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柳氮磺胺吡啶组(对照组,46例)和高压氧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治疗组,48例).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4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71.7%)、(89.6%、73.9%)](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7±6.9、35.2±7.5)ng/L和(12.6 ±2.8、22.8±5.4)ng/L](P<0.05).结论 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黏膜炎症;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阿泰宁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阿泰宁(1.26 g,3粒/d)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胶囊(1 g,4次/d)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胶囊治疗(1 g,4次/d),疗程均为8周.[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泰宁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用柳氪磺胺吡啶胶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和高压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8例,分为高压氧加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组(n=19)和柳氮磺胺吡啶的对照组(n=19),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半年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P〈0.05)。结论高压氧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0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IZl服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P〈0.05)。结论柳氮磺吡啶联合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康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2、IL-4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联合造模法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肠康宁高、低剂量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4的含量。结果肠康宁各组可使血清中IL-2水平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提高。结论肠康宁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抑制IL-2,提高IL-4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过程中,锡类散及激素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的疗效。方法:以本院收治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象,其中,治疗组25例,运用锡类散及琥珀酸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并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25例,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分别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作出评价。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76%)(P0.05)。结论:锡类散及激素保留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能有助于提高肠道溃疡的修复并促进肠粘膜水肿的消退,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比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治疗组116例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与对照组116例用中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显效71例(61.21%),总有效率92.24%;对照组显效54例(46.55%),总有效率78.4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中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饮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每次1 g,每日4次,共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共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90.0%,对照组总显效率7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生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与缓解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双岐三联活菌片,同时配以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甲硝唑,同时配以综合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38%。结论益生菌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期与缓解期颇具疗效,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香连化滞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予以香连化滞丸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肠镜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结肠镜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3.33%,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连化滞丸联合抗生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王志强 《职业与健康》2010,26(8):953-95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吡啶(SASP)加思连康(四联活菌片)治疗20例为治疗组,单用柳氮璜吡啶治疗2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0%,有效率80%;对照组分别为10%和50%。治愈率与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柳氮璜吡啶联合思连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100mg·kg-1·d-1)以及低、中、高剂量TGP(60、120、240mg·kg-1·d-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以恶唑酮灌肠造模。灌肠1d后,SASP组和TGP组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3d,同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处死小鼠后,行结肠大体损伤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黏膜中核因子-kB(NF—kB)p6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小鼠DAI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结肠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TNF—a水平和NF—kB 065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ASP组、中剂量和高剂量TGP治疗组(P均〈0.01),与低剂量TGP治疗组相似(P〉0.05);高剂量TGP治疗组疗效优于SASP组。结论TGP对实验性U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kB的活化,减少TNF-a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龚文亮 《现代保健》2013,(11):17-18
目的:研究探讨惠迪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采用惠迪粒(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柳氮磺胺吡磅敢SASP胎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迪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考虑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6、TNF—α水平而起作用的,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L-18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8例UC患者外周血中IL-18水平,并分别比较其与临床活动指数(CAI)和ESR、CRP等的相关性.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IL-18水平较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期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UC患者血清IL-18水平[(392.78±50.17)pg/ml]明显高于中度UC患者[(138.92±23.41)pg/ml]和健康对照者[(73.76±20.27)pg/ml],但轻、中度U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的范围越大,水平越高(P<0.05).并与临床指标ESR、CRP、WBC计数呈正相关.与CAI呈正相关(r=0.775,P<0.01).激素治疗后IL-18显著性下降.结论 IL-18可能参与UC的发病,血清IL-18可作为UC判断病情和活动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13、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明确诊断的UC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3和IL-8的水平。结果 UC组患者血清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的血清中,IL-8的浓度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IL-13的浓度水平相反。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L-8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IL-8和IL-13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两者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13与IL-8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UC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索IL-1B+3954,IL-1RN-9876,IL-1RN-9739和 IL-1RN-9091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四川省176名非贲门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30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基因组测序检测IL-1B和IL-1RN的基因型。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男性分别为122例(69.3%)和224例(72.7%),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7.7±10.6)和(57.6±11.1)岁,年龄和性别在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家族癌症史和饮酒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携带IL-1B+3954 CC基因位点分别为166例(94.3%)和298(96.8%),IL-1RN-9876 GG分别为141(82.5%)和229(81.5%),IL-1RN-9739 AA分别为145(82.4%)和252(81.8%),IL-1RN-9091 AA分别为60(34.1%)和118(38.3%)。本次研究的4个SNP位点与非贲门癌发病风险之间不存在关联(IL1B+3954 C/T调整OR值1.73,95% CI 0.69~4.30;IL-1RN-9876 G/A调整OR值0.99,95% CI 0.59~1.65;IL-1RN-9739 A/G调整OR值1.02,95% CI 0.62~1.68;IL-1RN-9091 A/C调整OR值1.25,95% CI 0.84~1.86)。此外,对IL-1RN 3个SNP位点进行的单倍体分析尚未发现其是非贲门癌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四川地区汉族人群IL-1B+3954,IL-1RN-9876,IL-1RN-9739和 IL-1RN-9091基因多态性与非贲门癌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7.
周乃菁  蒲鹏  江洪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57-2160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胶囊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辛伐他汀片10 mg/d(34例),B组口服辛伐他汀片20mg/d(33例),C组口服辛伐他汀片10 mg/d及水飞蓟素胶囊120 mg/d(33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末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定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脂联素,瘦素(hs-CRP、TNFα-、IL-6、APN、LP)及血脂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Ρ〈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IL-6、LP、TC、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APN升高(Ρ〈0.05或Ρ〈0.01),A组TG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除TG、HDL-C外,B、C组各指标变化幅度相比A组更明显(Ρ〈0.05),而B、C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Ρ〉0.05)。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水飞蓟素可有效降脂、抗炎,其效果与强化降脂组相似。  相似文献   

18.
魏思忱  孔郁  白文元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95-209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认为细胞因子的失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白介素.18(IL-18)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力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前景。IL-1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歧红阳  王云溪  肖占宇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431-1432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分为2组,试验组27例,给予美沙拉嗪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照组23例,给予美沙拉嗪。观察2组患者治愈率及治疗前后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试验组治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78.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14 d后,IL-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且不良反应少,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自细胞介素18(IL-18)的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7年8月-2008年7月住院的95例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恶性胸腔积液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胸腔积液标本中IL-18浓度。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为(1200.34±530.25)pg/ml,恶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为(240.40±80.49)pg/m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8以360pg/ml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2%和93.5%。结论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