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的由GRID至TIN的转换算法。算法通过计算GRID每个高程点的法向量得到反映地形变化的俯仰角分量栅格图和水平偏转角分量栅格图,采用高斯模板和canny算法对这两种栅格图进行特征点检测,提取表征地形变化的特征点。对得到的特征点Delaunay三角化,构造点与三角形间的拓扑关系,即可得到TIN。该算法在顾及全局的基础上,消除尽可能多的冗余数据,有效保留了反映地形变化的特征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GIS两种常见的空间数据格式(GRID、TIN)并行转换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两种基于Cluster结构的并行转换的任务调度算法。其中确定模式的调度算实现比较简单,但在任务的执行有严格的次序;非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可以根据任务具体的执行时间确定任务执行的次序。实验表明:在任务分配不均衡时,非确定模式的调度算法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GIS中基于拓扑结构和凸壳技术的快速TIN生成算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散乱点集的快速生成TIN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散乱点集按扫描线方式排序,然后利用凸壳技术,以排序后的点为着眼点,通过依次扫描各点快速地将有序列集进行三角联网,最后利用拓扑结构快速地将其优化为TIN。在三角网联结过程中由于充分利用了有序点子集的凸壳特性,避免了所有的交点测试,并且加入点联结合理三角形时的判断次数与原始点集的点数无关,只与点集的平面分布结构有关,从而保证了对海量散乱点集生成TIN的效率,该文不算法进行了具体实现,并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证明了算法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等值线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TIN)的等值线生成算法,降低对TIN拓扑关系的要求,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算法简单清晰,避免以往算法起始点选取困难、等值线走向判断复杂的问题.对封闭和非封闭等值线统一处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规则格网(Grid)到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的转换算法无法很好的解决数据冗余的问题,提出如何在Grid到TIN的转换过程中,获取地形特征点,进而通过特征点生成冗余数据较少的TIN。通过基于特征点的转换方法,可以简单有效的实现Grid到TIN的变换,同时生成的TIN也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DEM中的地形特征。探讨Grid到TIN的转换方法,有助于解决三维GIS中不同地形数据格式的转换问题,促进三维GIS空间模型的研究发展,进一步增强三维GIS软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TIN构建算法的研究及0penGL下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对TIN的构建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建立网格索引的算法。借助于该算法的特点得出了一种空外接圆判断的简易表达式,简化了TIN的优化过程,提高了构网速度。同时在OpenGL开放式三维环境下,进行光照渲染等处理,实现了地形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规则网格DEM的数据量大而不便存储,而且某些分析计算也经常需要使用TIN模型的DEM,需要将网格DEM转成TIN模型的DEM。采用迭代搜索算法将网格转化为DTIN。在DTIN的生成算法中,对点的定位算法和空外接圆判断算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整体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TIN构建算法的研究及OpenGL下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论文对TIN的构建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分块建立网格索引的算法。借助于该算法的特点得出了一种空外接圆判断的简易表达式,简化了TIN的优化过程,提高了构网速度。同时在OpenGL开放式三维环境下,进行光照渲染等处理,实现了地形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9.
冯振华  齐华 《计算机应用》2007,27(2):499-502
通过在不规则采样点集上构建一个四叉树结构,并联合基于四叉树的LOD算法和基于TIN的三角网简化算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TIN的LOD算法。意在把适用于格网数据的高效方法应用于不规则采样点集,得到地形的一个高效的多分辨率表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视立体密集点云(航空影像多视匹配得到的点云)数据海量、分布散乱造成构建三维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效率低、错误率高以及适应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视立体密集匹配点云的三维TIN的构建算法。该算法对二维构网方法进行改进,使算法适应不同地形的三维TIN构建。算法首先对密集匹配得到的点云进行自适应的分块索引,快速构建第一个三角形,然后对使用次数为1的边进行排序,对优先级最高的边进行扩展,生成新的三角形。在构建新三角形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三维空间内三角形的空间相交或包含(一定角度范围内),引入快速空间三角形相交检测方法,同时引进封闭点、封闭边以及封闭块的概念,动态删除封闭的点和封闭边,减少搜索次数,加快三维三角形的构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城市地区起伏较大的地区构建的三维TIN,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用立体影像匹配和数学形态变换自动生成DE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学形态学已经成为计算机图象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并在遥感影像分析中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应用 .将数学形态学的理论方法引入了建立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利用立体象对 ,自动匹配识别同名点并提取地表三维坐标 ,继而用数学形态变换建立 DEM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正交小波变换对影像进行分解、重建、特征提取 ,并利用影像与特征结合的匹配方法进行亚像素匹配 ;然后根据匹配得到离散的地面点数据 ,用形态变换的方法构建泰森多边形、Delaunay三角网 (TIN) ;最后内插成格网 DEM.试验证明 ,该方法具有数据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精度好等优点 .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GRID superscalar is to reduce the development complexity of Grid applications to the minimum, in such a way that writing an application for a computational Grid may be as easy as writing a sequential application. Our assumption is that Grid applications would be in a lot of cases composed of tasks, most of them repetitive. The granularity of these tasks will be of the level of simulations or programs, and the data objects will be files. GRID superscalar allows application developers to write their application in a sequential fashion. The requirements to run that sequential application in a computational Grid are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interface of the tasks that should be run in the Grid, and, at some points, calls to the GRID superscalar interface functions and link with the run-time library.GRID superscalar provides an underlying run-time that is able to detect the inherent parallelism of the sequential application and performs concurrent task submission. In addition to a data-dependence analysis based on those input/output task parameters which are files, techniques such as file renaming and file locality are applied to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urrent GRID superscalar prototype based on Globus Toolkit 2.x, together with example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ome benchmarks.  相似文献   

13.
约束数据域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约束Delaunay三角网生成算法,它充分利用分治算法与生长算法的优点,对离散点、构网中实时生成的边及三角形采用分块进行网格索引,有效地减少了搜索目标点、边及三角形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构网速度,并将该算法用于地面模型的构建中,实现了地形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遥感信息》2009,28(1):11-15
构建平面不规则三角网的算法已经很成熟,但普遍的算法都是基于某一投影平面,不能满足三维空间离散点的构网要求。本文在研究二维构网生长算法及现有 空间三维构网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空间三角形的法向量实现三维构网,详细讨论该算法的细节问题,并探讨提高构网速度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快速、 有效、稳定地对复杂物体表面离散点构建空间三角网,达到建模效果,同时也体现出其应用范围的广阔性。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多精度三角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精度三角网可用于数据压缩及进行不同细节程度的2.5维分析处理,现有建立多精度三角网的算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随时改变精度的要求。该文给出了一套完整的建立多精度的三角网的算法,包括建立基本三角网,在三角网中增加点和删除点等。并且实现了两个运行版本,一个可建立指定精度的三角网,另一个可在运行中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Delaunay三角网中凸壳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Delaunay不规则三角网基本概念和TIN数据结构的基础上,主要对平面离散点构建凸壳的格雷厄姆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提出了一种“斜率扫描线法”,并进行了编程实现。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实现简单,容易理解,对于D-TIN模型的生成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地质体三维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使用一种滤波法和四叉树的面片融合算法对格网模型进行简化,包括基于高程准则的格网模型简化和基于倾角准则的格网模型简化,并利用点、线、面拓扑结构和正负区判别准则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在上述两种算法的基础上,结合TIN的简化算法,应用OpenGL平台初步实现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