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团体咨询对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团体咨询改善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概念问卷(SCT),采用修补试验设计,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名贫困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对比干预前后UPI、SCL-90和SCT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I筛选为第一类的学生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总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T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咨询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了解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皖南医学院2012级219名贫困新生及460名非贫困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新生SCL-90得分除躯体化和其他2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贫困新生和非贫困新生在应对方式的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贫困新生均低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消极应对和支持利用度两因子.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湖州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臆付方式问卷(CSQ),对湖州师范学院320名贫困大学生及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与普通大学生SCL-90症状因子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2项外,其条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在CSQ中除求助项外其余5项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485名贫困生和496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在SCL-90量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贫困生在FES-CV的亲密度、娱乐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低于非贫困生,在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因子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矛盾性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5名贫困生(男149名,女306名)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结果医学院校贫困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组SCL-90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组(P〈0.01);贫困生组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组(x^2=14.76,P〈0.01)。结论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测查表(PHI)、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青海省西宁市的601名贫困大学生进行集体测查.结果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PHI因子分在抑郁、焦虑、脱离现实因子分高于非贫困大学生(P<0.01);贫困大学生EPQ测评结果同非贫困生比较结果显示,在神经质、精神质和自我掩饰3个人格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海省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其人格特征等因素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学课程和个别心理咨询两种干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扬州大学参加心理学课程的大一学生87名,通过前测SCL-90因子及总分进行分组,采用两种干预方式对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而后进行前后测的比较。结果心理学课程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无症状学生均能降低SCL-90部分因子得分(P<0.05);心理学课程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能降低有症状学生SCL-90全部因子得分;心理学课程和个别咨询相结合干预方式与单纯心理学课程对有心理症状学生干预后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学课程教育可以降低大学生SCL-90评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而个别心理咨询所发挥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法随机抽取64名贫困大学生应用MMPI-2人格测试量表、SCL-90、房、树、人(HTP)心理评定量表作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贫困生的MMPI-2测试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全国成人常模得分比较,D、Hy、Hs、Pd、Pt、Sc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TP测试评价,情绪越是稳定者自评临床症状越少,情绪不稳定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贫困生情绪稳定者与情绪不稳定者比较,SCL-90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贫困生表现出对躯体的过分关注、情绪的焦虑、抑郁、多疑的临床特质;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建议通过搭建"和谐助困"资助体系,可以提升贫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88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在恐怖、抑郁、焦虑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来自农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理科学生在心理健康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忧,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 以150名药学院新生为实验组,另选100名新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从课堂教学、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3个层面,开展为期l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 教育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L-90得分差异无显性;教育后,实验组得分发生较大变化,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2项之外,其他各项得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主动干预对提高心理不健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心理咨询公选课的学生进行SCL-90心理健康检测。将心理不健康(SCL-90各因子分〉2.5)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为期8周的主动心理干预;将心理健康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对其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在实验后心理不健康人数由原来的29人下降到实验后的4人(13.79%),有25人(86.21%)的SCL-90因子分〈2,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干预前实验组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实验组在躯体化、偏执、其他3个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除敌对因子外均低于实验前的得分(P〈0.01)。结论主动干预为预防心理不健康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团体咨询对蒙古族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某高校87名蒙古族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同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前,87名蒙古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有23人存在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44 %;干预后,SCL-90中的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2人存在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79 %,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医学心理学教学和团体咨询有助于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赵勇  姜绳 《中国校医》2010,24(7):497-499
[摘要] 的了解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组(P〈0.05)。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6%;其中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问题突出。结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赵凤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53-855
目的研究分析青海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427名高职护生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常模组进行比较。结果被试中至少有一个SCL-90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占4.45%。SCL-90中9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女性常模组(P<0.001);一年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为突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结论应加强高职护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加强新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综合辅导模式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探索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理论讲授、团体咨询、个别咨询、感悟分享与自创报刊“五结合”的综合辅导模式,对实验组40人进行9周的干预,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及自编主观问卷(SSQ)为评估工具,在实验前、后及结束后3个月对被试进行测查。结果干预后,实验组SCL-90多个因子分明显下降,SES总分明显升高,PEI多个因子分明显提高;3个月后追踪调查,除爱情因子外,3套量表的总分及其他因子分仍有明显改善。结论综合辅导模式对于改善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