以更好的改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恐惧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2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在治疗第1、2、4、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在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在治疗第8周。研究组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及生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恐惧症疗效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阶梯式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96例首次确诊为ADHD未接受过药物及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个体组、团体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3组均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同时个体组采取一对一个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团体组采用双人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采取阶梯式团体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一个疗程后采用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IVA-CPT)、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3组IVA-CPT综合注意力商数及综合控制力商数均较前升高(P<0.05)。观察组IVA-CPT中视觉控制力商数、综合控制力商数得分均高于个体组及团体组(P<0.05);视觉注意力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得分高于团体组(P<0.05)。观察组SNAP-Ⅳ中多动-冲动得分下降较个体组及团体组明显(P<0.05)。结论 对于ADHD患儿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阶梯式团体治疗方式的疗效更优,可以明显改善多动-冲动的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5.
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儿童多动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甩多动指数量表(conners)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托莫西汀组与利他林组的患者在治疗12周末多动指数总分和行为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在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和注意缺陷,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托莫西汀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托莫西汀(35例)与利他林(34例)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用多动指数量表(conners)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L-~45-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12周末多动指数总分和行为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托莫西汀治疗儿童多动症状和注意缺陷,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刘小娟  陈卫红 《海峡药学》2009,21(8):132-133
目的观察同笑口服液联合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同笑口服液,同时配合利他林片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利他林片。连续服药1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6.7%。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笑口服液联合利他林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其疗效与单独使用利他林相比为优,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前列腺1号方”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前列腺1号方”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PPS40例,治疗前后行前列腺液(EPS)、疼痛评分(VAS)、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检查。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降低(P〈0.01)、NIH.CPS评分降低(P〈0.01),EPS中白细胞计数降低(P〈0.01)。结论“前列腺1号方”联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CPPS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组(简称结合组)共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单用米氮平组(药物组)共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第2、4、8周末,结合组HAMA总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或P〈0.01);结合组痊愈率63.4%,药物组痊愈率37.5%,两组间痊愈率有显著差异(x^2=5.440,P=0.020);结合组有效率97.6%,药物组有效率85%,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4.046,P=0.044);治疗结束后,结合组WHOQOL-100在心理、生理、独立性和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或火0.01)。结论生物反馈合并米氮平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钟秋园  钟兰香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79-3181
目的观察采用脑功能电磁治疗仪辅助治疗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洌各类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功能电磁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0天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CL-90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强迫、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量表总得分及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效率、使用睡眠药物及睡眠紊乱等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SQI量表各因子分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采用脑功能电磁治疗仪治疗神经症患者的睡眠改善、缓解焦虑与减轻躯体化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鲁央南  沈科  叶峰 《中国医药》2014,(9):1359-1361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溪医院抽动障碍患儿9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灵口服液。采用耶鲁评分表( YGTSS)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量表( ADHD)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运动抽动、发声抽动、功能受损程度、抽动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6±2.8)分比(11.4±3.6)分、(3.0±1.3)分比(4.6±2.9)分、(8±3)分比(11±5)分、(10±4)分比(13±4)分,均P<0.01];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ADHD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9±3)分比(12±5)分、(4.2±1.9)分比(6.8±2.7)分、(14±5)分比(18±7)分,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静灵口服液治疗抽动障碍患儿可明显降低YGTSS和ADHD评分,疗效优于单用托吡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轻中度多动症儿童应用小儿智力糖浆进行为期3个月一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后儿童在品行、冲动多动、多动指数方面有显著疗效(P<0.01),另反应控制商、注意商也表现出显著进步(P<0.01)。结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轻中度儿童多动、注意力缺陷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长培训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名ADHD儿童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合并家长培训,药物治疗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儿童的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得分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治疗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得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ADHD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动宁胶囊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对照研究多动宁胶囊与利他林的临床疗效,连续服用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多动宁胶囊治疗ADHD的总有效率为89.06%,利他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多动指数(Conners)改善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方面,多动宁胶囊明显低于利他林,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多动宁胶囊治疗ADHD不仅疗效可靠,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整合式治疗方法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ADHD患儿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药物速释哌甲酯片(利他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3月和6月时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48项家长用症状问卷(PSQ)和28项教师用症状评定量表(TRS)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月和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69.77%和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ADHD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临床应推广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黄龙颗粒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同亚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亚型不同进行分类,将注意力障碍为主型的患儿纳入A组(n=30)、将多动/冲动型患儿纳入B组(n=30)、将混合型患儿纳入C组(n=30)。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症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临床疗效[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ASQ)]及中医证候主症积分。结果:治疗后,三组SNAP-Ⅳ症状评分、AS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神思涣散、多动不宁、性急易怒、多言多语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黄龙颗粒对各分型ADHD患儿均有一定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8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例小儿多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抽动严重程度及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列表。结果4~6岁的患儿占比例较大,抽动严重程度衡量表症状轻的12例,占66.7%,从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表可以看出,眨眼(88.3%)、挑眉(77.8%)等眼部抽动动作所占频次高居前位。结论小儿多动症以眼科首诊的比例高,医务人员及家长需重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对该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