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电子工业部第三研究所研制的压力区(PZM)传声器于1988年1月通过设计定型和小批量生产的验收。压力区传声器可以消除反射面(如:墙壁、地板、桌面等)的反射声的干扰,这种干扰会在某些固定的频率上产生严重的峰和谷(梳状滤波效应),结果使录音的音质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一八七六年,贝尔发明了第一代传声器。而现在,克劳恩(Crown)宣称发明了第二代传声器——PZM~(TM)。在近百年内,传声器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沿用贝尔的基本原理:即将可动的振膜与换能单元相连接,使传声器的整个装置处在声源附近。梳状滤波是贝尔原理设计中不能消除的一种边界效应。按贝尔原理设计的传声器都有频响不规则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志雄 《电声技术》2003,(4):18-20,24
1引言现代大功率扬声器对声音的“瞄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物理方式瞄准,另一种是“实质”瞄准。物理的瞄准方式就是直截了当地把扬声器放在需扩声的领域,将扬声器对准扩声区。任何一个专业扩声设计师都知道,声音的特性跟光的特性不同,扬声器不能像手电筒一样对各频段的声音都产生锐利的投射声束,而且声音也不象光束,不同声音覆盖在同一位置时会因相位关系相互抵消并出现梳状滤波(事实上,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在同一处叠加也会相互抵消和产生梳状滤波,不过由于光速太快,波长太短,使得人眼不能分辨)。扬声器的“实质”瞄准是比…  相似文献   

4.
西德森海泽尔(Sennheiser)电子公司生产了一种新的界面传声器(MKE 212型),其设计思想是把传声器的振膜精确地放在界面的平面上,即放在延伸的不透声的界面上,以消除界面和传声器之间的第一次反射。众所周知,由于声压有规律地反复上升和下降,上述第一次反射在指向性不太好或没有指向性的传声器中会对频响的波动性有较大影  相似文献   

5.
由于扬声器单元存在固有的非线性失真特性,所以其频率响应曲线包含很多峰谷, 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并获得无损音质的扬声器特性,需要将扬声器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度谱补偿为一条平直的曲线。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扬声器非线性均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消声室测量扬声器的脉冲响应,然后基于对脉冲响应的频域分析,对扬声器频响采取最小相位系统分解后逆滤波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均衡后的扬声器系统输出的幅频响应平坦。  相似文献   

6.
梳状滤波失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声传播过程中因壁面的反射或相干声源的干涉而引起的梳状滤皮失真及人耳的感受,阐述了梳状滤波失真对音质的影响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传声器的布置在播音室、音乐厅或大礼堂中的听众因具有双耳效应,可以估计方向,集中倾听由乐队或演讲者直接来的声音,而不管由墙壁、天花板或其他反射面反射来的声音。然而传声器对于直接声和反射声没有这样的识别能力。在任何封闭的空间进行广播或录音,由乐器、歌手或演讲者达到传声器的声波可以分为两类:1.经最短路径到达的声音,即直接声;2.由空间各表面经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到达的声  相似文献   

8.
1 概述当使用扩声时,由于声源和放声的扬声器同处于一个区域内,来自传声器的声音经电声系统再由扬声器辐射,经室内表面反射,再次反馈到传声器,这就是声反馈。声反馈是厅堂采用电声系统后普遍存在的声学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扩声系统正常工作。声反馈的存在不仅破坏了音质、限制了传声器的音量,使传声器拾取的声音不能良好地再现;而且深度的声反馈还会使系统信号过强而烧毁功放或音箱,特别是烧毁音箱的高音扬声器。因此了解声反馈产生的原因,掌握抑制或消除声反馈的方法,对每一个音响工作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2 声反馈产生的原因声反馈是声音能…  相似文献   

9.
1-3-3,多路传声器录音法 3.不封闭多路传声器录音对声源各部分不设屏风等隔离,仅以合适的距离与位置,达到相对的分割。此方法,在强吸收、短混响的录音室内较合适,因为反射与混响声能很弱,已接近自由声场,距离每增加一倍,声级衰减6分贝。在反射声场很弱的室内录音,当传声器离开另一声源的直达声场时,分割效果将十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Audussy及Toshiba带座传声器构成的被测产品的频响特性测量进行了讨论,说明了不同形状及尺寸的被测品对传声器频响特性曲线的影响.在实测中由于产品的形状、尺寸和安放位置对频响特性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 kHz以后其受衍射影响明显,且传声器底座的多棱角及相对声源的安放位置对频响特性测量也同样表现得突出,这对...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哈斯效应和梳状滤波效应及其对主观听音的影响,然后对厅堂和听音室早期反射声的作用及控制进行说明,重点说明了厅堂最佳侧向反射声和听音室或控制室最佳初始延时,最后介绍了反射面有效工作频率下限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一台SANYO M 9500 K录音机,收音正常,在放音时,音量旋钮置较大位置时,扬声器中发出“嘟嘟”声,有时放音则正常,但拍拍机壳,此故障重现,并伴有类似会场上因声反馈引起的啸叫声。故障检修:此故障类似由于滤波电容不良引起的交流声,用电池代替,故障依旧。以为前置放大器滤波不良,经检查测试均正常。又想到是否电机接触不良产生跳火或机座接地不良以及静电干扰等因素,均未解决问题。后按动录音开关(REC)时,故障有所改变,反复按动并改变每次按动的幅度,故障消除。后振动机壳等,故障不再出现。打开开关,发现内部严重氧化并有接触松动现象,用无水  相似文献   

