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小鼠组织GSH—PX活性和LP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总黄酮不同剂量对小鼠肝,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的含量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黄芩茎叶总黄酮3个剂量(200,400,800mg.kg^-1);以蒸馏水为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试药每日一次,连续3周,3周后处死小鼠,快速取出肝,脑组织制成匀浆。  相似文献   

2.
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半枝莲水煎剂对大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为了证实野黄芩甙是否是半枝莲解热的主要成分,对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进行实验研究。方法:Wistar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大鼠发热模型。选取体温上升1℃以上的大鼠70只,随机分为野黄芩甙12.5mg·kg-1、25mg·kg-1、50mg·kg-1组,阿斯匹林100mg·kg-1、黄芩甙25mg·kg-1、50mg·kg-1和盐水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给药。药后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连续6次。结果:野黄芩甙ip给药,对正常大鼠的体温无明显影响,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发热大鼠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用药前后体温变化差异显著(P<0.01),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持续4h。野黄芩甙的解热作用强于阿斯匹林。结论:野黄芩甙是半枝莲的主要成分,其解热作用与半枝莲相似,表明野黄芩甙是半枝莲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总黄酮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对银杏叶总黄酮的镇痛作用进行研究。在小鼠扭体模型上,皮下注射银杏叶总黄酮20~80mg·kg-1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数,并且呈量效依赖关系;在小鼠热板模型上,皮下注射和侧脑室注射银杏叶总黄酮均可显著延长小鼠舔足潜伏期;皮下注射银杏叶总黄酮的ED50值为29.7mg·kg-1。结果表明,银杏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有中枢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茎叶皂甙对高脂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SOD活性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洋参茎叶皂甙100mg.kg^-1,200mg.kg^-1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对肝脏SOD活性有升高趋势。上述结果表明,PQS对动脉继样硬化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灯盏花总黄酮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以及两种给药途径(静脉、十二指肠)对麻醉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灯盏花总黄酮能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iv灯盏花总黄酮100mg.kg-1能明显降低血压,同时不增快心率,对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不明显;十二指肠一次性给药(192mg.kg-1)有相似于静脉给药的变化趋势,但达不到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黄通脉冲剂(HHTM)灌胃给药,100mg.(kg.d^-1)和200mg.(kg.d)^-1以其所含总黄酮量计算),连续了7天。结果:均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抑制家兔的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的聚集率。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茎叶皂甙(POS)100mg·kg-1、200mg·kg-1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5),升高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5、P<0.01),对肝脏SOD活性有升高趋势。上述结果表明,PQS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芪多糖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黄芪多糖(ASG)50、100mg·kg-1×6dim可明显对抗四氯化碳(CCl4,0.015%花生油溶液,10ml·kg-1,ip),扑热息痛(AAP,550mg·kg-1,ip)和无水乙醇(0.5g.kg-1,ig)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酸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对CCl4,及AAP引起的小鼠病理组织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芩茎叶总黄酮一般是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主要药效学以外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健康Wistar大鼠和昆明种小鼠,PO给予SSTF10、20、40mg.kg^-1,观察用药前后大鼠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深度自主活动 数。结果:用药后大鼠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及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比较(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所给剂量下SSTF对大鼠的呼  相似文献   

10.
探讨合用赖氨匹林和呋喃苯胺酸的平喘作用,方法 采用整体动物引喘法和兔改良肺溢流法观察合用氨匹林和呋喃苯妥酸的平喘作用和对兔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结果 赖氨匹林150mg.kg^-1+呋喃苯妥酸20mg.kg^-1,赖氨匹林300mg.kg^-1+呋喃苯胺酸20mg.kg^-1均可明显延长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及减少兔肺溢流量。  相似文献   

11.
黄芩茎叶总黄酮一般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主要药效学以外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健康Wistar 大鼠和昆明种小鼠,PO 给予SSTF10、20、40m g.kg- 1,观察用药前后大鼠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小鼠自主活动的次数。结果:用药后大鼠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及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比较(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在所给剂量下SSTF对大鼠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SSTF预处理组(SST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STF组和IR组大鼠制备IR动物模型,其中SSTF组于术前1周灌服不同剂量的SSTF(35mg、70mg、100mg.kg-1.d-1),而IR组只给予生理盐水.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SSTF各剂量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与IR组比较均较轻,且呈一定量效关系;但与假手术组相比仍有一定差异.结论: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SSTF稳定心肌细胞线粒体、肌原纤维和膜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leafTotal Flavonoid,SSTF)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STF预处理组(SSTF组).SSTF组大鼠于术前1周灌胃不同剂量的SSTF(17.5mg/kg/d、35mg/kg/d、70mg/kg/d).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h,术后观察大鼠心电图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SSTF预处理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T波的升高、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P<0.01).结论:SSTF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及抗氧化机制。方法用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受试药组衰老小鼠分别灌胃50、100、200mg/kg的黄芩多糖溶液,共7周,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黄芩多糖能使小鼠脑、肝中的丙二醛(MDA)不同程度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黄芩多糖可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而达到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SSTF预处理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给药一周后,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小时再灌注24小时后取血,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SSTF下预处理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血清MDA、LDH的上升和SOD活力的下降(P<0.01);且中、高剂量SSTF的作用优于低剂量(P<0.05,P<0.01).结论:SSTF预处理可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口服黄芩茎叶总黄酮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kensis stem-leaf total fovonoid,SSTF),对不同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SSTFig给药,药后30min用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电刺激兔心诱发的室颤及鼠冠状动脉结扎复灌性心律失常模型,观察用药组与盐水对照组心律失常出现率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过氧化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三个SSTF预处理组,每组8只大鼠I。R和SSTF组大鼠建立IR大鼠模型,SSTF组大鼠于造模前1周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SSTF(17.5、357、0mg/kg/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大鼠比较,三个SSTF组大鼠心肌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三个SSFT组间比较,SSTFⅡ组、Ⅲ组的效果优于SSTFⅠ组(P<0.01P,<0.05);SSTFⅡ组与SSTF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TF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 SSTF)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损伤和氧化应激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 IR组)、 SSTF预处理组( SSTF组)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 NIM 组)。术前1周 SSTF 组和 NIM 组分别灌胃给 SSTF 100 mg/( kg? d )、尼莫地平10 mg/( kg? d),共7 d。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单宁酸-氯化铁法观测缺血区大脑微血管密度( MVD)和微血管面积比( MVA),光镜观察大脑皮质病理变化,检测SOD、 GSH-Px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IR 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 MVD、 MVA 减少,神经元缺失、肿胀, 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 MDA量增加; SSTF组、 NIM组神经功能评分比IR 组明显降低( P<0.001), MVD、 MVA增加(P<0.00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损伤减轻, SOD、 GSH-Px活性增高, MDA含量降低(P<0.001); SSTF组与NIM组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STF预处理可通过增加大脑皮质微血管再通和相关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元损伤,预防性保护大脑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Longa评分标准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栗:SSTF预处理可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脑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论:SSTF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