13.
电视声音的录制1.电视声音的采访电视声音的制作包括两方面,前期录音和后期制作.首先要具有适合声学特性的演播室,要求正确使用电声系统中的各个电声器件和设备,更主要的是在演播室内正确布置演播人员的位置以及正确地安放传声器的位置.由于声音是一个声场,每个声音都存在直达声、反射声及混响声.拾音时,要利用传声器的指向性来达到拾取声源的目的,拾音时,传声器与声源的距离是关系录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声源的直达声强度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的,而混响时间强度则基本不变.应当注意的是,当拾时距离稍大时,由于空气的吸收特性,拾音点的直达声高频分量会有一定的衰减.  相似文献   

14.
蔡以松 《电声技术》2003,(12):27-29
1声反馈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声反馈是指音频信号经扬声器系统发出声音后,由传声器拾音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至放大器放大,然后由扬声器系统产生声音输出,形成扬声器系统→传声器→放大器→扬声器系统之间的正反馈,导致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幅度不断地增加而产生某一频率的振荡,出现啸叫。在室外扩声系统中,声反馈主要由音箱的直达声引起。在室内扩声系统中,除了音箱的直达声外,还有来自各壁界面的反射声。啸叫的出现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①传声器与音箱同时使用在同一声场中;②音箱放送的声音能够通过空间传到传声器;③音箱发出的声音电压级足…  相似文献   

15.
用传统的传声器在房间内拾音,容易发生以下三点弊病: 1.由于同一声源的声波会经由不同途径到达同一只传声器,也即除直达声外,还有房间内的近次反射声,因而往往会在传声器振膜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毛东兴 《电声技术》2007,31(5):13-15,19
通过对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爆竹引起军号声这一自然现象的现场调研,确定了军号声的产生是由于台阶反射而引起的。从声波干涉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数字延时线的简化分析,说明了多级台阶反射声的叠加对声波频率产生的梳状滤波效果。实测得到的台阶反射声与军号产生的声波在频率特征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多层台阶反射声波形成系列连续音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台阶引起的军号声能被明显感知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现场扩声中声反馈啸叫的抑制--提高传声增益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电声技术》2001,(11):24,27
现场扩声是扬声器与传声器同处一声场中,扩声后扬声器播放出来的声信号被反射回来,由传声器拾入放大后再播出,多次循环,造成系统的自激振荡,信号源中的某些频率与环境中的某些固有频率相吻合激起共振峰.扩声用的电声换能器幅频特性不均匀,人为操纵补偿造成的过均衡,播放的声信号同相叠加,都将使听音信号频谱中某些频点或频段声压级增加形成突起的尖峰.  相似文献   

18.
传声器是将声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的电声换能器,它的型号、种类繁多,下面就传声器的使用与录音技巧谈几点体会。1 传声器的使用1.1 语言节目的拾音法 语言是瞬变的,根据演播者的发声条件、语言的特点、节目的特殊要求来选用不同特性的传声器。一般语言录音选用单指向性的动圈式传声器,嘴边到传声器之间的距离在20 cm为宜,有时为了加强直达声和抑制周围的环境噪声干扰,拾音距离还可以近一点。另外还可以运用调音台上的高低音调整或频率均衡器进行音质修饰,使音质丰满、圆润、清晰满足录音要求。1.2 文艺节目的录音 室内文艺节目…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了方向性特征后,仿真头录音技术获得了极佳效果。令人遗憾的是鉴于经扬声器重放将引入声道间的有害串音,用仿真头录音在传统上只限于经耳机重放。为消除串音已作出了各种模拟域的处理方法。然而,数字信号处理开辟了新的途径。本系统是由两个声道馈送到传统的立体声装置中的每一扬声器的数字式滤波器组合而成。在保持了耳机重放的良好声像特性的同时,可有效地消除串音。出乎意料的是只要扬声器的距离相等,该效应与仿真头位置无关。本系统在消声室中进行,但并非局限于此。若在标准起居室中使用,需详细计算功率。仿真头录音技术的基本概念已为人们所熟  相似文献   

20.
于志明  王勇 《半导体光电》2012,33(1):22-25,29
用特征矩阵法研究了单腔薄膜梳状滤波器的梳状滤波特性,结果表明:当腔两边的薄膜的周期数为6时,单腔薄膜梳状滤波器就有很好的梳状滤波功能;当腔两边的薄膜的厚度增大时,梳状峰的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梳状峰的间距增大,梳状峰的个数减少;当腔的厚度(或折射率)增大时,梳状峰的间距减小,梳状峰的个数增多,特别是当腔的厚度大到一定程度后,单腔薄膜梳状滤波器也能满足密集波分复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